正文 第46章 市場經濟以義取利(9)(2 / 3)

人才是企業成敗的關鍵,成功的企業要善於發現人才。提拔人才、重用人才,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與手段為企業尋求行業中最好的人才,為企業所用。同時,成功的企業也要懂得如何最有效的利用不同人才的優勢,使不同的人才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發揮出最大的工作才能,即充分利用企業的人才資源達到工作績效的最大化。

說易行難

用人、知人的問題即人才的問題,仍然是今天世界範圍內企業管理中決不亞於資金及政策的一個重要問題,困惑老板們的問題首先還在於:“我們都知道了人才的重要性,問題在於:什麼是人才,怎樣去發現人才,選用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等等一大堆形而下的問題。”讓我們從孔子關於人才的老板藝術處人手來談談關於識人、知人和用人吧。(在未來《憲問》第十四章,我們還將再次談到關於德才兼備的用人法以及怎樣選拔人才,怎樣培養人才的問題。)

世界航空業霸主波音現任董事長薛龍茲說:“管理的最大挑戰,就是適當地了解、誘導與管理公司的人力資源。如果有人要說我們公司以往是人未盡其才,才未盡其用,那是很不了解我們公司的曆史,就我熟知的兩位前任主席比爾·阿倫與威爾遜,都是人適其位,位得其人的。”他還談到波音公司正在改進的有效的管理體係中,怎樣確立知人、用人的機製,而這些機製、體係正是“我們波音公司最大的資產。

孔子在《先進》一章中專門談到知人、識人、用人的問題,他對他的學生哪些長於政務,哪些長於談判,哪些做德育思想方麵優異,哪些對古文獻熟悉,都了如指掌。我們常歎人才難得,其實人才很多,就看你能否認識,怎樣了解他並使用他,隻有知道了每個人的不同特點、愛好、長短處,才能夠做到量才而用,因才施用。德行好的人,不一定辦事得力;能力強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品德;口才好的人,知識不一定足夠多;而知識淵博的人,又不一定善於表達。孔子談到顏回這個令他非常愛惜與關心的學生時卻又有了另一種感歎:“他不一定能幫助我啊,因他提不出不同的甚至反對的意見。”

由此看來,孔子給予我們更多的啟示在於,對人才的認識甚至要敢於啟用那些反對自己的人或者褒貶不一的人,如果當老板的,員工隻對自己言聽計從,唯唯諾諾,就不要一以貫之地認為自己完全正確,那就需要反省自己了。相反,隻有那些不同的聲音、反對的意見、相左的獨立的行事方法才有可能令老板更加明智地認識自己,進而有所進步。

在市場經濟的茫茫大海中,要認準一個人,發現一個人才,並恰當地使用他往往就能給企業帶來轉機。當然這就需要老板了解人才分析人才,知人善任,因材施用,人才用之不當則也不能創造所需的價值。

《先進》中有一段講到閔子騫侍在孔子旁邊,和顏悅色的樣子:子路呢,顯得剛強的樣子;冉有、子貢有種理直氣壯而從容不迫的樣子。孔子很快樂。隨後他說:“像子路這樣,怕死得很悲慘壯烈啊。”孔子對他的學生可以說是觀察入微,知道每個學生的品性、優缺點和所思所想,他在聽學生說話時就可判斷他是否頭腦清楚,適合做學問或者做其他。子路好動不靜,不是做學問的性格但天性乘直,在後來一次衛國政變中壯烈而死,正應了孔子之斷語。這則文字從現代企業用人的角度來講,強調了要用一個人,知道他懂得他是多麼的重要。為此索尼總裁盛田昭夫說老板:“不是要找尋十全十美的人才,而是要發現並運用每個人的優點。”

1945年秋天,亨利·福特一世開創的福特汽車公司每月虧損900萬美元,正瀕臨破產,26歲的亨利·福特二世從海軍複員回來被臨危受命為總經理,10年之中,他把這家已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的公司重建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企業之一,完成了福特汽車公司的現代化進程。而這一切與他的知人善任分不開。

此時的福特公司缺乏優秀得力的經理,所有的高級管理人員均不稱職,在他們500人中竟沒有一個是大學畢業生。當年他的祖父福特一世,啟用其最早的合夥人馬爾科姆森舊屬柯恩斯的例子敲打著他。柯恩斯虛榮自私又聰明能幹;他篤信專權管理又厭惡員工獻媚討好,他性情粗暴雨又善於交際,處事果斷;他對汽車業有著豐富的閱曆與經營經驗,精力充沛,工作熱忱,雄心勃勃。舊主人棄之不用的這個優缺點都很突出的良才,經一世福特啟用導致公司興旺發達。二世福特知道此刻他“需要一個具有全麵管理經驗的人,他懂得采納些什麼,取消、引進什麼,使得這個地方的精神重新振作起來,並且把擊敗我們的通用汽車公司的一些製度和方法帶進來。”因此福特二世重金找到了通用汽車公司的副總經理布裏奇。正是布裏奇,任職第一年就讓公司扭虧為盈——盡管隻盈利2000美元,第二年開始則盈利6000多萬接近7000萬美元,讓整個公司覺著如在夢裏一般,而1948年,公司淨收入更高達9500萬美元左右,到1950年時,公司資產已達到26億美元。福特二世後來回憶說:“布裏奇是這一切重要的取勝因素,他以一種榮譽感把這地方的人擰成一股繩,把公司管好,使它有節奏地運轉。是他讓我們渡過了難關。”布裏奇加盟福特時,也專門從通用汽車公司帶過來幾位管理高手如克魯索、哈德、楊格倫等,他們因受到重用及在其恰當的位置上為福特公司的起死回生立下了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