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白天打掃,夜晚祈禱,真愛不該潦草(3 / 3)

1931年,明星公司準備開拍有聲片《如此天堂》,本來想起用宣景琳,但有人說什麼“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蘇州人講官話”,張石川因此換掉宣景琳,改用胡蝶。宣景琳大為氣憤,回家苦練國語,準備“複仇”。1931年,天一公司找她和楊耐梅拍有聲片《歌場春色》,宣景琳揮灑自如,大秀國語,輕鬆比下同台競技的楊耐梅,強勢回歸,令人驚歎。

宣景琳有氣有節。上海淪陷後,日本人花重金請她去東京拍片,她立馬宣布息影,退出影壇,不露真山。1949年之後,風氣大改,她才欣然複出,在中南海受接見,而後再接再厲,一口氣拍了《家》、《三八河邊》、《長虹號起義》、《地下航線》等影片,完成“紅色”轉型。在民國上海的電影界,宣景琳是少有的幾個有始有終的女演員。

宣景琳說:“我一生中,永遠忘不了最心痛的一件事,就是舊社會逼得我在少女時代墮入火坑。”宣景琳是謙和的、不觸目的、上進的、踏踏實實追求生活的,因為她跌至過穀底,所以更加明白清爽日子的來之不易,她有種“找補”心態。因為曾經迷失,所以,從良後,也要“狠狠”地認真生活。她好好演戲,更好好做人。

從良的女子,大都有點負氣,非要做出點成績,擺出點姿態給世人看,也是安慰自己。從良的心態,到現在的娛樂圈也還是有,舒淇小姐從前拍三級片出道,後來轉型,狠拍文藝片,追求藝術,誓做文藝片女王,把“脫掉的衣服一件一件穿回來”。不久前,有人提及陳年舊事,觸發舒淇小姐心事,一夜之間刪盡微博,好不哀淒。

妻從日本來。

民國留洋派分兩撥,一波去歐美,一波去日本。去歐美的娶西洋老婆的不多,去日本的,卻有不少人娶了日本女人回來。

對於日本女子,時下有一種獨特眼光,辜鴻銘的觀點最具有代表性。日本女子,即使是貧苦的下層女子身上,也有某種名貴的氣質,她們柔弱、溫順、純潔、敏感、真誠、高雅、甜蜜、勇敢、女人味十足。這種氣質,本為古代(特別是漢唐)中國女子所有,可惜宋代以後,由於儒學(理學)變得越來越庸俗,越來越小氣,逐漸閹殺了這種可貴的氣質,因此,若想找回能夠體現中華文明的理想女子,隻有到日本去尋求了。

不過,曾經在日本“沉淪”的鬱達夫,則深諳日本女子的肉體美,“島上火山礦泉獨多,水分富含異質,因而關東西靠山一帶的女人,皮色滑膩通明,細白得像磁體,至如東北內地雪國裏的嬌娘,就是日本也有雪美人的名稱,她們的肥白柔美,更可以不必說了。”“肥白柔美”四個字,講透了民國日式美人的特點,與現在頭發枯黃、體格瘦小的日本美女比,又是別一種境界。

日本妻子裏,最凶悍的是羽太信子。她不高,不瘦,圓麵孔,小眼睛,性格熱烈、爽朗,內向的周作人在她麵前,多少會有些“退讓”的。據說周作人和羽太初相識,也是羽太主動搭話得多。在感情的世界裏,她是捕獵者,他卻是獵物。

周作人人生的關鍵處,都少不了羽太信子的身影,她躲在周先生背後,很有些“垂簾聽政”的意思,偶爾忍不住,也會爆發。羽太信子在中國,可謂“一吵成名”,魯迅周作人兄弟失和,羽太信子是其中重要角色。魯迅偷看羽太信子洗澡的“怪談”,也在坊間真真假假地傳播著。

北平淪陷後,周作人在眾人的勸說下,依舊不願南下,不能不說有羽太信子的作用力。她是日本人,北平淪陷,也還是在日本人的統治下,周作人到底是日本人的女婿。種種關係,千絲萬縷,充滿力量的羽太信子,在生活和精神上,都對周作人產生太大影響。

羽太信子還善於做媒,在她的撮合下,她的親妹妹羽太芳子,嫁給了魯迅的三弟周建人。兩兄弟娶了兩姐妹,既是兄弟又是連襟,親上加親,堪稱奇談。

日本妻子裏,郭沫若的第二任妻子佐藤富子最楚楚可憐。

佐藤富子,小女子長得楚楚可憐,21歲那年,因為反抗包辦婚姻離家出走,到東京聖路加醫院做護士,認識了郭沫若。郭沫若在老家有妻子,但還是和富子相愛、同居、生兒育女。後來郭沫若回家參加革命,富子一等許多年,新中國成立後,富子萬裏尋夫,來到中國。遭遇的卻是郭沫若和他的第三任妻子。

陶晶孫是學醫的,也寫小說,在九州帝國大學求學時,跟郭沫若結為好友。他娶了佐藤富子的妹妹佐藤彌紗,自然就跟郭沫若成了連襟。兩個日本女人來到中國後,都隨夫姓,佐藤富子改名為郭安娜,佐藤彌紗則叫陶彌麗,溫良恭儉讓,充滿了“美德”。

還有對丈夫忠心到近乎偏執的。

滿清皇族溥傑娶的日本妻子嵯峨浩,甚至堅決要求自己的大女兒嫁一個中國丈夫,理由是:“你父親是中國人!你是中國人的女兒!應該按照中國人的禮節,遵父命嫁給中國人!”她最後也死在中國。

真是櫻花性格,愛也徹底,恨也徹底,多少有些歇斯底裏。

成全。

一個男人,究竟需要多少女人的成全,才能完滿。

1908年,年僅20歲、正在美國留學的顧維鈞,因父病故,回國奔喪,結果喪事一辦完家裏人就張羅著給他辦喜事。他有娃娃親,男女雙方都已到適婚年齡,沒有理由不成親。於是,顧維鈞便和這個叫張潤娥的女子拜了堂。張潤娥是小腳、讀書不多、來自中醫世家。他們蜜月沒有同床,顧維鈞堅持睡沙發。婚後,顧維鈞攜張潤娥返美,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律。這段婚姻持續沒多久便宣告結束。因為一來,兩人沒感情基礎,結婚純屬“完成任務”,隻以兄妹相待;二來,張潤娥一個小腳女子,又不通外語,在滿是“洋人”的美國,到底過不慣。長痛不如短痛,張潤娥同意離婚,成全彼此,放顧維鈞自由。

1912年,25歲的顧維鈞獲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歸國,任職北洋政府外交部。單身海歸、精通外交、辦事幹練、風度翩翩……種種優質因素疊加在一起,儼然打造出一個“優質女婿候選人”形象。1913年,顧維鈞在上海與一個叫唐寶鑰的女子結了婚。而這個叫“寶鑰”的女孩的父親,就是時任國務總理唐紹儀。魚躍龍門,這段婚姻,對於顧維鈞來說,無異於仕途推進器。有才能、有關係,年輕的顧維鈞一步登天。1915年,顧維鈞便被任命為美國公使,攜第二任夫人赴美。這段婚姻,一直持續到顧維鈞30歲,唐寶鑰因病去世。

1919年,顧維鈞因巴黎和會上的一席發言名聲大噪,第二年便被任命為紐約“國聯”(聯合國的前身)理事。在紐約,經人撮合,顧維鈞與“亞洲糖業大王”黃仲涵之女黃蕙蘭相識、相戀,當年便在倫敦注冊結婚。出身大富之家的黃蕙蘭,精通幾國外語,人又時尚漂亮,並且長袖善舞,走到哪裏都能成為焦點。她與顧維鈞的結合,對於顧來說,一來算是“共同富裕”,二來也算是顧維鈞活躍國際外交舞台的賢內助——娶個高貴時尚漂亮能幹的太太,是外交事業走向成功的捷徑。他們的婚姻結束於1956年,顧維鈞卸任駐美大使,理由是“性格不合”。

顧維鈞晚年的伴侶是嚴幼韻,他們年輕時就認識。她結過一次婚,有三個孩子,她那位在菲律賓犧牲(日軍入侵時殉職)的丈夫楊光泩,顧維鈞也認識,可謂知根知底。嚴幼韻是顧維鈞晚年的“生活護航人”。人近黃昏,繁華落盡,身體最重要,顧維鈞慶幸自己找到了嚴幼韻,晚年總結長壽秘訣時,他說,“就三條:散步;少吃零食;太太的照顧”。他的長子也說,如果沒有嚴夫人的照顧,“父親的壽命恐怕要縮短20年”。顧維鈞高壽至98歲。

第一位太太的理解,第二位太太的間接提攜,第三位太太的輔助事業,第四位太太的照料晚年,四個太太各司其職,輪番上陣,顧維鈞的一生,真真完滿。

胡蝶的熱水瓶。

1937年抗戰爆發,明星影片公司毀於戰火,明星的當家花旦胡蝶,也隻好跟著丈夫南下香港,賣起了熱水瓶。胡蝶為幫助丈夫開拓市場,親自代言,成了熱水瓶西施。所幸,生意不錯。

曾經的影後,如今的熱水瓶店老板娘,胡蝶也放得下架子,並沒有覺得不適。

相較於兩年之前自殺的阮玲玉,胡蝶真可謂拿得起、放得下。當紅的時候,穩得住身段,撐得住場麵,鎮得住心神,沒戲可拍,也能及時調整心態,尋求人生出路。

胡蝶與阮玲玉,在人生路上,幾乎遇到了相同的問題:第一段婚姻遇人不淑,以至於要鬧離婚。但在處理問題的方式上,胡蝶要大氣許多。

同樣是跟EX分手,阮玲玉畏畏縮縮,怕這怕那,結果被人抓住把柄,埋下禍根。而胡蝶呢,快刀斬亂麻,敢作敢當,直接就來個跟林雪懷法庭見。她請最好的律師,一打到底,義正詞嚴。官司結束,胡蝶非但沒有因為離婚的“醜聞”壞了名聲,反而苦盡甘來,事業愛情都迎來了豐收。

對待事業,阮玲玉顯得很情緒化。在明星公司,她處理不好人際關係,跳槽去大中華百合電影公司,然後,輾轉到了新成立的聯華公司,才終於找對路子,憑借天賦爬上了事業高峰。相比之下,演技貧乏的胡蝶,則完全靠苦功夫和好人緣,同樣也能在電影圈立住腳。而且,她戲路寬廣,什麼片子都拍,武俠片、文藝片、通俗故事片,她都能上。等到有聲片上來,她又因為國語優秀,上來就能拍有聲片,占盡先機。而阮玲玉,卻始終隻能在無聲文藝片上轉悠,發展前景堪憂。

在看人問題上,胡蝶精準、通透。離婚過後,她毅然選擇了普通人潘有聲做丈夫。阮玲玉卻不小心被情場慣犯唐季珊蒙蔽,情根深種。再加上張達民的逼迫,和媒體的曝光,阮女士自覺無路可走,終於選擇自殺。

胡蝶呢?

胡蝶的遭遇,要較起真來,死十次也夠了。“九·一八”事變,胡蝶去北平拍片,無端地惹出和張學良在六國飯店跳舞的緋聞,滿城上下,都說她是紅顏禍水;抗戰爆發,胡蝶南下,因為日本人的逼迫,被迫逃回大後方。逃難途中,胡蝶的三十個箱子盡丟——裏麵裝了她的全部身家。

她托人找箱子,又碰上了特務頭子戴笠。戴笠沒權沒勢時就是胡蝶的影迷,功成身就後,更加覬覦胡蝶美色。他支走了潘有聲,囚禁了胡蝶,給了胡蝶生活中一個說不清道不明的三年。三年後,戴笠因飛機失事死亡,胡蝶才重見天日。

抗戰勝利後,胡蝶回到上海,她知道,因為那三年,左翼的朋友不會接受她,繼續留在上海也沒有意思。她默不作聲,跟著潘有聲,帶著一家老小,再次去了香港,關起門來過小日子。

胡蝶是有大智慧的女人。她一生挫折滿路,卻總能夠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她生平有兩個絕招,一個是忍,一個是裝糊塗。多少風浪,胡蝶忍過來了;多少爭議,胡蝶隻是緘口不言,選擇性記憶。胡蝶明白,時間就是最好的解藥,沉默是最妙的回答。她隻要活得開心,默不作聲,就牢牢掌握著曆史的解釋權。

胡蝶晚年身居加拿大,過著子孫滿堂、簡單素樸的生活。

曾經的影後,走在溫哥華的街頭,也隻是一個發了福的老太太。可胡蝶看得開。

嗬,有什麼看不開的呢?人生在世,委屈、煩難、辛酸,都是難免,重要的是,你得翻過去,因為,推開暗壁,對麵總還有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