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陳寅恪先生的“恪”字應該怎麼讀(3 / 3)

其四,陳寅恪先生的兄弟數人衡恪、隆恪、登恪、方恪都使用"恪”字排行,他們的發音都是“ke”的音而非“que”的音,為何單單陳寅恪先生的“恪”字要讀成“que”的音或“qie”的音?這是說不通的。

其五,清代後期以“恪”字作為姓名者,如李文恪、陳榮恪等人,皆發“ke”的音。

其六,讀為“que”的音或“qie”的音,在訓詁學和音韻學上沒有根據。我們看不少字典喜歡為“恪”的que音說注解為:“陳寅恪先生之恪讀此音。”實在有些滑稽可笑。

基於以上諸多原因,我們主張陳寅恪先生姓名的正確讀音是德文的“TchenYin-Knh”或英文的“ChenYin-Ke”。因為至少這相同讀音的德、英文兩種拚法得到了陳寅恪先生本人的肯定、使用和認可。

另外,在台北天一出版社所輯之《陳寅恪先》

(七)使用“格”字作為播行的一點推測

淸代中後期以來,以“恪”字作為排行或名字來使用的大多是客家人。如現代文學家邵洵美之弟邵洵恪、陳三立的諸子衡恪、隆恪、登恪、方恪、寅恪等人。

就此現象來說,本書第一作者劉正有一點推測,即清代中後期以來,由於客家人和內陸各《生傳記資料》第一輯第一篇影印的Biograpkica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ina(56Columbia University)之“陳寅恪先生”條目中,姓名拚法為“CHenYin—ko”,另有“Alt.ChenYin—chueh的拚法,雖然沒有明確說明孰正孰誤,似也暗示著以“CHenYin—ko”為準。又最新出版的《不列顛百科全書》上的“陳寅恪先生”條目的拚法隻有一種,是“ChenYinke”c這是標準漢語拚音方案的拚音.它確定了"恪”字讀音應是"ke"。

實質上,今天不少讀“que”的人,更多是出於對自己師長的尊重f即如下思路:我的老師就讀為que音,而我又是陳寅恪先生的弟子……毋寧說這一態度是非理性而準愚昧的文化崇拜。

“帽子”、保留客家人“內心”的紀念性命名現象。“客家人”的“客”字摘掉了“帽子”,就成了“各”字;而保留客家人的“內心”,就使“各”字成了“恪”字。

這或許就是清代中後期客家人喜歡使用“恪”字排行或命名的原因吧……當然,這隻是本書作者的一點文化推論,還需要相關史料與事實査證。

考證到最後,我們還想說的是:在對待這個讀音問題上最不可取的是:因為大家都讀成que,所以我也讀成que。人雲亦雲並不是對學術的尊重,也和是否是陳寅恪先生的直係弟子和傳人的問題無關。我們常常感到對這個字讀音的研究和考證的背後,是學術研究方法論上的若幹區別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