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尤其敬佩的是,巴納特讓持有空頭支票的鑽石賣主總是在星期一上午就收回了全部貨款。
創業初期如果沒有這麼一招,巴納特永遠隻是一文不名的巴納特,絕對不會躋身於世界富翁排行榜。
猶太人認為,要賺錢,首先得有賺錢的時間,而且在賺錢中要合理使用時間,否則就等於白白浪費時間。
14.4 把重要的事情記在香煙紙上
猶太人都有一個習慣,每次抽完煙後並不把煙盒扔掉,而是把煙盒裏的錫箔紙抽出來,在背麵作記錄。
別小看這個小習慣,人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經常把一些重要的事記錄在錫紙上,等到回家的時候再整理一下,就成了一個整齊的記事本。
對於猶太人的這一習慣,還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猶太人與一個日本人談判做生意。交貨日期定好了是7月1日,日本人交貨,猶太人交錢。可是日本人沒有按時交貨,猶太人前去找他理論,日本人本想抵賴,說道:“好像談判時交貨日期定的是某月某日,先生你記得有誤吧?”
可是猶太人從上衣兜裏掏出香煙的錫紙,然後指著上麵的字說:“你記錯了!我這上麵記得非常準確,就是今天!錫紙背麵的記錄就是我的原則。而且我們是有合同的,你不能按時交貨,那麼隻能賠償我的損失了。”日本人無可奈何,隻好賠償猶太人所有的損失。
猶太人雖然沒有從日本人那裏得到他想要的貨,但是他從日本人那裏得到了比那些貨物價值更多的賠償。
愛作記錄是猶太人的特點,他們認為這樣做有利於整理自己的思維,讓自己的思維在談判中更加嚴謹,更加有秩序。在記錄本上,日期、金額、交貨期限、地點,樣樣記得清晰明白。談判中的這種記錄,成為了他們生意交易的備忘錄。
當你和別人交談的時候,沒有廣博的知識是不行的。知識要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地積累。知識可以開闊你的視野,可以幫助你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事物,以選擇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把知識和一些重要的事記在你香煙的錫紙上,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14.5 時間遠比金錢貴重
在猶太人看來,時間也是商品。“勿浪費時間”是猶太生意經之一。
猶太人認為,時間是有限的,金錢是無限的,用有限的時間去追逐無限的金錢,結果隻能受到時間和金錢的雙重壓迫。此外,錢可以再賺,商品可以再造,可是時間是不能重複的。因此,時間遠比商品和金錢寶貴。
在美國紐約,有一位拉比戴了一塊手表,背麵刻著“愛惜光陰”四個字。另一位教師把這手表拿給學生們看,學生們不以為然,說是俗套子而已,根本沒有什麼新奇的。
拉比見學生們無動於衷,就戴回手表說:
“美國有一句俗話,叫‘時間就是金錢’。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因為這句話很容易使人誤會。假如說時間就是金錢,那我們就隻能想到兩種情況:一種是不知如何運用時間的人,另一種則是不知如何運用金錢的人。其實,就價值而言,時間遠比金錢貴重。金錢可以儲蓄並生息,而時間卻絲毫不停腳步,而且一去不複返。
“‘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話,應該改為‘時間就是生命’,或者‘時間就是人生’。”
拉比這麼一解釋,學生們都覺得很有道理。
一位猶太商人說:“恰當地把握好時間,還可以使金錢‘無中生有’。”
南非首富巴奈·巴納特剛到倫敦時是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他帶了40箱雪茄煙到了南非,用雪茄煙做抵押,獲得了一些鑽石。在短短的幾年中,他成了一個富有的鑽石商人和從事礦藏資源買賣的經紀人。
巴納特的贏利有一個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這就是每個星期六是他獲利最多的日子。其奧秘就是,他巧借了星期六這天銀行較早停止營業的時間差,然後將鑽石售出,用所得款項在自己的賬號上存入足夠兌付他星期六開出的所有支票。這樣,在沒有侵犯任何人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調動了遠比他實際擁有的資金多得多的資金。
14.6 沒有背景奔前景
“一般人大都是羨慕別人的幸運,嫉妒別人的成功,而不立刻行動,隻想坐待良機。”猶太商人查理·華葛林說,“我也曾是這樣的一個人。”
華葛林原來隻開設一家規模很小的西藥房,他也有和一般人一樣的見解,他怨恨自己的職業,他也常涉足歌台舞榭,可是他曾自問:“我能舍棄這種生涯嗎?”“我能在我的職業中施展我的才能嗎?”
終於,他下定決心,想了一個方法,找到了使他獲得成功的鑰匙。他曾欣欣然自述他為顧客服務的態度,怎樣使顧客滿意,怎樣招徠生意:
“假如有人電話購貨,我一麵接電話,一麵舉手招呼我的夥計立刻把物品送去。”
有一天電話來了,他大聲回答說:“好,郝斯福夫人,兩瓶消毒藥水,1/4磅消毒棉花,還要別的嗎?啊!今天天氣真好,還有……”
他不住地討好他的顧客,同時指揮夥計,把貨物取齊,馬上送去。夥計也訓練有素,在接電話一分鍾內,就將物品送至郝斯福夫人的家門口,而他們仍在繼續談話,等到她說:“門鈴在響了,華葛林先生,再見!”於是他放下了電話聽筒,麵露喜色,知道貨已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