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的家園:人與環境 第二節(3)(1 / 1)

什麼是大氣汙染,大氣汙染物有哪些來源?

廣義地說,大氣環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直接或間接地改變正常狀態,就是受到汙染。汙染大氣的主要汙染物是煙塵及有害氣體。大量有害物進入大氣,破壞正常空氣的原來成分,將直接影響動植物生長及人體健康。因大氣汙染造成的公害事件時有發生。1930年比利時發生馬斯河穀事件,主要汙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氟化物,造成數十人死亡。20世紀40年代初期美國洛杉磯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主要汙染物是光化學煙霧,死亡數百人。1952年英國發生倫敦煙霧事件,主要汙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粉塵,造成數千人死亡。就這次事件而言,大氣中二氧化硫的質量濃度達到/m3,粉塵的質量濃度高達/m3,持續時間達4~5天。其危害之嚴重,死亡人數之多,轟動全世界。在20世紀,50~60年代,隨著世界工業的突飛猛進,大小公害事件此起彼伏,連綿不斷。由於各國的重視,20世紀70年代以來,公害事件才得以緩和。大氣汙染的防治才受到重視。

大氣汙染物主要來源於人類的生活及生產活動,產生或向外界排放汙染物的設備、裝置和場所統稱為汙染源。大氣汙染源主要有三種:

(1)生活汙染源,由於城鄉居民及服務行業的燒飯、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燃燒各種燃料時,向大氣排放汙染物形成的汙染源。

(2)工業汙染源,工礦企業在各種生產活動中排放汙染物形成的汙染源。

(3)交通汙染源,由交通運輸工具排放的汙染物形成的汙染源。

生活汙染源和工業汙染源屬於固定汙染源。交通汙染源屬於移動汙染源。

什麼是酸雨?

天上下雨,是大自然的一種很普通的自然現象。雨水可以掃去漫天塵埃,使空氣更加清新。雨水可以澆灌土壤,滋潤莊稼,使大地萬物充滿勃勃生機。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雨水都會給大地帶來生命活力,有時,天上也會降下反常的雨水,那仿佛是魔鬼播撒的毒汁,是死神的禍水,所到之處,樹木枯死,田園荒蕪,魚塘酸化,魚蝦喪生。它像強烈的腐蝕劑,使岩石粉化,使鋼鐵鏽蝕。這種天上飄落的禍水就是被稱為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雨,顧名思義,是一種酸性的雨,它是雨水中包溶一些酸性物質所形成的。在化學上,液體的酸堿程度用pH值表示。pH值等於7時,為中性液體;pH值大於7,液體呈堿性;pH值小於7,液體就是酸性。pH值越小,表明液體酸性越強。家庭中食用的食醋,pH值在3左右,酸倒牙的檸檬汁其pH值也不過在2~3。正常情況下的雨水由於溶解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故略偏酸性,pH值約為6。國際上規定pH值小於5.6的雨,稱為酸雨。

據曆史資料,早在1852年,英國化學家史密斯就已發現,在工業化城市,由於煙塵的汙染而使雨水呈酸性。在20世紀以前的降雨一般較為正常,酸雨極其罕見,而20世紀40年代以後,酸雨才頻頻發生。尤其是在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等,都多次出現酸雨。美國自1939年第一次記錄到pH值為5.9的降雨以來,酸雨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不斷加重,pH值在4以下的酸雨已司空見慣,美國的15個州降雨的pH值平均在5以下,西弗吉尼亞州甚至曾降下pH值為1.5的酸雨,這是最嚴重的記錄。在日本,酸雨的最早報道是1971年,這年9月東京下了一場小雨,使街上的行人感到眼睛刺痛,後來證明是酸雨造成的。隨著經濟的發展,酸雨危害的範圍越來越大,由工業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蔓延,如印度、中國等國家也未能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