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勞逸結合。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使腦力勞動與適當的體質鍛煉、體力勞動相結合,適當安排娛樂活動與休息,可以防止因過分勞累而引起下丘腦功能的紊亂。
神經性厭食症的治療
1)心理治療
包括疏導心理壓力,對環境、對自己有客觀認識,找到適應社會的角度及處理和應付各種生活事件的能力。另外,對健康體魄的概念,標準體重的意義,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要有客觀的估價。了解食物、營養學方麵的知識。如果你的家庭關係緊張,必要時可請家人做家庭心理治療。
2)行為矯正
主要是體重恢複,可控製自己的活動範圍及活動量,隨著體重的增加,逐步獎勵性地給予活動自由,這種方式一般要在醫院中當患者體重極低時采用。
3)要注意補充營養,糾正營養不良
嚴重的營養不良可有生命危險。神經性厭食症病人在嚴重營養不良狀態下,死亡率可高達10%,因而必須緊急搶救治療。這時的治療為糾正水電解質的平衡,補充血鉀、鈉、氯,並進行監測。血漿蛋白低下時。靜脈補充水解蛋白、鮮血漿等。貧血應補充鐵,服葉酸,補足維生素等。
如果你有厭食症,並長期不進食,胃腸功能極度衰弱,因此進食應從軟食、少量多餐開始逐漸增加,不能急於求成。適當給予助消化藥:胃酶合劑、多酶片、乳酶生等,或針灸治療,也可用小量胰島素促進食欲及消化功能恢複。
6、如何改掉暴飲暴食的壞習慣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會無法控製地、定期地(根據統計一般每周約兩次)暴飲暴食,感覺好像沒有辦法停止“吃”這個動作,一直吃到自己難以忍受為止。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20多歲的人身上,並且主要是起源於心理困擾,然後再演變為過度重視食物的攝取和身材的比例。伴隨著暴飲暴食而來的諸多心理問題,如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更會折磨的患者身心疲憊,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專家診斷】
吃飯時狼吞虎咽是否就是暴飲暴食呢?其實,盡管狼吞虎咽不利於食物的消化,有礙健康,但它畢竟是個人的生活習慣問題。並且,吃飯狼吞虎咽的人雖然進食的速度快,但是絕對不會吃到難以忍受的程度。暴飲暴食是因為心理問題所致。生活中總有一些人會無法控製地、定期地(根據統計一般每周約兩次)暴飲暴食,感覺好像沒有辦法停止“吃”這個動作,一直吃到自己難以忍受為止。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20多歲的人身上,並且主要是起源於心理困擾,然後再演變為過度重視食物的攝取和身材的比例。特別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追求苗條身材,隨著節食行為的普遍化,暴飲暴食行為的發生率也有顯著的上升。
暴飲暴食者往往身材並不肥胖,但他們卻十分擔心自己的體重上升,而且對於自我的評價相當受其身材所影響,因此往往在大量進食之後,會有羞愧、罪惡的感覺,並且會以催吐、灌腸、使用瀉藥或絕食等方式來避免體重上升。
暴飲暴食者在心理上有許多相同的特質,例如具有完美主義的傾向,而以“過度理想”的體重為追求目標。事實上,這樣不論是對心理還是生理都會造成巨大的傷害。
持續的暴飲暴食不但不能幫助患者擺脫心理上的困擾,而且讓患者永遠無法走出患得患失的心理循環。伴隨著暴飲暴食而來的諸多心理問題,如焦慮、緊張、恐懼等心理更會折磨的患者身心疲憊,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
【心理處方】
首先要建立以追求健康為美的信念。外表和身材的完美並不能代表一個人的一切。要拋棄那種病態的審美觀,隻有心理和身體健康的人才會是最美麗的。醫生會建議患者不斷充實自己,不要盲目攀比。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那種浮淺的比較中並不明智,人活著應該尋求高尚的競爭目的,如對知識和智慧的追求等。隻要不斷的學習,適當的運動,人生就會充實起來。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一個有遠大理想和正確人生觀的人是不會陷入這種盲目的競爭
中的。
學會選擇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身邊隻是那些重視外表的朋友,那這樣的友誼是不會長久的。多結交幾個有思想的朋友,他們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並在人們把握不住自己的時候發出忠告。
飲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本需求。每個人都必須每天攝入一定的食物用來維持自己的需要。所以,要把吃飯當成是一種很正常的事情。千萬不可以為了身材就不吃東西。不要過高要求自己的身材。事實上,暴飲暴食的人往往身材偏瘦,隻是他們自己給自己訂的標準太高。在別人看來,他們已經很瘦了,根本用不著減肥,從健康的角度講,反而需要適當增肥。
7、如何矯正異食癖
異食癖也稱為嗜異症,是指人在攝食過程中逐漸出現的一種異常嗜好,對毫無營養、通常不應取食的異物,如玻璃、煤渣、土塊、砂石、肥皂、紙張、火柴、紐扣、毛發、毛線等,進行難以控製的咀嚼與吞食。
【專家診斷】
異食癖多見於兒童,他們對較小的物品就吞食到肚子裏去,對於較大的物品或較硬的物品就用舌頭舔食或放在嘴裏咀嚼。他們對進食這些異物感到快樂,不吃就感到難受,所以常常不聽從家長的勸阻,或躲著家長暗暗吞食。
異食癖多發生於1歲半至6歲的兒童,而且男孩比女孩多。導致兒童異食癖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是一種心理失常的強迫行為,往往與失去母愛、營養失調等家庭環境的異常狀態有關。孩子剛出生時,對客觀世界的了解最直接、最主要的途徑就是嘴,因此碰到什麼東西都會用嘴吮吸、咀嚼,稍大一點後,仍喜歡拿到什麼東西就往嘴裏塞。此時如果無人製止,任其發展,便養成了異食癖這種不良行為習慣。或者因為孩子在很小的時候缺乏照料,擅自攝取食物,日久成為習慣,變成不易解除的“條件反射”。另外,有些兒童的異食癖也與其體內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有關,如缺鐵、缺鋅等。當然,也有少數兒童的異食癖是因為精神發育異常。
成人也會出現異食癖,但是對身體的危害較小。而兒童異食癖的危害也並不在於這種行為的本身,而是在於兒童吃下去後對其身體的影響。由於吞食的異物不同,造成的並發症也不同,如吞服石頭、頭發、布塊等可造成腸梗阻;吞食大量的黏土會導致貧血及缺鋅;吞食大量泥灰和金屬製品會產生重金屬中毒;吞食糞便等汙物可造成寄生蟲病,等等,嚴重者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有異食癖行為的孩子一般會有食欲減退、疲乏、腹痛、嘔吐、麵黃肌瘦、大便秘結和營養不良等症狀。
【心理處方】
對兒童的異食癖患者,除了補充體內缺少的微量元素及輔助以藥物治療外,還應注意心理治療。治療兒童異食癖的常用方法有環境控製法、認知治療法和正強化療法。
在嬰幼兒活動的場所盡量不要擺放那些外形、顏色吸引兒童且又易中毒或導致機體損傷的物品,如顏料、粉筆等;不要買過小的橡皮擦或塑料製玩具,因為兒童在玩時免不了要用嘴去咬,甚至吞人肚中。切忌玩具食品化,食品玩具化。若玩具做得像某種能吃的食品,或食品做得像玩具,易喚起兒童的食欲和將玩具與食品相混淆,而將玩具當食品誤食。
一定的認知對應著一定的行為,同樣,兒童的異食癖行為也是與他們對異食的認知相對應的。因此,要改變兒童的異食癖行為,首先要考慮的是改變其錯誤的認知。預防和治療兒童異食癖,僅僅控製環境是不夠的,特別是兒童三四歲後,隨著活動能力的增強,活動範圍的擴大,控製環境就更難了。這時,家長應向兒童進行認知教育,明確地告訴孩子什麼東西是不能吃的,並形象地描繪一番吃了以後會有什麼樣的嚴重後果。隻有當兒童對異食有了正確的認識之後,才會改掉異食癖這一壞習慣。
正強化療法是根據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而設計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其基本要領是對某種預期行為給予獎賞,以增加該行為發生的可能性。被用來作為獎賞的強化物稱為正強化物。一般有:實物獎賞,如食物、玩具等;社會獎賞,如表揚、鼓勵等;活動獎賞,如遊戲、看電視、去遊樂場等。正強化療法常被應用於治療兒童異食癖。
在應用正強化療法治療兒童異食癖時,要注意選擇恰當的強化物,要根據患兒的特點投其所好。而且,一種強化物或獎勵方式的使用不要太久,否則可能會削弱強化作用。
對於成人而言,一般的異食癖不會給他人和社會帶來危害,對自身的傷害也不大,加之成人對異食可能造成的危害有足夠的認識,具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通常情況下,成人異食癖不需要專門進行心理矯正。如果必須治療,醫生一般采用厭惡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逐步減少患者對異食的嗜好。
8、如何解決購物癖
調查發現,購物這種行為本身可能產生短暫的快感或陶醉感,因此是一種像吸食可卡因一樣的成癮。所以一些專業人員認為,這也是一種行為成癮。如果你的購物欲望超過你的經濟能力或是購物已經超出了適當性,且每次購物後都為自己的行為後悔,多次的反複,這樣你就是“購物狂”了。
【專家診斷】
心情不好你會去做什麼?也許男士會說,一根接一根地吸煙,然後大口地喝酒,來個一醉方休;女士則會說,瘋狂購物或者是海吃一頓,把一切都消滅在食物裏。但是如果你的購物欲望超過你的經濟能力或是購物已經超出了適當性,且每次購物後都為自己的行為後悔,多次的反複,這樣你就是“購物狂”了。
美國哈佛大學成癮研究所主任霍華德 謝弗認為,大量的成癮源於經曆和行為,比如重複、高度情緒化、高頻率的體驗等。這些行為和經曆可以引起神經適應,即讓神經回路發生變化,從而讓某種行為長期化。由此看來,屬於行為成癮的還有購物癖、網絡成癮等。
女性一般都有購物嗜好,這種嗜好進一步發展就可能成癮,變成一種強迫性的購物行為。雖然有購物癖的人也知道強迫性購物結局並不美妙,比如,房問裏堆滿了大量無用的商品,而且最終身負巨債,但是她們也還忍不住要瘋狂購物。
女性強迫性購物有一個特點,在她們抑鬱、焦慮、疲憊和有負罪感之時會瘋狂地購物。
哈佛大學的謝弗還認為,強迫性購物者具有藥物成癮者相似的一種戒斷症狀,她們不能控製自己。這種行為在本質上也與賭博和強迫性盜竊一樣。不要拿購物當做“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