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1 / 3)

最近一次關於國內消費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極端情緒下消費的女性高達46.1%。而早在3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在一次類似的調查中也發現了相同的問題,在該次調查中還指出,男性情緒化消費的比例也達到了17.4%。調查顯示,購物狂多數是女性,這與各國的文化傳統普遍接受女性購物較多有關。

心理學家發現,有必要在那些為了自娛自樂而反複購買某種物品的購物者與那些已經購物成癖的人群之間劃出界限,對於後者必須進行心理治療。

典型性的購物癖患者至少每個星期都會進行一次瘋狂的大采購,他們好像受到了強製一樣,去買一些根本用不著的東西,事後又感到非常後悔。另外,這些人由於並不十分富有,所以經常會陷入財政困境。

心理學家分析說,這些人往往生活中有自卑感,希望通過購物來發泄某種壓抑的情緒,或是用這些外在的物質刺激來填補內心的空虛,結果是,“他們隻是在買東西的過程當中感到快樂,而物品一旦到手就失去了吸引他們的魅力。”

在這一消費群體看來,無論是什麼樣的事情,“去大肆采購一番,然後想盡辦法把錢花光,心情也就好了。”似乎在不如意的時候,購物和大把地花錢是他們用來緩解壓力、平衡情緒和宣泄無奈的最佳方式。

1)為平衡情緒買單。

張先生是某科研院所裏德高望重的人物,這次老所長退休,他是理所當然的接班人。他每天都急切地等待這個好消息,但是,新所長卻是從其他的單位調來的,張先生的希望一下子破滅了,十分懊惱,想找朋友談談,又覺得說不出口,很丟人。當他無目的地在路上走的時候,正巧路過一家商場,就順路走了進去。在商場中,服務員熱情地介紹了他要看的東西,當他買下的時候,還誇張先生有眼光,有品位。這樣,張先生把兜裏的現金花光後,又接著刷卡,卡透支後,才拿著東西,興衝衝地回家了。到家後,他看自己買的東西很多是沒用的,又想到妻子回家後的一頓嘮叨,心情更加鬱悶。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當不了將軍的士兵,也不見得就不是個好士兵。有進取心是值得表揚的,但對一些事情,人們要正確認識。有很多事情,存在的決定因素很多,有些是可以想到的,有些因素也是事先無法預知的,且領導的欣賞水平也不一樣,一件事情隻要盡力了。就不要過度地自責。像張先生這個情況,應當找朋友聊聊,不要有自卑心理,適時地把不良情緒宣泄出來對於自己的身心都有好處。瘋狂地購物,也許在當時來說是有效的,但卻要付出金錢代價,買了許多不適用的東西還是要後悔,那就得不償失了。瘋狂購物是一種非理性的表達,偶爾一次還可以,但是一旦形成了惡性循環,後果將不堪設想。

2)為緩解壓力買單。

楊小姐是外企的白領,平時工作的壓力很大,老板交代的任務很艱巨,完成得不好還要受到老板的質疑,有時也情不自禁地想,自己能力是否存在問題。一次她在很壓抑的時候到商場逛了一圈,買了很多的東西後覺得很過癮。於是,她接著買了更多的東西,在商場中重新找到了自信。可是回到家中才想起,明天要交的創意還沒做,自己的房租還沒交。

很多的白領階層,都有很大的精神負擔,當她為了緩解壓力而到商場購物時,商場給她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服務員會關注她,受到了服務員的重視,她的欣賞目光也會得到肯定,當她買單時,還會讓服務員很羨慕,對她的能力給予肯定。但是她離開了商場這個特定的環境,一點也不能激發她工作的熱情,反而會因為她的提前透支,平添更多的煩惱。

3)為失落情緒買單。

前幾天李小姐接到男友的電話,說他們不適合,應該分手,讓她以後找個合適的男友,並請李小姐以後不要再和他聯絡。李小姐還沒緩過神兒,對方已經掛了電話。再打,對方關機,找到他租的房子,房東說已經搬了家,問他的朋友,都說最近沒什麼聯係。就這樣,李小姐在家待了兩天,兩天中她不停地想,自己到底哪裏沒做好,哪裏出了錯。想到她為男友付出的點點滴滴,他卻甩了自己,她覺得現在這樣折磨自己真是不值,於是決定重新振作起來,首先要做的便是買東西,徹底地改變自己。於是她拿著自己的全部存款,到商場瘋狂購物,把自己平時很喜歡、又沒舍得買的東西買了個遍,即使是現在不使用的東西,隻要自己覺得好,就統統買下,直到信用卡透支。但當她回家後,依然覺得很難過,這堆東西沒能撫平她失戀的傷口。

像這樣的情況生活中很多見,特別是女孩子失戀或是心情不好的時候,要麼瘋狂購物,要麼就到飯店海吃一頓,還有的瘋狂上網,所以現在才會出現這麼多的“購物狂”、“貪吃狂”、“上網狂”。當她瘋狂購物時,她的很多觀點會得到服務員的認可,使她產生一種歸屬感,用金錢找回被朋友拋棄的平衡。但離開商場後,她還會覺得失落。當你選擇這種快速的滿足方法時,一定要有個限度,對自己的購物需求要有準確判斷。不要當你不高興、空虛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時就去購物,因為你購物回來後會很快又產生失落感,然後再買,陷到惡性循環中,永遠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法。

【心理處方】

1)將所買的東西統計一下,看看哪些是沒用的,哪些東西是多餘的,並計算出你浪費金錢的數目和由此產生的利息或投資損失。

2)上街購物時加強計劃與目的性,打算買什麼就帶上相應數目的錢,不要使用信用卡,這樣可防止“衝動性”購物。

3)采用“改日再來”的延緩方針。在垂青某商品時,先不急於掏錢,而是暗示自己“改天再來吧”,下次來時由於心情變化,購物欲可能下降。

4)獨自一人上街,又有孤獨感受時,常常經不住貨主的勸說而掏了腰包。緩解的有效方法是:對可買不可買的商品狠狠地殺價,這勢必造成碰壁或討價還價之局麵,而且砍價可使人不再孤獨。

5)強化期待心理。對欲購物盡可能地發現它的不足與缺點,這樣你可在期待更完美的物品問世的情緒中,緩解購物欲望。

6)心中空虛、壓抑、無聊時,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去做些較激烈的體育運動,而不是去逛街購物。

9、如何矯治潔癖

愛清潔,本是一種良好的品格,因此名人們有“清潔僅次於聖潔”之說。但是,愛清潔愛得太過分,就是一種心理疾患了。心理醫生們將愛清潔愛得太過分稱之為“潔癖”。

【專家診斷】

之所以產生潔癖,首先,潔癖可能是由生活經曆,即出身和家庭環境而產生的癖,有些潔癖者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往往就是一個潔癖者,他們對子女的潔淨有一種超乎尋常的要求。

其次,潔癖可能反映了一種自卑心理。有些潔癖者由於某種原因感到很自卑,因而他們很擔心自己因不整潔而被人看不起。

最後,潔癖可能是一種代償行為。所謂代償行為,就是人在某種心理欲望得不到滿足時,通過它來獲得替代滿足的一種方式。有一點對亂的寬容,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心態與生活的穩定與正常。

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潔癖之士要首推明初大畫家倪雲林。他愛潔成癖,連自己的文房四寶——筆、墨、紙、硯都有兩個傭人專門負責經營,隨時擦洗。院裏的梧桐樹,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幹淨。一日,他的一位好朋友來訪,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幹淨,一夜之間,竟親起視察三四次。忽聽朋友咳嗽一聲,於是擔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傭人尋找朋友吐的痰在哪裏。傭人找遍每個角落也沒見到痰的痕跡,又怕挨罵,隻好找了一片樹葉,稍微有點髒的痕跡,送到他麵前,說就在這裏。他斜睨了一眼,便厭惡地閉上眼睛,捂住鼻子,叫傭人送到三裏外丟掉。

此君堪稱潔癖之登峰造極者。潔癖的做法好像是很衛生,但卻感受不到幸福,隻感到緊張和痛苦,覺得活得特別累,沒有時間去享受生活。其實過分的潔癖會導致人的免疫功能的減退,影響健康。人適度地接觸病菌,反而會產生抵抗力。假如,有兩個人去一個有病菌的場所,一個是潔癖,特別愛幹淨,一個不是潔癖,誰更容易感染病菌 是“潔癖”。因為後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體內產生抗體,會和外來病菌進行戰鬥,而“潔癖”沒有任何防備,病菌可以長驅直人。進人成年以後,接觸的社會麵很廣,如果還把自己搞的過分幹淨,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谘詢門診,就有許多有“潔癖”的人同時還易患口腔潰瘍、腹瀉、感冒、咽炎等疾病,這就是因為太愛幹淨的緣故。

潔癖導致的還不隻是健康方麵的問題。有一對夫婦結婚三年不孕,去醫院檢查,一切正常。不孕的原因竟是因為妻子一直固執地認為性是汙穢的,把潔癖帶到了性生活中了。

以上還隻是一些顯性的潔癖,還有更多隱性的潔癖,即心理性潔癖。如中國男人根深蒂固的“處女情結”,就是一種自私而霸道的貞操潔癖。唯美主義的愛情也是一種潔癖。容不得一絲一毫的雜質。殊不知,純而又純的愛情恰是最沒有免疫力、短命的愛情。

社會關係中也存在潔癖。如某些所謂出身名門的貴族瞧不起普通平民;城裏人看不起鄉下人;某些大城市的人看不起外地人;白人看不起黑人;基督徒看不起異教徒……以為自己很高貴,其實是非常淺薄而可笑的。

那些從小到大在父母過分的嗬護下長大的孩子,以及那些在人際交往中自命清高的人,對社會的免疫能力是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