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3 / 3)

5、如何調整職業倦怠心理

職業倦怠症又稱“職業枯竭症”,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而是緣自心理的疲乏。

【專家診斷】

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複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困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隻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 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據調查,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你是不是對工作總提不起興趣?對於目前的職業狀態,你是不是充滿了厭倦情緒?曾經效率極高的你,現在是不是工作績效明顯降低,而且身體疲憊?如果你有上述“症狀”,說明你已麵臨職業倦怠的危機。意識到這些危機並積極進行調節,將有助於你重新找到工作的激情。

人的行為背後,都存在著一種動力,心理學稱之為動機。動機具有激起、調節、維持行為的功能,它的產生和人的需要、興趣有密切的聯係。當動機消失時,被它所推動的行為就會終止。因此,當人對所從事的工作沒有興趣或缺乏動機,卻又不得不為之時,就會產生厭倦情緒,身心陷入疲憊狀態,工作績效將會明顯降低。長此以往,人將麵臨職業倦怠的危機。

職業倦怠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麵:

⑴情感衰竭指沒有活力,沒有工作熱情,感到自己的感情處於極度疲勞的狀態。它被

發現為職業倦怠的核心緯度,並具有最明顯的症狀表現。

⑵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對象間保持距離,對工作對象和環境采取冷漠、忽視

的態度,對工作敷衍了事,個人發展停滯,行為怪僻,提出調度申請等。

⑶無力感或低個人成就感指傾向於消極地評價自己,並伴有工作能力體驗和成就體驗的下降,認為工作不但不能發揮自身才能,而且是枯燥無味的繁瑣事物。

職業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響到工作準備狀態,然後又反作用於工作,導致工作狀態惡化,職業倦怠進一步加深。它是一種惡性循環的、對工作具有極強破壞力的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消除職業倦怠,對於穩定員工隊伍、提高工作績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Maslach和Leiter於1997年提出了職業倦怠的工作匹配理論。他們認為,員工與工作在以下六方麵越不匹配,就越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包括:

⑴工作負荷。如工作過量;

⑵控製。控製中的不匹配與職業倦怠中的無力感有關,通常表明個體對工作中所需的資源沒有足夠的控製,或者指個體對使用他們認為最有效工作方式上沒有足夠的權威。

⑶報酬。可以指經濟報酬,更多的指生活報酬;

⑷社交。比如員工和周圍的同事沒有積極的聯係(有可能由於工作把個體隔離或者缺乏社會聯係,但同時工作中與他人的衝突影響嚴重);

⑸公平。由工作量或報酬的不公平所引起,評價和升遷的不公平則容易帶來情感衰竭;

(6)價值觀衝突。工作不匹配理論提倡對職業倦怠的幹預訓練項目,應該放在對工

作不匹配的轉變上。這就不僅需要對員工個體進行訓練,更強調在管理上的訓練。管理上的訓練,是指改變上述六個工作不匹配中的一個或多個,這就非常需要組織的配合。隻有員工個體和組織幹預雙管齊下,才可能收到滿意的效果。該理論對目前組織幹預具有指導作用。

【心理處方】

很多職場工作者對於職業倦怠症往往視而不見,以為像感冒一樣能不藥而愈。事實上,不找出真正原因,往往會讓自己越來越不快樂,嚴重的話也許會陷入難以自拔的憂鬱症中。那麼,如何走出職業倦怠的沼澤地呢?

⑴轉換工作環境

輕度的挫折型厭職來自對目前職業的不滿:工作枯燥無味、工作條件太差、報酬太低、離家太遠、工作時間太長、沒有發展前途、同事關係難處、領導脾氣太壞等等。因此產生厭職情緒者,可考慮通過更換工作來消除。

⑵給緊張的心情放個假

一旦發現自己因為壓力開始厭職,就應該給自己的心情放個假。不妨記下幾個公司附近可以發泄情緒、振作精神的地方,如小公園、書店、咖啡廳、保齡球場等。在雙休日,還可約上三五個知己去郊遊、泡溫泉、釣魚、劃艇等。這樣,也許會使你的情緒放鬆,壓力有所緩解。

⑶調整工作時刻表

當你對同樣一件工作感到枯燥無味時,你可以試著調整一下自己的工作時刻表,如原來都是周一全天跑客戶,周二則一整天待在辦公室寫報告,現在可以相互調換一下。這樣會有一種不同的感覺。

⑷適時運動

運動能讓體內血清素增加,不僅助眠,也易引發好心情。運動有“333”原則,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鍾,心跳達130下。例如快走、遊泳都是有益的運動。如果生理上放鬆了,就可帶動心理上的放鬆。

6、如何療治信息焦慮症

信息焦慮症是一種身心障礙。在信息爆炸時代,信息量呈幾何級數增長,但人類的思維模式還沒有調整到可以接收如此大量信息的狀態,因此,造成一係列的自我強迫和緊張,所以也叫做知識焦慮綜合征。

【專家診斷】

在你想做得比原來更加出色,對自己提出了新的挑戰時,或者麵臨發展,麵臨提拔,麵臨突破的壓力時,信息焦慮便很容易出現。

“信息焦慮症”患者往往不斷強迫自己更新信息儲備的方式,使人腦的“存貯倉庫”難以適應。當新信息進入,已經裝納大量信息的腦子往往來不及騰出足夠“空間”再接納新信息,或者不適應新信息的來臨,而產生一係列的自我強迫和緊張,從而出現突發性的惡心、嘔吐、焦躁、神經衰弱、精神疲憊等症狀。

最近心理健康調查顯示,5%的城市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症,其中,媒體從業人員、廣告策劃人員、網絡編輯等職業,為“信息焦慮症”的高發人群。

很多人認為,自己平素就在信息的“浪尖”上幹活,隨時更新最新信息加以消化利用,是他們的工作所必需的,因為隻有這樣才能在工作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社會的高度信息化和競爭壓力加劇的結果。節日期間,由於人際交流和信息娛樂增多,“網絡綜合征”、“手機強迫症”等信息焦慮症更易出現。所以提醒大家,不要無節製地攝取信息,而應加以選擇,尤其是逢年過節時,對信息要學會適度消費。

測試:你有信息焦慮症嗎?

認真閱讀下麵的題目,隻需回答“是”或“否”就可以了。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O分。將各題得分相加得出總分。

(1)你是否每次進到辦公室或是回到家裏,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掛上MSN或QQ?

(2)你是否申請了多個QQ或MSN,而且在網上全天掛著,可以同時跟很多人聊天,沒人聊天就覺得沒意思?

(3)你是否每天要登錄很多遍電子郵箱,沒有郵件時也會反複按接收鍵?

(4)你是否一有空閑就檢查手機有沒有來電,還時不時出現幻覺,總覺得手機在響?

(5)你是否總是怕自己跟不上潮流,而花大量的時間去搜集一些新近流行的事情。當別人問到某個信息自己不知道時,情緒一下子就跌到穀底?

(6)你是否喜歡把首頁設定為某個搜索網站,隨時搜索各類信息?

(7)你是否喜歡在各類BBS上跟帖,同別人討論八卦新聞?

(8)你是否用信息工具交往超過了當麵交往?

(9)你是否隻要一玩電腦遊戲就會有一種強烈的滿足感,並不斷延長遊戲時間?

如果總分在O~3分之間:表明你已經有輕度信息焦慮了,需要引起警惕。

如果總分在4~6分之間:表明你已經進入到信息恐懼及抑鬱階段,需要趕快調整生活節奏,多和朋友聊聊天。

如果總分在7~9分之間:表明你已經患有嚴重的信息焦慮症,需要馬上去看心理醫師。

【心理處方】

當然,即使有了信息焦慮症的一些症狀也不必害怕,隻要你能理解這種症狀,並進行有效緩解,問題也許會很快消除。以下是幾種消除信息焦慮症的方法:

⑴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讀書能穩定一個人的情緒,而且有益於思考問題。再就是要養成看報的習慣。雖然網絡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信息,但是篩選這些海量信息時,有人可能存在投籃心理,無論什麼信息都看並統統兜進腦海。傳統的報刊卻可以避免這個問題,通過報紙編輯的篩選,閱讀時可能省心得多。

⑵篩選信息。現在的檢索係統是將選擇的過程程序化、科學化、社會化,一定要充分加以利用。

⑶克製貪心。一定要明白,獲得信息的目的並不是占有知識,而是為了做事情。

⑷充分的思考時間。填鴨一樣盲目地接受信息,還哪有可能帶來成功和幸福?其實,如果沒有知識消化的過程,信息越多,會使你在歧路上走得越遠。靜下心來思考、體驗,才能

回歸本真的自我。

⑸生活處方。有關專家提供了治療信息焦慮綜合征的處方:

每天保證睡眠8小時;

每天接受信息的媒體不超過兩種;

列出每天的工作計劃,盡量減少額外負擔;

每天睡前堅持鍛煉15分鍾;

每天大量飲水,飲水量要超過3000毫升;

生活有規律,減少娛樂,嚴禁飲酒。

7、如何消除職場挫折心理

挫折是個體在滿足需要的活動中,遇到阻礙和幹擾,使個體動機不能實現、個人需要不能滿足的一種心理感受。現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麵對困難和挫折,許多人常常會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職場受挫折後,如果不善於自我調適,而使心理失衡,不僅影響人的工作、生活,還嚴重影響人的健康。

【專家診斷】

職場挫折心理在情緒上表現為抑鬱、消極、憤懣;在生理上,會表現為血壓升高、心跳加快、胃酸分泌減少、會導致潰瘍、胃穿孔等。

作為一名職場中人,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難免會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難和失敗,甚至飽經風雨和坎坷。工作中的不順利、同事之間的一時誤會和摩擦、戀愛中的波折等,都會引起不良情緒反應,這是正常的。

但很多嚴重的挫折,會造成強烈的情緒反應,會給人帶來巨大的壓力。長期下去,就會直接損害身心健康,使人變得消沉頹廢,一蹶不振;或憤憤不平,遷怒於人;或冷漠無情,玩世不恭;或導致心理疾病,精神失常;也有的可能輕生自殺,甚至導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