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2 / 3)

如果這幾種人不會正確調節產生的緊張感和恐懼感,慢慢就會形成條件反射,見到老板就恐懼,從而把本可消逝的緊張感逐步積累成揮之不去的恐懼。

如果患上了“老板恐懼症”,會使人心神不安、效率降低、與老板的關係別扭甚至緊張,工作就變成了沉重的苦役。嚴重的話會使人產生回避動機。如果真的開始回避老板、回避交往、回避工作,人的社會功能就會受到損害。如調整不恰當,就會產生休假甚至辭職等退縮行為。

測試:你有“老板恐懼症”嗎?

認真閱讀下麵的題目,隻需回答“是”或“否”就可以了。

(1)你是否害怕與老板溝通,麵對老板時非常焦慮?

(2)你是否聽到老板的聲音就會神經緊張?

(3)你是否每次路過老板的辦公室,都躡手躡腳?

(4)你是否有“不宜與老板過多接觸”的觀念?

(5)你是否每次開會的時候,盡量選擇離老板遠的位置?

(6)你是否有時候競希望自己生病,這樣就不用去上班,不用見到老板了?

(7)當老板坐在你附近時你是否覺得渾身不自在?

(8)你是否每次見到老板都低著頭,不讓目光與老板交流?

如果以上答案你選擇“是”的數量達到2個,那麼,你就很可能患上了“老板恐懼症”。

【心理處方】

“老板恐懼症”作為一種情緒障礙,給許多職場人士帶來了無盡的煩惱。那麼,應該如何克服這種心理障礙呢?

⑴拋棄“不宜與老板過多接觸”的觀念

有些人認為,和老板走得太近,別人會有看法,而且和老板說得太多,言多必失。其實,和老板溝通是職場人在工作中的重要職責,你需要從中了解老板的意圖,把握自己未來的工作方向。

⑵不要怕“碰釘子”

有些人並不是天生就“怕”老板,可能是有一次向老板請示時,由於老板的言語比較嚴厲,讓人受不了,所以就想避免和老板接觸。其實,很多老板並不是真的要“折磨”下屬,隻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對下屬的影響。所以,在溝通時不要怕“碰釘子”,做個“厚臉皮”的人,從心理上增強受挫能力。

⑶改進溝通技能

比如在溝通內容上,要堅持使自己的觀點清晰且有理有據;在溝通方式上,采用老板容易接受的溝通頻率、語言風格、態度、情緒,剛開始的時候最好更多地采用麵對麵溝通的方式,熟悉之後可以采用電話、電子郵件的方式。

11、如何消除求職羞怯心理

許多人在直接與招聘者進行麵對麵交流時,都存在著羞怯和難為情的心理,以致於在與企業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才華並提出要求時感到非常困難。

【專家診斷】

求職羞怯心理就是麵對招聘者的提問,緊張得麵紅耳赤、語無倫次,準備好了的說辭也會忘得一幹二淨,甚至有的在求職現場丟下自薦書就跑了。

一般說來,羞怯心理是一種正常的情緒反應。美國心理學者的研究估計,有40%的美國人認為自己有羞怯心理。羞怯是好是壞不能一概而論。但都不能超過一個“度”,過度的羞怯會使人消極保守,不利於一個人的成功。

具有羞怯心理的人往往在行為上表現為退縮,過分考慮自己給別人的印象,總是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無論幹什麼事,總有一種自卑感;與人交談時,不敢正視對方;總是低估自己的能力,誇大自己的弱點,沒有信心去處理本來能夠處理好的事情。因而容易被人錯認為是缺乏能力的人,很難得到他人的青睞。

造成羞怯的原因並不複雜,主要是少年時期與外界接觸少,本來脆弱的神經係統沒有得到足夠鍛煉,缺乏控製能力。

測試:你有羞怯心理嗎?

認真閱讀下麵的試題,並作出選擇。選A得1分,選B得2分,選c得3分。將各題得分相加得出總分。

(1)當你的領導讓你叫他的名而不叫頭銜的時候,你會感到

A.高興B.無所謂C.不自在

(2)在與一位陌生人談話時,你

A.一開始便覺得舒暢B.開始有點緊張,慢慢就好了C.一直擔心自己的言語失當

(3)你認為自己

A.很吸引人B.有時能吸引人C.不太吸引人

(4)你看到一位名人坐在旁邊時,哪一種情況會使你要求他簽名

A.自然地走到他麵前請他簽名B.在愛人或孩子要求下C.不要求

(5)當朋友請你為他的婚禮做主持人時,你會

A.高興地接受B.答應試試,心中有點打鼓C.心理沒底,堅決推掉

(6)在私人聚會上看到你喜歡的異性時,你會

A.走過去自我介紹B.請朋友引見C.希望他(她)能注意自己

(7)在開會時,你有一個不同的看法,便

A.站起來侃侃而談B.在會後私下提出C.希望有人代你提出

如果總分在3~9分之間:表明你的羞怯心理少,有很強的自信心。

如果總分在10~15分之間:表明你有一定的羞怯心理,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會處理好。

如果總分在16~21分之間:表明你有很強的羞怯心理,應該學習一下自己調適。

【心理處方】

以下是如何克服和消除羞怯心理的幾點建議。

⑴鬆弛訓練法

當你和別人談話心裏感到緊張、心跳過快、不知所措時,可以轉換一下視線,變換一下姿勢,說兩句寒暄的話,這樣就可以克服羞怯心理。

⑵記下你感到不安的事情

當你記下你的害怕與擔心時,你會發現這些害怕和擔心完全沒有必要,並且你可以為此預先做好準備。比如要去麵試,你也許會擔心交談當中會缺乏應變能力,那麼你不妨在交談前先猜想對方將怎樣提問,預先把要回答的話想好,這樣就能臨場不懼,應付自如。

⑶學會意念控製

如果在一個陌生場合,自己感到有可能緊張、羞怯的時候,可以暗示自己鎮靜下來,提醒自己什麼都不去想,並把麵前的陌生人當作熟人一樣看待。這樣,怕羞的心理也就減去一大半,甚至完全消失。

⑷經常創造與他人交談的機會

每天主動地找一個人聊聊天,並不斷地變換對象,他們可以是自己的父母、同學、鄰居,也可以是一起等車的陌生人,逐漸提高說話技巧和能力。慢慢的,你就能在與別人的交流中做到應付自如了。

12、如何突破擇業矛盾心理

大學生就業製度改革既為廣大畢業生提供了公平競爭和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就業製度改革後,求職擇業己成為大學生畢業前後的首要任務,其就業艱難性也成了大學畢業生第一大難題。麵對新的就業體製和嚴峻的就業形勢,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因種種原因,在擇業過程中產生了種種心理矛盾,有的甚至產生了嚴重的求職擇業心理障礙,對其求職擇業和就業均帶來了負麵作用,必須正確加以引導,消除其陰影。

【專家診斷】

許多大學生在擇業的過程中,常產生種種矛盾心態:他們希望自主擇業,但又不願承擔風險;注重專業能力的發展,但又相互攀比,愛慕虛榮;既崇尚個人奮鬥、實現自我價值,又有較強的依賴感……擇業目標上理想和現實的反差,自我認知上自傲和自卑並存,職業選擇上獨立性和依賴感錯位,使得很多人在就業中感到十分迷惘和困惑。

經調查研究,目前大學生求職擇業主要存在如下心理矛盾:

⑴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心理

人總是在不斷追求美好的未來,希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對當代大學生來說,這種追求和憧憬更為強烈。他們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大學畢業生相比,更注重追求舒適的工作環境和幸福生活。在接受調查的畢業生中,有超過%的人首選大城市和沿海開放城市。相比之下,僅有近6%的畢業生選擇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就業。可見,多數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和未來進行了美好的設計與想象,希望融入大城市,幹出一番事業,甚至一舉成名。他們雖然有這些美好的願望,但缺乏從基層做起的勇氣和心理準備。這種落差越大,矛盾越突出,大學畢業生的內心越容易失衡。理想與現實矛盾的加劇,必然產生一些不良的擇業心理和行為,許多大學畢業生由此而陷入自卑、困惑和焦慮的擇業苦惱中。

⑵高期望值與低能力的矛盾心理

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大學畢業生的擇業目的越來越重視“經濟收入”。接受調查的畢業生在回答“您的理想起薪應該是”問題時,69.1%的畢業生選擇“2000-3000元/月以上”(就內地目前大學畢業生工作水準的實際情況而言,他們的要求偏高)。在回答“您遇到就業衝突時,首先放棄那一因素”問題時,僅有9.7%的大學畢業生選擇放棄“經濟收入”;其他依次為:“就業區域”(24.9%)、“所學專業”(22%)、“個人興趣”(20.8%)、“所選單位”(22.6%)。調查顯示,大學畢業生首先選擇放

⑶競爭與求安的矛盾心理

在新的形勢下,畢業生的競爭意識也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步增強。在回答“您是否願意參加擇業招聘會”問題時,有89.3%的畢業生表示“願意”。從實際情況看,參加各類招聘會是畢業生擇業的主要途徑。但是許多畢業生又把職業穩定作為職業選擇的重要標準,對於“您選擇理想單位”這一問題的看法,有近%的畢業生選擇“學校等事業單位”。由此可見,他們在擇業過程中普遍存在一些心理誤區和心理障礙,諸如求穩思想嚴重、職業風險意識較差、從一而終或一勞永逸等不良心態。從這些現象不難看出大學畢業生渴望競爭,既希望通過擇業競爭擠進好區域、求得好工作;同時,也受到傳統擇業觀念的影響。這種渴望競爭而又渴求安穩的矛盾心理在現實中有逐步加劇的趨勢。

影響大學畢業生擇業矛盾心理的客觀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因素和學校因素。社會因素有:一是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量減少與勞動力增長過快之間的矛盾,使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更加突出。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激烈的就業競爭,容易引發大學畢業生擇業矛盾心理問題。二是市場經濟的影響。當今社會價值觀的多樣性,是影響大學生擇業心態的重要因素。三是西方文化的影響。西方某些腐朽文化的滲透以及“一切向錢看”的負麵影響,導致部分畢業生在擇業中過分追求經濟利益,盲目攀高,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傾向比較嚴重。四是大學生就業製度和用人機製還不夠完善,在選才用才過程中的不公平現象和不正之風時有發生,性別歧視也在一些單位不同程度地存在。學校因素有: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招生人數的劇增,學生人均優質資源下降,導致教學質量有所滑坡,“滯貨”積存較為普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聯係學生思想實際不夠緊密,致使部分畢業生責任感不強,到基層就業的意誌不堅定,擇業目的模糊,期望值偏高,因而喪失就業機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