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大學畢業生自身來講,影響擇業矛盾心理的主觀因素同樣不容忽視。一般來說,大學生多屬於心理自我發展階段的中後期。這一階段,雖然畢業生自主意識、抽象思維能力相應增加,得到社會的尊重,得到成人一樣的對待,但是由於當代大學畢業生中不僅獨生子女較多,而且成長過程中受到改革的影響,在麵對複雜社會問題時顯示出心理上的不成熟。這種生理與心理發展的不同步性帶來的內部衝突,影響著大學畢業生的擇業心理。
測試:你適合什麼職業?
認真閱讀下麵兩組試題,隻需回答“是”或“否”就可以了。然後比較兩組答案:第一組中答“是”比第二組多為A;第二組中答“是”比第一組多為B;如果兩組回答“是”相等為C。
第一組
(1)我做事情考慮較多的是速度和數量。
(2)我不喜歡零散、瑣碎的事情。
(3)我喜歡改變某些生活慣例。
(4)我喜歡同年輕人在一起。
(5)我喜歡“新鮮”這個概念。
(6)我總樂意幫助別人。
(7)我喜歡語文課。
(8)我討厭寂寞。
第二組
(1)我喜歡讀議論文或散文,不喜歡讀長篇小說。
(2)當看見牆上的畫掛歪了的時候,我總要想將它扶正。
(3)我看了一場電影、戲劇後,喜歡獨自思考其內容。
(4)業餘時間我愛做智力測驗、智力遊戲之類的題目。
(5)收錄機、電視機出了故障,我喜愛自己修理。
(6)我書寫整齊清楚,很少寫錯別字。
(7)我做事情總是精益求精。
(8)我喜歡數學課。
A.你的思想活躍,善與人交往。節目主持人、記者、人事幹部、演員、導遊、采購員、推銷員、服務員等將是你比較適合的職業。
B.你耐心、謹慎,是個穩重的人。科學工作者、會計師、工程師、編輯、律師、醫生、技術人員等將是你比較適合職業。
C.你具備A和B兩類型人的長處,能獨立思考,能維持、處理良好的人際關係。教師、教練、公務員、各類管理人員、秘書、心理谘詢員、護士、美容師、理發師等將是你比較適合的職業。
【心理處方】
具有擇業矛盾心理的廣大學生隻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完全可以擺脫擇業矛盾心理的困擾的,我們有如下建議。
⑴擇業標準靈活多變
有些學生擇業時,路遠的不去、偏僻的地方不去、工資低的不願去、單位太小也不願去……其實,這種心態是錯誤的,第一份工作也許不是最適合於你,但此時學習工作經驗、社會積累是最重要的,等以後有了能力自然可以再發展。
⑵武裝自己
大學生在校期間應盡量多學技能,多進行一些社會實踐,除了考一些考級的證書之外,最好還要在某方麵有所特長,並且盡量在用人單位麵前展示出來。
⑶自主創業
大學生不一定全都要抱著“畢業後簽單位”的念頭。如果覺得自己的能力可以,就可以試著自己自主創業。
13、求職依賴心理
求職依賴心理就是缺乏獨立意識,出外找工作總愛拉父母、同學相伴,或一幫學友共同去應聘同一單位,在擇業時,對一個單位是否適合自己,往往不是通過自身思考來決斷,而是依據父母師長之意、師兄師姐之言進行取舍。
【專家診斷】
求職依賴心理一般又包括依靠和依附兩種心理狀況:
⑴依靠心理
這裏的依靠主要指的是兩個方麵:一個是缺乏獨立意識,外出見工總是喜歡找父母拉關係,把就業的期望更多地寄托於父母的身上。上世紀八十年代流行一句話:“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其實到了今天也依然有很多同學的內心裏這樣認為。於是自身不努力,一旦錯失了好機會就責怪父母無能。這樣的學生就算可以依靠到父母的權位或者關係找到工作,在日後也很難有大的發展,不過食人俸祿碌碌無為而已。
第二個方麵是指找工作時喜歡同學相拌,一幫學友共同應聘同一個單位,隻是希望日後相互照應。這樣沒有主見沒有魄力的應聘者隻能被用人單位遺棄。
⑵依附心理:
在就業高峰期,自己並不急著找工作,整天想著怎麼找著什麼親戚朋友,通過關係尋得一份工作,甚至可以花些錢買份職位湊合著。這樣的態度能在工作中取得什麼樣的成績呢?相信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剛出校門就低三下四托關係找門路,也會對畢業生的自尊心造成較大衝擊,
在擇業的過程中,如果過分依賴他人是難以選擇到一份滿意工作的。
在現在的各類招聘會上,我們時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學生模樣的應聘者坐在招聘方的麵前應試,在其身後或旁邊則站著1~2人,而且在麵試的過程還時不時地插上幾句,有的甚至比應聘者說得還多。從用人單位的角度來看,一旦遇到此類情況,不管應聘者當場的應聘表現如何精彩,在最後的錄用評定時都會大打折扣。
現在的大學畢業生中,獨生子女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他們的生活一帆風順,沒有經曆過什麼波折,再加上父母親的過分嗬護,客觀上也助長了他們的依賴心理。考大學靠家長監督學習;報自願靠家長定;上大學靠家長投資;找工作靠家長托關係、找路子。這些人大多缺乏主見,自我意識模糊,在擇業中常會茫然不知所措,自己獨立進行擇業決策的能力差,以致於在人才市場上,父母代替子女,親友代替本人與用人單位洽談的場麵屢見不鮮。
在社會競爭機製日益健全的今天,個人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取決於自身的能力,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包括把握機會的能力。“是金子才會發光”,沒有相應的能力而進入了某職位,也隻能在碌碌無為中終日擔心如何保住位子,至於如何發展,如何找到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已經是考慮之外的問題了。其實這樣的工作,即使是“待遇優厚”,也未必能讓工作的人感受到意義。
測試:你的依賴性有多強?
如果你明天有事要辦,必須按時起床,於是你定了鬧鍾。那麼,你會把鬧鍾放在哪裏呢?
A.需要伸手才能夠到的地方
B.放在床頭,輕易能夠拿到
C.盡量遠點,但是保證能聽到
如果選擇A,你做什麼事情都不想有求於人,而且還表現出一副我自己能行的姿態。但其實心裏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在遇到重大決定時,你仍然會征求他人的意見,因為你不想給人留下一意孤行的印象。
如果選擇B,你屬於人見人愛的類型。但容易依賴別人,同時這個特質也使你
容易融入一個團體,讓人產生親切感和保護你的欲望。
如果選擇C,你遇事鎮定,擁有獨立的判斷和行事能力,這種性格給你帶來很多榮耀,但往往也會使你四麵樹敵。所以,適時的軟弱一點也是很有必要的。
【心理處方】
要克服依賴心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⑴自己動手
糾正依賴別人的習慣,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不要什麼事情都指望別人,遇到問題要作出屬於自己的選擇和判斷,加強自主性和創造性。
⑵培養獨立的人格
每個人都需要他人的幫助,但是接受他人的幫助也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一旦從對他人的依賴中解脫出來,自己就會有一種踏實的感覺,就會感到自信的力量,享受自主、自立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從而依賴心理也就無立錐之地了。
⑶接納自己
事實上,許多事情別人能做到,自己也一定能做到,關鍵在於應該充分、準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先在心理上接納自己。
14、如何消除上班恐懼症
上班恐懼症隻是一種情緒障礙,雖然表現各異,但對上班產生恐懼這一特點是相同的,誘因有很多,比如分離性焦慮,或改換工作單位重新適應新環境,以及人際交往困難等,或在工作或在其他活動上失利、挫折或有遭到委屈、羞辱的經曆。
【專家診斷】
上班恐懼症主要存在於工作壓力比較大並且對現有工作不是很滿意的人群當中。上班恐懼症患者對上班或工作情境感到畏懼,臨近上班時間越臨近,這種畏懼情緒越強烈,心理緊張程度越高。上班恐懼症的主要表現是拒絕上班,為了達到不上班的目的,起初可有頭痛、腹痛或食欲不佳、全身無力等訴說,企圖得到周圍人的同情允許暫不上班,以後當單位令其上班時,則會焦慮不安,即使勉強在單位,也表現得畏畏縮縮,不與同事說話,下班後如釋重負。出現這樣症狀的人,多是性格比較內向、平時與社會接觸較少、心理素質存在缺陷、在人際交往上存在一定問題的人。患上班恐懼症的原因大概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對角色轉變的擔憂。
對工作本身的畏懼。
對人際交往的恐懼。
【心理處方】
如何克服“上班恐懼症”,早日走上正常的工作生活呢
第一,調整認知。每個人都不可能老是停留在學生時代,最終都要工作,每天憂心忡忡,無法改變任何事情。與其消極痛苦,不如積極適應。
第二,多學習與人交往。體會交往的樂趣。交往既不可怕,又可學習。同時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對上班的擔憂上,想像一下上班後,可能獲得的成功和喜悅,幫助自己克服恐懼。
第三,充分放鬆。放鬆訓練在很多書上都有介紹,可以自己學習訓練。
第四,多求助別人。通常自己是無法克服恐懼的,總是試圖回避。所以不要放棄自己,求助專業人士,比如職業指導專家、心理谘詢師等,他們會從職業的角度出發,給你科學的指導。而且你不用擔心,他們絕對會理解和尊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