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如何矯治露陰癖
露陰癖就是在不適當的環境中,對異性公開裸露自己的生殖器而引起異性的緊張情緒,從而因此獲得滿足或快感。露陰癖通常發生於男性,男女之比為4:1,又以未婚男青年居多。易發於25~35歲之間,晚年發生往往提示為器質性損害。
【專家診斷】
露陰癖發生的原因很多,患者的這種癖好多是來自以傳統的性壓抑、禁欲主義觀念為特征的家庭。小兵的這種行為一般起源於童年早期的性經曆。其實這是性心理退化或性心理不成熟的表現,身體和智力雖然發育成熟,但支配露陰行為的仍然是幼年心理。
露陰的根源是一種心理焦慮,小時發現女孩陰部與自己不同,以為被割去了,怕自己的生殖器也被割。這種恐懼留在潛意識之中,在成年後以露陰的行為來向女性證明自己的陰莖沒有被割。也有的從醫學角度把露陰癖病因分為後天性心理衰弱、癲癇、神誌不清的精神障礙狀態,以及先天性因素缺陷等。
通常,在15~30歲之間是露陰行為發生的高峰期。露陰行為還可以見於有智力缺陷的病人或者某些精神疾病,如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露陰症者大都不善於與人交往,尤其在女性麵前表現靦腆、拘謹,這種個性更使他們難以應對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和性的壓抑,不自覺地再現幼年行為。
露陰癖者的意識是清楚的,事後往往後悔不迭,但又難以自控。對這樣的患者,心理治療可以收到一定效果。
【心理處方】
露陰癖對社會的道德秩序有著不良影響,有些露陰癖患者自己心中也十分痛苦,卻又不能自控。如何治療和緩解他們的這種不健康心理呢?
1)及時發現,馬上治療
通常情況下,露陰癖的治療效果與患者發作的次數和病史有關。如果及時發現這一病態心理,並馬上采取心理治療,往往效果很好。而隨著次數的增加其治療難度會逐步增加。
2)認知領悟療法
露陰癖是兒童時期性遊戲行為的再現,它被固化在了人的潛意識當中。患者應該認識到,成熟的性行為是以兩性的生殖器性交來滿足性心理的,不以異性、人為對象,或不以兩性生殖器性交方式來獲得最高性心理滿足的行為,都是變態的。在認知領悟的情況下,可以使自己的性心理成熟起來,從而矯正性變態行為。
3)厭惡療法
有露陰癖行為的人,在想象露陰行為的同時,要給予自己惡性刺激,如用電流或橡皮圈等刺激手腕、皮膚乃至生殖器官,或肌肉注射催吐藥使其嘔吐,破壞其病理條件反射,以強化抑製直到消退已建立的條件反射。但這種方法需在心理專家的指導下進行。
11、如何矯治同性戀行為
同性戀是一種性取向,多指對和自己性別相同的人產生浪漫的吸引力、性欲和性行為。同性戀的典型表現自幼起就有某些跡象,如愛異性角色,愛與異性戲玩,穿著異性服飾和模仿異性言行、體態等。《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把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剔除掉,實現了中國同性戀非病理化。
【專家診斷】
同性戀現象產生的原因很複雜,現代科學研究證明,同性戀的產生,除了某些遺傳、內分泌等生物因素外,還必須考慮到外界社會環境等多種複雜原因。同性戀給社會、家庭、個人都帶來了嚴重的後果。
同性戀隻是一種性取向,它既不是犯罪和邪惡,也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種屬於少數人所有的生活方式。然而,她(他)們這樣的行為將會承受很大的社會壓力,許多時候。同性戀的不快樂是因為被家人的拒絕和來自社會的壓力。
同性戀更多見的心理問題主要還是自己內心感到自己特殊的性取向違背主流社會的衝突,感覺到或者害怕被家人和朋友拒絕和隔離,感到被社會所孤立的苦惱。
盡管同性戀不是病,然而由於某些同性戀者不能適應周圍的環境壓力往往導致心理問題。
一部分同性戀者感到巨大的心理壓力,其中有些人希望矯正自己的同性戀傾向,把這部分人看作病人是適當的,但這不能證明同性戀傾向本身是病。
所謂的同性戀不道德主要是指自己無法承受社會的壓力,被迫與異性結婚,而自己又向愛人隱瞞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在這件事上,同性戀者是不道德的。
【心理處方】
盡管我們可以對同性戀持寬容的態度,但無論是從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各個角度看,它畢竟是一種偏離正常的現象。同性戀者如何走出自己錯誤的心靈理念呢?
1)自尊自重,廣交朋友
同性戀者既不要因為自己的同性戀傾向而自責,也不要讓這種“戀情”任意滋生泛濫。如果不顧一切地戀上某一同性,甚至與同性建立“戀愛”關係,確是一件很麻煩而危險的事,其後果是自己心理上難以調適的。
社會本身就有對個體產生壓力的作用,特別是對於同性戀者更是如此。所以,如果其想減輕外在壓力,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廣交朋友,既有同性的,也有異性的。這不僅有助於衝淡自己內心的矛盾,而且客觀上也有助於維護自尊,不致於過早、過重地受到心靈傷害。
2)查清原因。尋求對策
同性戀的形成,可能有先天的因素,也可能是後天環境造成的,情況比較複雜。所以祛除是長期的,必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並付出持續不斷的努力。他們應該在心理醫師的幫助下,弄清自己之所以產生同性戀傾向的原因,並製定出相應的矯治措施。
12、如何矯治戀童癖
戀童癖是以兒童為對象獲得性滿足的一種性變態。此種性變態行為的患者以男性多見,女性極為罕見。受害者為女孩或男孩,年齡多在10~17歲之間,也有小至3歲以下的。
【專家診斷】
戀童癖主要是由於後天心理發展不正常造成的,其原因歸納起來有:
(1)心理因素。愛戀兒童,留戀童年時代。對兒童表示關注是人的一種普遍行為,其心理也是無可指責的,但這種行為和心理如果超過了一定的限度,作為一種觀念在頭腦中固定下來並控製人的行為,便成了戀童癖患者。
(2)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使之對成年人間的性生活失去興趣,而把對象轉向兒童。
(3)社會因素。有的人因為在工作、生活中,人際關係不好或受挫折,便覺得人心難測,與成年人打交道要費盡心機,因而感到很疲勞、緊張、可怕,而與兒童交往則無需費多大周折、動多大腦筋。時間一長便對成人間的人際關係感到厭倦,而把興趣轉到了兒童身上。
(4)性格缺陷。由於性格膽怯、懦弱,缺乏應付危機的能力,當遇到意外的重大精神打擊時,如妻子有了外遇而被發現了,不能勇敢地麵對現實,希望退回到童年。於是把心思轉到小女孩身上,在心目中把小女孩幻化成兩種形象:一是戀人,一是母親。
(5)其他原因。有的則是因為智能發育遲滯、慢性酒精中毒、殘廢、年老或其他腦病,而接觸正常成年女性的機會很少,故將滿足性欲的對象轉向兒童。
戀童癖患者的行為表現為他們對成熟的異性不感興趣,隻以兒童為滿足性欲的對象,患者主要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性滿足和性快感,因此,他們常常通過窺視或玩弄兒童的生殖器來達到性滿足,性接觸往往未達到性交的地步就中止了。但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接觸的次數增多,心理滿足便會演變成生理滿足,即出現性交要求、玩弄兒童、折磨兒童等行徑。
此外,在戀童癖患者中有同性戀傾向的與有異性戀傾向的患者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有同性戀傾向的患者,大多是已婚的,而且他們更喜愛一個年齡較大的對象,即12—14歲的對象;而有異性戀傾向的戀童癖患者更喜愛7一10歲的兒童,甚至認為自己是受害者。他們與其說是傾向於情欲高潮,倒不如說是更傾向於看和摸。這類患者大都是陽痿患者,如果射精的話,也是通過露陰癖、窺陰癖、手淫來實現的。
戀童癖有以下幾種類型:
(1)攻擊型戀童癖是最具危險性和反社會性的戀童行為,行為人為滿足性刺激和亢奮的需要,在行為時往往伴有虐待和暴力。這種攻擊行為本質上是一種惡意的侵犯。攻擊的方式多種多樣,往往造成攻擊對象嚴重受傷,感到極度痛苦,甚至造成死亡。此類虐待型的戀童癖者不僅給兒童造成痛苦,而且其行為方式極其色情。他們在虐待行為中常使用槍、刀子、鐵管或皮帶作為威脅傷害的工具。
(2)成熟型戀童癖對兒童的愛戀僅僅停留在愛撫、撫摸和寵愛的水平上。這種人從未與他同年齡的人建立一種性關係,隻是在與兒童的交往中才能體驗到一種舒適感。作為一個成年男人,他不會主動與對方建立一種性關係,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通常也是由於那少男或少女的勾引。還有些戀童癖
者僅僅對玩弄兒童感興趣,其中另一些人則擴大了他們的興趣範圍,熱衷於拍攝兒童色情照片和錄像以及其他非商業性的色情把戲。這些有共同興趣的人經常私下交換錄像帶。
(3)退化型戀童癖者在早年生活表現正常,與他同輩人一直有良好的關係,與同齡異性也曾有過性關係。然而在以後的生活中,自我懷疑和幼稚感逐漸滋生,在社會交往和性生活中漸不遂意。在某些情況下,這種人會慢慢地嗜酒和失業。這樣,一係列的挫折會使他將性行為轉向兒童。這種對兒童的性行為帶有衝動性並且常常是把它當作緩解某種生活壓力的手段。這種戀童癖者會為他的行為感到苦惱、自責、害臊、甚至有一種犯罪感。
【心理處方】
戀童癖屬於嚴重的性犯罪,法律上為保障兒童身心健康,一般都根據受害兒童的年齡和性別給罪犯不同程度的法紀懲處。此外,還有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常用的有厭惡療法,而且效果也較好。當患者接觸兒童或兒童模型時便給予能造成其身心痛苦的刺激,如電療刺激、橡皮圈刺激、肌肉注射催吐藥使其嘔吐等,破壞患者病理條件反射,經過多次反複強化,使其改變戀童癖的行為模式。另外,通過藥物治療,如給患者使用抗雄激素來限製男女戀童癖者的性欲,也有一定療效。
1)加強自我調控
要善於克製自已的行為和情緒,以及無力的言行和行為。對自己的錯誤要主動承認,要懂得尊重別人。
2)要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有耐心
學會享受人間的種種樂趣,如夫妻間的交融、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等。
3)經常參加集體活動,多結交朋友。
4)努力地消除自卑感。
要正確認識自己,提高自我評價。
5)要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勵,相信事在人為
當麵臨某種情況感到自信心不足時,不妨自己給自己壯膽:“我一定會成功,一定會的!”強迫自己增強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