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也是導致中小學生產生嫉妒心理的重要因素。不管社會經濟如何快速發展,物質條件如何豐富,由於資源環境、地域條件、經濟基礎的不同,特別是個體文化素養、勞動技能和時機的把握等差異以及無法預料的天災人禍,都必然產生家庭與家庭、人與人之間的差別。特別是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這為涉世不深的中小學生產生嫉妒心理提供了客觀條件。
3影響中小學生嫉妒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還是其自身因素。首先是由中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所決定的。中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還在進一步發展,他們一般不具備對事物進行全麵分析的能力,因此在對問題的分析上難免認知偏頗。從某種程度上說,嫉妒是與偏見相伴而生、相伴而長的。如有些中小學生不能客觀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不能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差別,認為自己應該是“最棒的”,不能容忍他人的先進。其次是中小學生性格形成中存在缺陷。一般來說,這與中小學生從小形成的強烈虛榮心有關,虛榮心強的學生容易對他人產生嫉妒心理。虛榮心是一種扭曲了的自尊心,有虛榮心的人往往追求一種虛假的榮譽來滿足自己的願望。自卑感強和自信心弱的學生也容易產生嫉妒心理;自我封閉、自我中心等因素也是產生嫉妒心理的“溫床”。再次,中小學生缺乏應對消極情緒的調控方法和技巧。個體的情緒發展是一種比較自然的過程,但是對於情緒的調控則是一種必須經過學習和訓練才能獲得的知識和技巧。目前社會、家庭和學校在這方麵對青少年學生的關注和投入欠缺,客觀上造成很多的青少年學生受到嫉妒等消極情緒的困擾。
嫉妒心理是每一個中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一個無法回避的現象,中小學生的嫉妒心隨時會冒出來,不論成績好壞、相貌如何以及家庭條件怎樣,每一個中小學生都可能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與嫉妒心理相逢。最近對瀏陽市第八中學高一、高二部分學生的問卷調查反映真正有嫉妒心理的人隻占78%,但當他們的條件和環境發生變化時,情況也就隨時可能發生改變。
還應該指出的是,青少年學生的嫉妒心理和成年人的嫉妒心理有本質的區別。首先,它並不像成年人的嫉妒那樣帶有很多的理性和社會性特征。中小學生的嫉妒更多的是非理性的、情緒化的行為,是青少年對願望不能實現而產生的一種本能的心理反應。解釋和引導都能對預防和糾正嫉妒心理產生效果。明確了這一點,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承擔起這一責任。其次,在嫉妒內容上也有顯著區別。成年人的嫉妒內容,主要集中在名譽、地位、錢財和愛情四個方麵,功利性表現非常明顯;中小學生的嫉妒對象則主要是那些學業優秀、才貌好、人際交往能力強的學生,尤以同性學生為多;另外還表現在一些雞毛蒜皮的人和事上,可見中小學生嫉妒心理的彌散性特征顯著。再次,從嫉妒的表現方式和時間因素上來看,成年人的嫉妒行為更為隱蔽,時間上更為長久些;中小學生在嫉妒的表達上雖然也有內隱性的一麵,但是多數情況下是外露的、即時的。最後,從可控性來看,成年人的嫉妒可能已經是一種帶有攻擊性的不良個性品質,在預防和矯正上難度更大;而中小學生的嫉妒心理隻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適當的一種心理反應,因此在預防和矯正方麵難度較小。
第三節嫉妒心理的預防和矯正方法
1采用團體輔導或者活動課等各種形式感染教育,讓中小學生認識到嫉妒心理的危害性。巴爾紮克說:“嫉妒者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的確,為了攻擊和傷害被嫉妒者,嫉妒者需耗費自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結果既不會減輕妒意反而導致新的心理不平衡,形成惡性循環,害人害己。有時嫉妒者開始還受到不明真相的人的同情,當事由清楚後就會遭到譴責。
因此,對於有嫉妒心理的學生,要幫助他們認識嫉妒後果,如嫉妒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破壞同學之間的友誼,使自己陷於孤立境地,嫉妒者自身也在精神上備受折磨。有時還會在生理上產生紊亂、腸胃功能失調等狀況。還要教導他們辯證地認識自我,並能正確對待競爭。一個人限於主客觀條件,不可能樣樣都比別人強,人生不可能處處精彩。不服輸,不甘落後,固然是人進步的動力,但現實中事事在人前,樣樣比人強是不可能的。
2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斷提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使中小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和評價自己,幫助他們正確分析自己與他人產生差距的原因。中小學生由於受心理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的局限,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長處,有時用自己的短處與他人的長處相比,或者簡單地將自己的嫉妒歸咎於嫉妒的對象,而很少考慮其他因素。因此家長或老師應幫助他們重新客觀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引導他們發揮自己的長處,揚長避短;在學習和生活中學會正視、欣賞別人的優勢和長處,全麵分析他們和被嫉妒者之間的差距及原因,以及縮短差距的途徑和方法;以積極的方式縮短實際存在的差距,化解內心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