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第七章厭學心理(2 / 3)

(3)課程和教材設置不合理。原有課程是以為學生升學做準備為主要任務的課程,沒有突破學科中心課程的框架,不能適應個性發展要求,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特點。科目設置過多,分得過細,教材內容過多,導致每周授課節數過多,這樣就使學生複習、消化、思考問題、完成作業、預習課程的時間相對減少,更沒有自主學習的空間;而且多數學科要求過高,超過了現階段大多數學生的可接受程度,學生容易畏難而退,對學習失去興趣。

(4)現行考試製度帶來弊端。學生在校麵臨各類考試,什麼統考、模擬考、選拔考、月考、章節考,名目繁多,學生的考試競爭壓力沉重。而且現在的許多考試必須進行大量的機械性操作練習,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呆讀死記,才能競爭取勝。雖然老師和學生知道教學中有很多無效勞動,但為應付考試又不敢怠慢。學生或承受不了這種壓力,或對考試失去興趣。學校在培養學生應考能力的時候,往往忽視學生其他智能的培養,愛好或特長得不到充分發展,盡管強調“全麵發展”,但實際工作中,不少學校不能落實,造成學生片麵發展。學校生活單調,也容易使學生形成厭煩情緒和疲倦心理,從而產生厭學行為。

(5)教師的素質與教育發展不相適應。隨著“普九”質量要求的提高,高中教育快速發展,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全麵實施,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更新加快,加上教師的層層拔高使用,明顯出現了教師素質提高滯後於教育發展的速度要求。不少教師缺乏所教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係統學習,缺乏教育學和心理學等教育學科的學習,有的連備、講、改、板書的基本要求都達不到,更談不上按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辦事。其教學方法單調,一味灌輸,“填鴨式”教學,因材施教差,讓學生整日埋首於書山題海中,沒有思考時間和閑暇時間,使學生身心疲憊,消極應付。

(6)不當的學生觀。由於受片麵的學生觀和人才觀的影響,學校過早地劃分優生、差生的範圍,人為地限製和影響了學生的自我發展。大量事實證明,學生的後續發展與學校培養中評判差距甚遠。正確的學生觀,應該是“隻有差異,沒有差生”、“每個孩子都能成才”。有些教育者卻錯誤地認為差生是不能轉化的,進而歧視差生,輕則責怪、厭棄、刁難、排擠;重則趕出教室,轟回家去,因此造成差生的自尊心受損,師生關係緊張,差生對教育者的對立情緒、隔閡與日俱增,輕則厭學,重則棄學。還有一部分教師迫於升學率的壓力,隻要差生不影響班級大局,持放任不管的態度,差生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幫助,致使差生產生畏難消極情緒,逐漸失去學習的興趣、毅力和動力,成為厭學生。

2社會影響。

(1)受社會上存在的“知識貶值”和“唯有上大學本科才有前途”兩種極端認識的影響,少數學生錯誤地認為“上專科沒用”、“文化知識在今天起不了什麼作用”。隨著出外打工潮的風起雲湧,他們看到與自己同齡的一些文盲、半文盲發財致富,逐漸產生了物質至上的心理,過早思考創業問題,學習積極性下降。

(2)近幾年,西方文化思潮和文化產品的大量湧入,衝擊著傳統觀念,一些青少年學生的世界觀變得含糊不清,相互矛盾。如黃色書刊、影視、網絡遊戲、迷信活動等使一些中學生沉迷其中,動搖他們的人生目標。學生在思想上的困惑,嚴重影響了自身的成長,影響到學習生活的安定,使他們無心向學。

(3)教育投入不足。雖然國家撥給的教育經費年年增長,但仍然難以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人均教育經費還是在較低的水平上,再加上物價上漲因素使得教育經費更顯不足。經費的不足影響了義務教育的貫徹,影響對貧困地區教育的支持。特別是受地域經濟條件限製,兩極分化突出,某些學生家庭困難,使其學習信心受到影響。

3家庭環境。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塑造孩子美好心靈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表率作用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大量事實證明,凡是和睦相處、家教有方的家庭都能給學生創造一個最佳的學習環境,孩子在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大多思想品德和學習成績均優良。而在不良家庭環境中生活的學生,更容易厭學、輟學,有的甚至犯罪。這些不良家庭環境有:

(1)家庭環境不好。父母態度粗暴,家庭成員不和睦,常常為小事爭吵而拿孩子出氣。這種家庭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缺乏禮貌,性格粗野、執拗,智力發展受到壓抑。學校心理谘詢室經常接待因父母不和分居、隔三差五吵架、子女教育不管,甚至為付子女學雜費扯皮等產生苦惱、自卑、厭學學生的傾訴。

(2)家長行為不端。有的家長經常在孩子麵前發牢騷、講怪話,有的在家打牌賭博,有的生活作風不好,充當“二奶”或從事違法活動。這種家庭培養出來的學生容易染上不良習氣,容易出現厭學甚至厭世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