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二章僥幸心理(3 / 3)

(1)利用思想政治課中現有的關於誠信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知道:誠信是市場經濟的“通行證”。可要求學生以誠信為題,收集經濟生活中正反兩方麵事例,在課堂上演講、交流,課後寫心得體會,以抵製社會上違背誠信現象的負麵教育。

(2)盡可能地利用每一節班會課,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誠信教育。如觀看優秀電影、電視片,聽先進人物報告,舉辦以誠信為主題的班級辯論會等;也可以學學央視的《實話實說》節目,在班上舉行師生討論會。使學生在具有趣味性、吸引力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覺培養誠實守信的品質。

(3)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感悟到“立身處世,誠信為本”。教育如果光停留在嘴上,學生很難有感性認知,所以更重要的是開展誠信教育的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對誠信的體驗,積累經驗,為誠信道德提升奠定基礎。方法應多樣,形式要活潑。下麵的實例會使學生得到啟發的。

案例52古亮,某學校高中三年級學生,學生會幹部,一貫學習認真,工作積極,熱心公務,樂於幫助同學,多次拾物不昧。有一次他本人也丟失手表一塊,同學們對他做好人好事的行為記憶猶新,主動為他尋找,到廣播室播送遺失啟事,並且將古亮過去拾物不昧的事跡也在啟事中寫上。不久拾者主動將手表送還給他。雖然事不驚人,但古亮的誠信行為得到誠信回報,給我們的啟發還是很大的。

(4)從點滴小事做起,不放過任何一次誠信教育的機會。對於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打掃教室,學生不交作業、抄襲作業、上課無故遲到、考試作弊等行為,都應及時處理,並讓學生知道這些都是缺乏誠信的行為,並做好記錄,作為寫評語和打操行分等的依據。其中有一點必須強調:“言必信,行必果。”說到一定要做到,如對考試作弊行為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決不能言而無信。當然在處理時要重於思想教育。

(5)以身作則,身正為範。首先老師自己要做到誠實守信,否則教育學生會顯得無力。同時要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學校教育如何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從而使誠信教育的實效性得到加強,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家長在對青少年的誠信教育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種角色不單是經常性的誠信理念教育,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身教示範作用。因為家長的不誠信行為以及對學生的不正確引導,會使學校教育的成果化為烏有。

3紀律教育。考試作弊、抽煙、喝酒行為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危害極大,尋求預防和矯正違紀行為的教育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我們認為,加強學校紀律教育來幫助中小學生預防和克服這些不良習慣,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開展。

(1)首先應著重向學生講清考試作弊、抽煙、喝酒行為對個人、學校、社會的危害,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在給學生講清危害的時候,可以采取多種方法,避免枯燥乏味的說教。

①列舉有說服力的統計數字和抽煙、喝酒、考試作弊造成危害的事例。注意把統計數字具體化為學生可想象、可理解的具體事物。

②組織學生觀看有關的科教片。如組織他們觀看《吸煙與肺部疾病》的科教片,當學生們看到片中肺氣腫患者艱難地大張著嘴呼吸的痛苦情形後,對吸煙的危害會有更深入的認識。

③可以讓覺悟提高後的違紀學生現身說法。通過這樣一種近距離的接觸,對學生產生一種“震撼”的作用,有極強的說服力。

(2)對學生產生違紀行為的其他心理因素進行教育疏導。對學生的盲目從眾和僥幸心理,可通過講寓言和笑話故事的方法講清道理。此外還可以結合《思想品德》、《公民》課的教學,給學生講清“文明交往”的道理,矯正“吸煙、喝酒對交往有用”的心理。

(3)發揮團、隊、學生會等組織的作用,用集體的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加入共青團、少先隊的學生都有一種道德感、責任感、光榮感和約束感,可以對產生考試作弊、吸煙、喝酒的違紀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抑製。

用集體的力量進行教育還包括通過良好的校風和班風的建設,通過集體的意識對個別學生的約束教育,形成遵紀守法、文明向上的好校風、好班風。

(4)運用榜樣激勵的方法,幫助已形成不良習慣的學生克服考試作弊、吸煙、喝酒行為。比如介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的戒煙故事。他是中小學生熟悉的人物,他本來也吸煙,可有一天他對朋友說:“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並宣布,“我決不再吸煙了。”從那以後,他就堅決地戒掉了煙。

(5)適當的警戒與懲罰。對違紀的學生,很多時候也應予以必要的批評與懲罰。這對促進他們警醒,戒除不良習慣,克服僥幸心理也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