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舉子過夏和夏巢(1 / 1)

過去科舉,一般在春天進行,舉子大考又叫春闈。考中者春風得意,一日看盡長安花。考不中的,哭喪著臉回家。也有不回家的落弟秀才,眼見炎熱夏天即將來臨,就在附近找個清靜地方讀書,準備再戰來年。這個就叫舉子過夏,用今天的例子,是複讀生補習應考。過去科舉幾年才進行一次,於是舉子要過夏,時間上還真有些漫長。

南京有個比較有名的景點,叫清涼山,說比較有名,是其他地方更大名鼎鼎。在清朝時,有位叫管同的文人官場不得意,回老家隱居,就住在清涼山附近。朋友常來拜訪,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人尋,這位老兄也沒什麼錢,不過是能寫幾篇文章,好掉掉書袋,是桐城派中的一尊人物,喜歡奇文共賞的人願意去拜訪,他呢,也樂意與文友一起領略山水。

好地方很快玩得差不多,有一天一位姓王的朋友來訪,說附近的清涼山不錯,那裏的掃葉樓非同尋常。管同不以為然,不相信家門口會有好風景,然而盛情難卻,隻能一起去喝茶。沒想到一喝茶,登高而望遠,近接城市遠挹江島,煙村雲舍沙鳥風帆,萬千氣象都在眼前。於是乎一陣感慨,好文章立馬寫出來,喜歡讀古代散文的應該都讀過那篇《登掃葉樓記》。

人之常情,騖遠而遺近,總喜歡跑遠一些,最好能出國旅遊。因此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對身邊美景熟視無睹。清涼山在南京城最西麵,石頭城就是沿此山勢而建。除了掃葉樓和石頭城遺址,這一帶有名的還有崇正書院。二十年前,汪曾祺先生來南京,我陪著去中華門城堡,又到清涼山登掃葉樓。汪先生是地道文人,很滿意我的導遊,誇完城堡,對掃葉樓無限向往,隻感歎再也看不到滾滾長江。

當時並不知道崇正書院,我自恃對南京掌故了解不少,汪先生更是博覽群書,竟然失之交臂過門不入。一耽誤就是二十年,我已搬到龍江居住,離這很近,半年前蔡兄玉洗重修書院,聽介紹查資料,才知道大有來頭。原來崇正書院始建於明朝,取文天祥“天地有正氣”之義,曾經曆過許多文化名人。

這年頭,敢玩一把書院的,必定儒雅,同時也得有經濟實力。蔡兄原是出版社社長,後來當大酒店老總,赫然已是文化大鱷。新整修的崇正書院,品味規格之高之典雅,可比五星酒店。蔡兄雅意,吩咐為其中一間客房命名,並宣稱這將是我的專用書房。戲言豈可當真,我想到了“舉子過夏”,就取名“夏巢”。坊間於是盛傳我有間豪華的私人書房,記者也幾次追問,仿佛藏嬌之金屋,越傳越離譜。我隻能據實稟報,清涼山崇正書院確有幾間很不錯的書房,據為己有絕不敢當,也不可能,枉擔了一個虛名而已。

夏日酷暑,此地大樹濃蔭,山風西來,是個讀書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