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等他發泄完了,便冷冷地說:“既然如此,你不妨自己去請別的專家來幫你核算一下,看看你究竟錯了沒有。”
李升果然請別的專家核算了一下,發現自己確實錯了。
經理對李升說:“現在我隻好請你另謀高就了。我們不能讓一個不許大家指出他的錯誤,不肯接受別人批評的人,來損害我們公司的利益。”
在這場批評和被批評的言語博弈中,被批評者李升采取了負麵回應的策略,不但反映了他不良的做事態度,更嚴重影響了他的人際關係和自我提升能力。
缺點、錯誤是一個人成功的大敵,而批評的作用就在於指出缺點,引起你的警覺。如果不能善待別人的批評,那你的缺點就永遠無法改正。
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把批評當鏡子,用這麵鏡子來照照自己,看自己到底存在哪方麵的問題,並加以改正。這才是在批評和被批評的言語博弈中所應采取的最佳策略,這樣不僅可以贏得別人的好感和尊重,對你事業的成功也大有好處。
一位顧客從食品店裏買了一袋食品,回家打開一看,食物都發黴了。他怒氣衝衝地找到營業員:“你們店裏賣的什麼東西?都發黴了!你們這不是拿顧客的健康開玩笑嗎?”
幾個顧客聞聲趕了過來。
營業員麵帶笑容,連聲說:“對不起,對不起!沒想到食品會變質,這是我們工作的失誤,非常感謝您給我們指出來,您是退錢還是另換一袋呢?如果換一袋的話,可以在這裏就打開來給您看一看。”
麵對這位營業員誠懇的微笑,並聽到他真誠地說了對不起,那位顧客還能說什麼呢?他又重新換了一袋,旁邊的幾個顧客也誇營業員的服務態度好,食品店的生意更加紅火起來。
喜歡讚美、厭惡批評指責是人之常情。麵對讚美,我們往往笑容可掬,頗有風度。而一旦麵對負麵指責就千人千態了。其實,身處逆境、麵對批評的時候,在摸透對方心裏底細的前提下,要善於知錯就改,這樣,別人也就不好伸手打笑臉人了,從而避免自己陷入更加難堪的境地。
失誤和缺點是在所難免的,當麵對別人的批評時,懂得博弈策略的人非常善於掌握火候,會真誠地接受對方的批評並馬上改正,在贏得別人好感的同時,也避免自己陷入尷尬難堪,“伸手不打笑臉人”即是此理。
博弈大智慧
一個人要想成功,就要把批評當鏡子,用這麵鏡子來照照自己,看自己到底存在哪方麵的問題,並加以改正。
(第三節 學會繞彎,避開直行時的暗礁險灘
在與他人的言語博弈中,有些話不能直言,得拐彎抹角地去講。如果搞不清對方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就要投石問路、摸清底細。學會繞彎子、兜圈子,甚至用“顧左右而言他”的戰術將對手套牢,這也是作為一個理性人應該作出的最優策略。
有位編輯要向一位名作家邀稿,那位作家一向以難於對付著稱,所以這位編輯在去他家之前,感到既緊張又膽怯。
開始並不成功,因為不論編輯說什麼話,這位作家總說“是、是”或者“可能是這樣的”,編輯根本無法開口說出要求寫稿的事。他隻好準備著結束這天的訪問,打算改天再來向作家說明這件事。
就在編輯準備起身告辭的瞬間,他的腦中閃過一本雜誌刊載有關這位作家近況的文章,於是就對作家說:“先生,聽說您有篇作品被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了,是嗎?”
作家猛然傾身過來說道:“是的。”
“先生,您那種獨特的文體,用英語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表達出來?”
“我也正擔心這點。”
於是,他們滔滔不絕地說著,氣氛也逐漸變得輕鬆,最後作家竟然答應為編輯寫稿子。
在編輯和作家的這場言語博弈中,編輯的繞圈子運用得非常恰當,可圈可點。試想,如果編輯直接跟作家說明來意的話會怎樣?肯定會被一口回絕。但後麵他選擇繞個彎子走,先跟對方拉拉家常,討論一下對方近期的作品。在作家看來,這編輯並不隻是來要求他寫稿,他還讀過自己的文章,對自己的事情十分了解,自己當然不能辜負人家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