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兒工夫,他看見一個少女用紙條撚起一個細細的撚兒,像長腳鷺鷥一樣,慢慢地、悄悄地、毫無聲響地踏著腳走過來,陶生又一次突然圾胞來大聲嗬斥,少女像一陣風飄飄搖搖地跑了。兩個小女鬼跟陶生搗蛋,像六賊戲彌勒。現實生活中沒有受過封馬瑞芳揭秘(聊齋誌異》刷建禮教毒害的活潑少女,具有靈動跳躍之美,含有鬼影憧憧的意思。小說中形容她們走路像最靈巧的小鳥一樣輕巧,似有若無,她們的行動“恍惚出現”,受到驚嚇就“飄竄”。現實中的人能飄嗎?不能,而鬼魂可以。小謝、秋容亦鬼亦人,是比人還美麗還可愛的女鬼。傳說北齊畫家高孝珩把《蒼鷹圖》畫在牆壁上,嚇得鳩鸛不敢飛近;聊齋先生比畫鷹驅雀的畫家高明,畫家畫的是生活中實際存在的鷹,聊齋先生寫的是生活中並不存在的鬼。而這一對女鬼,真實得好像要從紙上走下來一般。跟兩個小女鬼打交道的陶生性格剛直,不怕鬼,他深知正心息慮必定可以不受鬼惑,他甚至揚言:“小鬼頭!捉得便都殺卻!”你看,他一副鐵骨錚錚的樣子!陶生還是個有智慧有心機的成熟男子,他向兩女鬼挑明說:“房中縱送,我都不解,纏我無益”。
他既阻斷了女鬼祟人的根本途徑,也顯示出了他的浩然之氣。陶生的正氣感動了兩個女鬼,她們開始為陶生服務,給他做飯。人鬼關係的轉折點是陶生跟兩個小女鬼的一次長談。陶生知道兩個小女鬼一個叫秋容,一個叫小謝,就問:“二位從哪裏來?”小謝笑著說“傻小子!你連你的身子都不敢亮出來,誰要你來問我們的家庭門第!難道要論嫁娶嗎?”陶生嚴肅地說:“對著美人,我難道就真的不動情?但是,陰世的鬼氣吹到活人身上必定會要人命。假如你們不樂意住在這兒,走就是啦;假如兩位樂意跟我一起住在這兒,安安逸逸地住下來就是啦。如果不愛我,我又何必玷汙兩位美人兒?如果寘愛我,你們又何必害死我這個輕狂的書生?“這段雜彩極了,包含腿深意:其―說明自己並非對麗人不動情,無奈人鬼有別;其二,勸說兩位女鬼不論是行是居―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其三,男女之間要以“愛”至上,倘若無愛而苟合,是玷汙二位佳人;倘若真愛又何必用陰冥之氣害死一個書生?陶生說這番話時很像苦口婆心的政治輔導員,把道理講得很透,又講得很動情。兩個小女鬼被感動了,覺悟了,思想升華了。聊毒鬼夢幻毫從此,陶生和女鬼就相安無事,友情越來越深。後來陶生幹脆以老師身份“設鬼帳”,教起徒弟來,他的鬼徒弟包括兩個小女鬼,還有小謝的弟弟三郎。陶生的正氣感動了兩位女鬼,後來當陶生受惡勢力陷害時,二女奮起與惡勢力抗爭。陶生跟兩個芙麗女鬼相知後,心心相印,心甘情願地表示寧死也要接受兩個女鬼的愛,“欲與同寢”。兩個女鬼卻說“何忍以愛君者殺君乎”,拒絕同寢,她們追求同生。最後,她們在一位高明的道士幫助下,先後借體還魂,最終和陶生共結連理。這很有意思:故事開始時,人對鬼有高度警惕,敬鬼神而遠之,鬼也對人有不小的幹擾;故事結束時,人寧肯為鬼而死,鬼卻怎麼也不接受了。雙方都是為了“情”,而這個人鬼相戀故事的中心應該是一曲正氣歌。聶小倩:倩女幽魂的回歸聶小倩在正人君子的影響下,從祟人之鬼變為活人之妻,從鬼到仙,—換骨。《聶小倩》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書生寧采臣慷慨豪爽,潔身自好。
他到金華,在一間寺院裏休息。深夜有個美麗女子主動送上門,要跟他親熱,寧采臣斷然拒絕。美女又拿來一錠黃金,寧采臣又把黃金丟到院子裏。當夜,發生了蘭溪書生和仆人暴死的怪事。第二天那女子又來了,對寧生說:“我見的人多了,像您這樣剛強耿直,真是聖賢”。
然後她說,她叫聶小倩,十八歲時就死了,葬在寺外,被妖物威脅用美色勾引人,攝取人血供妖物飲用。蘭溪書生就是受她勾引後為妖物所殺,那用來誘人的金子是羅刹鬼的骨頭。聶小倩告訴寧采臣,因為他不受美色和金錢誘惑,妖物要派夜叉對付他,同寺的燕生能幫他免除災禍。聶小倩還請求寧采臣收拾她的遺骨以運回安葬。寧采臣在燕生的幫助下從妖物手下逃脫,發掘出聶小倩的遺骨,馬揭秘《聊齋誌異》租船帶回家,將墳墓建造在書齋外,祭奠選“可憐你的魂魄孤苦伶仃,把你安弗在我的書齋旁,不讓你受雄鬼欺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