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鬆齡在科舉路上拚搏了一輩子,非常熟悉學府和學官,知道這裏邊的貓膩。
他把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學界變了形,放到陰曹地府,寫出了一個烏煙瘴氣、堪稱塵世倒影的陰司。
蒲鬆齡有多篇小說寫到讀書人為功名魂遊,《葉生》《於去惡》《司文郎》都足名篇,都是鬼故事。讀書人為什麼這樣倒黴?因為他們的命運掌握在道貌岸然、骨了裏男盜女娼的人手裏,掌握在不學無術、道德低下的人手裏。《餓鬼》和《考弊司》是寫陰司學府和學官的名篇,明顯是現實世界的變形或倒影。在《餓鬼》中,蒲鬆齡創造性地運用了六道輪回的觀念。按照佛教輪回觀和前輩作家的通常寫法,人今生作惡來世則變畜牲,今生積德來世才有官祿。
蒲鬆齡反其道而行之,讓前世壞事做盡的馬永來世為學官,可見學官前世豬狗不如。《餓鬼》的主角是臨邑儒學訓導朱某,儒學訓導相當於縣中學的副校長,應該是管培養人才、愛護人才的。而這位儒學訓導前世是“餓鬼”馬永,因為坐吃山空,家產蕩盡,被鄉親起了個外號叫“餓鬼”,衣服破得像山東人所說的“破八蔓兒”,常在市麵上搶人的東西吃。有個朱老頭可憐他,送他幾巨錢讓他做小生意,他又把這錢吃光了。因怕見到朱老頭,他跑到臨邑,住在學宮裏。
他摘下賢人雕像的笏板燒了取暖,給學官抓住,要懲罰他。馬永表示:“願為先生生財”。
怎麼生財呢?兩人達成肮髒交易,開始演雙簧。馬永找有錢的秀才登門要錢,如果對方不給就以刀自殘,割傷自己然後再誣告秀才,學官趁機勒取金錢,給了錢才不按學聊齋神鬼夢幻規處置比如說不給秀才降等除名等等。這樣做了幾次結果引起了公憤,被秀才們揭發了。馬永被抓起來,打了四十大板,鉞枷示眾,後來死在監獄裏。
他再世投胎給朱叟做兒子,因為無意中學了篇名為《狗之性》的文章,參加科舉考試時正好就碰上,金榜題名,六十歲時倣了臨邑訓導,成了前世跟他狼狽為奸的學官的繼承人。這位臨邑訓導前世是“餓鬼”,投生朱(諧音為豬)家,在狗身上做文章升上去真是婧笑怒罵,冷嘲熱諷到極點。更為醜惡的是這位訓導的日常表現。這個人做了幾年學官,沒有一個道義上的朋友。隻要誰手裏拿出錢,他立即就像水鴨子一樣地噴嘎笑;不然的話,就鸞拉下眼皮,眼睫毛把眼睛整個遮住,好像根本就不汄識誰。學官理應護庇學子,他卻把學子當成搖錢樹,把學宮變成陷人坑。隻要縣令要給犯小錯的學子以輕懲,他就狐假虎威,借題發揮,對學子敲骨吸髓,無所不用其極。
他對待學子好像對待強盜一樣殘酷,所謂“酷掠若治盜賊”。最後,恨透了他的“狂生”把他用來染胡子的黑顏料換成茜草,結果他被染成紅胡須,變成名符其實的鬼樣子,他氣得“數月而死”,永遠做餓鬼了。《餓鬼》鬼話連篇,是在為封建社會科舉製度下的學官畫像。而《考弊司》是《餓鬼》的姐妹篇,刻畫的是學府。讀書人在虛肚鬼王所轄的考弊司下生活和在“餓鬼”式學官的管理下遭遇一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