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弊司",顧名思義,是考察弊端的所在,俱它卻成了魔鬼害人、藏汙納垢的地方。這個司掛羊頭賣狗肉,司中所作所為和它的門麵宣傳完全背道而馳。小說開頭,有個書生來找聞人生,求他去考弊司給自己講情。為什麼求他?因為考弊司有個特殊規定:凡前來晉見鬼王者,除非交了許多錢,否則鬼王一概要從學子身上割下一塊髀肉,也就是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這當然是個隱喻廠,割你的肉就是要你的錢。聞人生前世是鬼王的袓父,這個將要被割肉的書生汄為,袓父來說情鬼王肯定能通過。馬瑞芳揭秘《聊齋誌異》聞人生到了考弊司,先看到考弊司高高大大的堂前有兩個石碑親然吃立,上寫著笆鬥大的綠字,一邊是“孝悌忠信”,一邊是“禮義廉恥”,堂上的大匾是“考弊司"三字,兩邊是一副對聯:曰校,曰序,曰庠,兩字德行陰教化;上士,中士,下士,一堂禮樂鬼門生。這副對聯是宣傳學府的教育責任。古代的學校,夏代稱“校”,殷代稱“序”,周代稱“庠”,在學校裏,講究用“德行”二字來教育學生;上士、中士、下上本來是周代的官名,後來指各類讀書人。這副對聯說明,考弊司這個陰間學府最講究道德品質,也就是堂邊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各類讀書人都在鬼王管轄下學習禮樂。考弊司自己做的這個廣告,看起來當然很高尚。
但是,它到底是個仆麼貨色?聞人生前世的孫子做了鬼王後是個什麼樣兒?原來他是個一頭肮髒卷發、前雞胸後駝背、鼻孔撩天、嘴唇外傾包不住牙齒的家夥!他的隨從更可怕:虎首人身,獰惡得像山裏的妖怪。這些人不但麵目可憎,行事更令人憎恨。不是講“孝悌”嗎?祖父講話你聽不聽?如果連袓父的話都不聽,還談什麼孝?不是講“廉恥"嗎?像割肉這樣的公開索賄還有什麼廉恥?聞人生替秀才求情,請求不要割肉,鬼王擺出公夢義辦的樣子,說“此有成例,即父命所不敢承!”說完還“氣象森凜,似不可入一詞"樣子嚴肅極了。實際上割肉是什麼?就是要錢。秀才沒有錢行賄,被割得昧哇亂叫,喊得嗓子都觀了。考弊司的外表和實質天差地別,外表是莊嚴的道德說教,實質是殘酷的吃人衙門。聞人生目睹鬼王割人髀肉的慘狀,去找閻王告狀。後來,殘暴的鬼王被抽去善筋,像殺豬一樣慘叫。《考弊司》中“慘慘如此,成何世界”這句話,一直被研究者作為《聊齋誌異》最典型的語言來引用。《考弊司》寫鬼王當然是向壁虛構,這種幻想貌似荒誕,卻格外真聊齋祌鬼夢幻實,它對現實的揭露比起對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進行照相式實錄更刻骨。鬼王割人髀肉,就是封建統治者對人民敲骨吸髓的怪誕形式,是現實社會裏學官敲榨讀書人的變形。鬼王割秀才輔肉的奇異情節比起日常生活中貪官汙吏對百姓的“敲比”打苕板子催稅對社會的揭露更典型、更驚心動魄,把封建吏治剖入骨髓了。閻王:男權時代的占有欲《聊齋》裏的鬼故事有深刻的現實性,也有鮮明的封建性。如果我們隻注意到《聊齋》中那些現在看來仍然有積極教育意義的鬼故事,而忽略了某些現在看來相當陳舊落後的東西,就不能全麵認識這部古典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