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安西近百年來自己培養的第一批讀書人,況且為人師表不是誰都有機會的,講上半天今後就可以跟人吹噓自己也有學生,而且之後能收到一份比告身更精致的葉勒府學特聘教授的聘書。
當遊學團抵達龜疏時,在史羨寧事先的造勢下,城裏萬人空巷,全跑來看安西的第一批讀書人。
使府的長史、行軍司馬、副使、觀察支使等文官爭前恐後地去講,巡官、衙推等下佐都排不上號,連一向沉默寡言的安伏延都忙裏抽閑去驛館講了一下午。
韓平安借這個機會拜見大娘和兩位兄長,在龜疏陪了老爹和大娘一個月,留下一百學子在安老丈人麾下效力,便帶上二哥、三哥率領剩下的學子繼續遊學,拿著安老丈人親筆寫的推薦信,一路遊到了北庭。
隨行的葉勒大都督府支度判官兼耀建刺史安彌善一路商談租地開墾事宜,西域什麼都缺就是不缺貧瘠的荒地,葉勒部人傻錢多,千裏迢迢送錢上門,這樣的好事去哪兒找?
在商路沿線文官武將的首肯下,一連籌設十六個農場。
大哥韓平遠斷文識字,隻是沒考上功名,自然要給他建功立業的機會,給了他五十個學子和相應的錢糧,讓他全權負責北庭的九個農場。
二哥韓平策負責龜疏、於茲和碎闐境內的七個農場。
他們在招募流民開荒的同時,要協助安西道學建道觀、發展信眾,要給情報署提供方便。
幫第一屆府學學子都找到了“工作”,回到葉勒城就收到餘望裏考中明算科的消息,餘望裏由此儼然成為安西第一才子。他既沒留在長安守選也沒回安西,而是在北庭效力的學子推薦下,被北庭節度使辟邀為節度巡官。
韓平安對此既意外又欣慰,因為餘望裏這麼做無疑是擔心韓平遠經驗不足,想在北庭節度使麾下效力的同時幫著照應北庭境內的九個農莊。
林使君回到長安之後就被關進刑部大獄,經不住拷打死在獄中。
林家老仆收完屍,按照老人家生前的交代,在長安的家門口掛上一副對聯,上聯為“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聯為“人間正道是滄桑”,韓平安在葉勒城外五裏亭的送別歌也隨之傳唱。
大唐盛世,天子好文儒,飽學之士輩出。
這副對子和這送別歌很快就傳遍的長安,尤其送別歌,幾乎成了與親朋好友別離時必吟必唱的曲目。
這麼大動靜,自然瞞不過天子的耳目。
可能意識到這千古絕對和別離歌會流傳千古,後人隻要提起就會說林使君是怎麼死了,而他會因此成為遺臭萬年的昏君,頓時雷霆大怒。
命人徹查之前查辦太子和林使君的官員,發現太子和林使君確實的冤枉的,嚴辦那些大肆搞株連的酷吏,給林使君平反,命林使君的兒子入朝為官,太子也因此逃過一劫。喵喵尒説
林使君並沒有貪天之功,生前交代過老仆要給韓士枚和韓平安揚名,因為隻有用他的死並借這千古絕對,才能讓韓家真正的轉危為安。
當年送公主和親的大臣已以太子少保致仕,得知林家掛出的怨對和傳唱的送別歌均為韓士枚的兒子韓平安所做,嚇得魂飛魄散,趕緊進宮請罪。
天子搞清楚來龍去脈,氣得又砸了一堆東西,恨不得把韓士枚鎖拿回長安淩遲。
可家醜不可外揚,況且韓家父子的名聲那麼大,於公,不能自毀長城。於私,虎毒不食子。
經過一番權衡,讓韓士枚做安西四鎮節度長史,借王慶祥之前呈報祥瑞的由頭,封外孫韓平安為葉勒大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