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競技體育(1)(3 / 3)

中國奧運史上的“第一個”

第一個接到奧運會邀請書的是中國的光緒皇帝;第一個支持中國運動員參加第10屆奧運會的政界人物是張學良將軍;第一個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比賽的中國運動員是劉長春;第一個隨隊參加奧運會的教練是宋君複;第一個傳遞火炬的中國人是住在美國洛杉磯唐人街的華僑苗蟾女士;中國第一個獲得奧運金牌的男運動員是射擊運動員許海峰;中國第一個獲得奧運會金牌的女運動員是射擊選手吳曉旋;中國摘取奧運會金牌數量最多的第一個運動員是體操運動動員李寧。

中國第一枚奧運會金牌

1984年7月29日,第23屆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中國自1952年以來,第一次派出由353人組成的大型體育代表團參加了這屆奧運會。這天,中國射擊運動員許海峰以566環的成績獲得該屆奧運會第一塊金牌,從而打破了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金牌榜上“零”的紀錄。當時,全場一片沸騰,這是本屆奧運會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枚奧運會金牌。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親自為許海峰頒發了金牌,並熱情稱讚:“中國運動員獲得本屆奧運會第一枚金牌,這是中國體育史上最偉大的一天,我為能親自把這塊金牌授給中國運動員感到榮幸。”

國際奧委會中第一位中國委員王正廷

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早年留學美國,獲耶魯大學博士學位。民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副議長、北洋政府工商部次長、外交總長、代理內閣總理等職。1922年,王正廷被選為國際奧委會委員,成為國際奧委會中第一位中國委員。從此,中國便與國際奧委會建立了直接的聯係,開始積極參與一些國際性的重大比賽活動。王正廷為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開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初次申辦奧運會

1991年4月1日,北京奧申委第一次主席辦公會議召開,並宣布“北京2000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正式成立。1992年4月16日,國際奧委會宣布,北京、柏林、巴西利亞、伊斯坦布爾、曼徹斯特、米蘭、悉尼、塔什幹等8個城市被確定為申辦第27屆奧運會候選城市。這是中國第一次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辦奧運會。但1993年9月24日淩晨,在走到摩納哥公國蒙特卡洛“國際奧委會第101次全會”的最後一刻,這個世界大家庭的盛會與我們擦肩而過。中國僅以2票的微弱劣勢輸給了悉尼,痛失舉辦2000年奧運會的機會。

再次申辦奧運會

在2008奧運會申辦上,全球共有10個城市提出正式申請。1999年8月28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決定,最終進入決選的5個城市是北京、伊斯坦布爾、巴黎、大阪和多倫多。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在莫斯科舉行了第112次全會投票。北京在第一輪獲得了44票,多倫多20票,伊斯坦布爾17票,巴黎15票,大阪6票。大阪在第一輪被淘汰。第二輪投票,北京獲得56票,打敗多倫多(22票)、巴黎(18票)和伊斯坦布爾(9票),最終贏得了本屆奧運會的主辦權。

申辦會徽與口號

申辦會徽由奧運五環色構成,形似中國傳統民間工藝品的“中國結”,又似一個打太極拳的人形。圖案如行雲流水,和諧生動,充滿運動感,象征世界人民團結、協作、交流、發展,攜手共創新世紀;表達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申辦口號:“新北京,新奧運。”北京是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古都。“新北京,新奧運”既反映出北京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的巨大吸引力,又反映出中國人民爭辦奧運的熱切願望。

北京奧運會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