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曆史知識(3)(3 / 3)

宋遼澶淵之盟

1004年,遼蕭太後與遼聖宗耶律隆緒以收複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為名,親率大軍向南深入北宋境內。11月,抵達重鎮澶州城北,直接威脅到宋朝都城開封。宰相寇準力請真宗親征澶州。宋軍在澶州前線射殺了遼軍統軍使蕭撻凜,遼軍士氣受挫。宋真宗在寇準催促下登上澶州北城門樓以示督戰,宋軍士氣大振。兩軍相峙,遼同意與宋議和。12月初達成停戰協議,次年初訂和約: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帝稱宋帝為兄;二,宋遼各守疆界,互不侵犯;三,宋每年向遼提供絹20萬匹,銀10萬兩;四,雙方在邊境置榷場,開展貿易。盟約締結後,宋遼間100多年不再有大的戰事。因澶州又名澶淵,遂史稱“澶淵之盟”。

王安石變法為何失敗

北宋時期,大臣王安石為了改變在北宋建國以來國家政治、經濟、軍事等政策上的弊端,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史稱“王安石變法”。新法立意雖好,但並沒有處理好具體實行的問題以及與與反對者的關係,於是與反對者之間長期反覆爭鬥,導致處於被批評的局麵,但一些具體措施還是保留了下來。最終,變法是失敗的。失敗的主要原因為:政策中,沒有針對主要問題對症實施;政策本身的實行與理想相去懸絕;對現今的環境和風俗考慮不周,一味地拘泥古製;王安石過於自信,不接納他人意見。

嶽飛抗金

12世紀,女真族建立金國,先後滅掉遼國和北宋。北宋滅亡那年,趙構建立南宋,後定都臨安。南宋初年,金軍幾次南下,趙構南逃,不敢抵抗。1140年,金兵又大舉進攻南宋。嶽飛率領嶽家軍頑強反擊,挺進中原,收複了許多州縣。在郾城大戰中,嶽家軍與金兵15000人展開戰鬥,宋軍大獲全勝。嶽家軍乘勝前進,嶽飛要求宋高宗下令北伐。宋高宗和奸臣秦檜害怕抗金力量壯大會威脅自己的統治,於是向金求和,並命令嶽飛撤回。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嶽飛等抗金將領的兵權。秦檜又派爪牙誣陷嶽飛謀反,把嶽飛和他的兒子逮捕入獄。1142年初,宋高宗和秦檜殺害了年僅39歲的嶽飛。嶽飛一生廉潔正直,堅持抗金,保衛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曆代人民的尊敬。

耶律阿保機建國

契丹族原為鮮卑族的一支,居住在遼水上遊的潢水(今西拉木倫河)流域,以遊牧為主。842年,契丹擺脫了回鶻的統治,逐漸發展起來。907年,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可汗,經過幾年征戰,統一了契丹各部落,於916年稱帝,建國“大契丹”,年號神冊(916—922年)。947年改國號為遼。

西夏建立

西夏是以黨項族為主體建立的王朝,創建者為夏景宗李元昊。黨項族原屬於羌族的一支,居地在今青海東南部黃河曲一帶。從唐末經五代到北宋,黨項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節度使的身分統轄以夏州(今陝西橫山)為中心的五州之地。經過元昊祖父和父親兩代人的艱苦努力,控製了河西走廊,為李元昊稱帝建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宋仁宗天聖九年(1031年),元昊父親去世,李元昊繼位,不再接受封號,廢除唐、宋所賜李、趙姓氏。隨後,李元昊實行變發式、定服飾、造文字、簡禮儀、立官製等一係列改革,並升興州為興慶府(今寧夏銀川),擴建宮城,準備建國稱帝。1034年,他開始不斷向宋發動攻勢並取得勝利。1038年,元昊正式稱帝,建都興慶府,國號大夏,史稱西夏。西夏官製設置基本上模仿北宋。

完顏阿骨打建國

在東北地區有一個有悠久曆史的少數民族——女真。女真人過著氏族部落生活,以漁獵為主。1113年,完顏阿骨打繼任女真部落聯盟酋長,統一了各部。1114年,阿骨打開始了反抗遼國的鬥爭,當時他隻有2500人,卻大敗遼軍,攻占了寧江州(今吉林扶餘東南)。兩個月後,又以一萬人的隊伍在出河店(今黑龍江肇源西南)打敗10萬遼軍。1115年1月28日,阿骨打稱帝,建國號“金”,他就是金太祖,國都設在上京,稱會寧府。新政權的建立,鞏固了女真族的奴隸製度,也鼓舞了女真族徹底戰勝遼國的決心。

蒙古國建立

12世紀末,眾多的蒙古部落逐鹿蒙古高原。蒙古乞顏部的首領鐵木真經曆了多次戰役,先後擊敗篾兒乞惕部、劄木合部、塔塔兒部、克列部、乃蠻部等部落,統一了蒙古高原。1206年,蒙古各部在斡難河(今蒙古鄂嫩河)舉行大聚會,鐵木真被推舉為全蒙古的大汗,號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把全蒙古的牧民統一編為95個千戶,授建國功臣。為了實行有效的統治,成吉思汗創建了國家製度。大蒙古國建立。

成吉思汗名字的由來

元太祖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1162年出生於蒙古部孛兒隻斤氏族,是我國古代蒙古族首領、傑出軍事家和政治家。關於“成吉思汗”姓名的由來,目前有3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