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美國膳食指南“我的盤子”
1992年美國曾發布的膳食指南“我的金塔”,將穀物作為食物的基礎;置脂肪、油和糖於塔尖,提醒人們少攝入這類食物。實施“我的金字塔”後,美國人日常生活總熱量中脂肪的平均攝入量由42%降到20%。白麵包等精加工穀物占據了人們的餐桌。結果冠心病的死亡率雖然下降,但出乎意料的是,肥胖發病率卻猛增。現在美國人中至少25%的兒童以及65%的成年人超重,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也大大升高了。這說明簡單的“限油”之路並不奏效。鼓勵進食穀物,但沒有把全穀糧和精細加工米麵加以區別也不盡合理,為此該國許多營養專家對“我的金字塔”提出非議。
一、美國新版膳食指南簡介
2010年年底,美國農業部對1992年的膳食指南進行了更新修訂,新的指南很有新意,下麵是該指南的主要內容:提倡多食蔬菜、水果
《美國膳食指南2010版》指出:提倡多食用任何蔬菜或含有100%蔬菜成分的汁類(生的、熟的、新鮮的、冷凍的、罐裝的、幹的或脫水的都包括在此範圍)以及任何水果或100%的水果汁(新鮮的、罐裝的、冷凍的、幹的、製成濃漿等形式也都包括在此範圍)。優先強調多吃蔬菜、水果,這是以往任何膳食指南所沒有的。
提倡多食全穀糧
《美國膳食指南2010》認定:所有由小麥、稻子、燕麥、玉米、大麥或其他粒狀穀物加工的食品,如麵包、麵團(饅頭、餅)、燕麥粥、早餐穀物食品、墨西哥麵餅(墨西哥玉米粉圓餅)、粗玉米粉(或粗燕麥粉)等都是穀類食品。該指南提倡多食全穀糧,並特別提出,顏色不是全麥的唯一標誌,因為麵包加入糖漿或其他成分後也能變成棕色。應通過看食品的成分表(或配料表)來判定是否是全穀。
多吃脫脂或低脂奶及乳製品
美國膳食指南將人工加鈣的豆漿(鈣強化的大豆飲料)也歸入乳製品類。建議多食脫脂或低脂奶及乳製品。全脂奶、甜味奶(脂肪含量較多)及經人工加糖的乳製品,都屬於應該限製攝入的無營養價值的高熱量食品。
瘦肉、禽類、蛋類、各種水產品、堅果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是健康食品。將肉類、家禽、海鮮、豆類、蛋類、大豆加工製品、堅果和種子製作的所有食品都列為富含蛋白質的食品。選擇多樣蛋白質食物可以使營養的攝入更科學、更益於健康,包括每周至少8盎司(227克,接近半市斤)熟的海產品;素食者可選擇豆類及其加工製品、堅果和種子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肉類和家禽應以瘦肉或低脂肪產品為主。豆類既屬於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屬於蔬菜。堅果也屬於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美國新版膳食指南指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它們提供多種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PP)、維生素E,以及鐵、鋅、鎂等礦物質。其中海產品含有豐富的ω-3脂肪酸(主要成分為EPA和DHA),每周吃足量的海產品有助於預防心髒病;吃花生等堅果也會降低患心髒病的風險。
在新版指南中還提出了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時的注意事項:
1.限製攝入高膽固醇和高飽和脂肪酸的食物。高膽固醇的食物會升高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許多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同樣會提高血液中總膽固醇含量和“壞”膽固醇水平。所謂“壞”膽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將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風險。膽固醇隻存在於動物性食物中,一些動物性食物膽固醇含量很高,如蛋黃和動物內髒。為保持血液中膽固醇的健康水平,限製進食這些食物很有必要。必須指出,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飽和脂肪酸含量相對很高,如牛肉末(餡兒)、瘦肉或帶皮的雞肉。
2.限製熱量。堅果(或種子)雖可提供充足的營養,但產熱多,因此僅可用來代替肉類或家禽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而不是吃飽後再當零食添加。
3.限鹽。加工過的肉,比如火腿、香腸、熏肉、午餐肉、煮熟的肉一般都加過鹽;新鮮的雞肉、火雞、豬肉有時已經被鹽水泡過,請注意食品標簽中對鹽用量(%)的說明。此外要選擇無鹽堅果(或種子),以減少鈉攝入量。
4.注意重金屬中毒。金屬中毒的風險來自海產品中不同程度的金屬汞汙染,但消費海產品對健康的益處遠遠大於對健康的危害。在美國常吃的海產品品種多,多數ω-3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高,汞的含量較低,比如鮭魚、鳳尾魚、鯡魚、沙丁魚、太平洋牡蠣、鱒魚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鯖魚(鯖魚王汞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