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盤子”——禦病之利器七(3 / 3)

老年人失眠首先要排除是否是由於腦部供血不足或者高血壓引起,建議及時到醫院檢查。針對病因處理,失眠問題也許更好解決,比如根據病情,吃了降壓、擴張腦血管的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失眠可以明顯改善。但在一般情況下找不到器質性病變,需要從多個方麵著手解決失眠。

心理鬆弛

日常生活中工作的緊張、學習的困難、希望的幻滅、親人的離別等一些消極因素或是成功的喜悅等積極因素,都可能帶來失眠。躺下很長時間不能入睡,嚴重者將近天亮時才睡著,這種情況大多與精神、心理因素有關。要想睡得好必須做到心理鬆弛,應保持樂觀、知足常樂的良好心態。如果有什麼煩心事、高興事影響睡眠,需要設法轉移注意力,看電視、聽故事、看報紙、找人說話也許都是可以選擇的具體方法。

生活中多數失眠者患的是“失眠擔心症”,嚴重者患有“失眠恐懼症”。開始時是偶然事件造成的失眠,後來則是因為擔心失眠而導致失眠,越失眠就越擔心,擔心第二天考試考不好、工作幹不好等,越擔心就越焦慮,越失眠,形成惡性循環並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因此,必須調整情緒,首先要樹立信心,加強自信,要提醒自己:少睡一會兒不是什麼嚴重問題,一天或幾天少睡幾個小時沒啥關係,不要將它想象得太嚴重。失去焦躁的心情,沒準一會兒就睡著了。

多活動,促使軀體有休息的需求

大腦活動一天,晚上困得打瞌睡;白天體力活動多了,肌肉累了、邁不動步,渴望著躺下休息,這樣入睡根本不是問題。裝卸工扛了一天麻袋,躺下就打呼嚕,很少失眠。運動還可以緩解心理壓力。腦力工作者,工作一天下來可能都沒什麼活動,利用上下班、午休、晚飯後適當活動有助睡眠。能進行一些有氧或無氧運動,感到疲勞想不睡都難。

保持正常的生物節律

人體的睡眠是一種具有晝夜節律性的生理活動,失眠則是這種正常睡眠節律紊亂的結果。遵循有規律的睡眠時間表,每天同一時間上床,同一時間起床,天天如此。這樣生物鍾的作用,到時候困意就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睡覺太早或太晚都不利於健康,甚至導致得睡眠紊亂症。有條件睡午覺很好,尤其是腦力勞動者,是有效的“充電”手段,小睡片刻換來的是下午工作的高效率。但午睡並不需要過久,半小時足夠,時間長會影響晚上的睡眠。

睡前準備

為了睡得好,晚上應該為這一夜的睡眠做好準備,以保證次日的生活質量。創造有利於入睡的條件反射機製,如睡前半小時洗熱水澡、泡腳、喝杯牛奶、吃點香蕉等,隻要長期堅持,就會建立起“入睡條件反射”。

注意避免睡前興奮,少飲咖啡、可樂類飲料,不吸煙、不看緊張的電視節目或電影、不看深奧的書籍或愛不釋手的書籍等,太晚的夜生活不是什麼好事。酒精幹擾人的睡眠結構,使睡眠變淺,一旦戒酒也會因戒斷反應引起失眠,喝酒助睡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保證好的睡眠環境

有人對環境的適應性強,而有人則非常敏感、適應性差,環境一改變就睡不好。對於慢性失眠者更要注意睡眠環境:①睡眠時寢室光線宜暗不宜亮,“靜”和“暗”是睡眠的兩大要素。②溫度保持21℃~24℃最為合適,如果冬天覺得發冷,加條被可能睡得更香。③我認為床的舒適度應該以個人的體會為主,個人的感覺就是硬道理,有人喜歡軟床,有人喜歡硬一點,用自己喜歡的,自然躺著舒服,睡得香。④枕頭的舒適度也應以個人感覺為主,關於材質的選擇,軟的“高級”枕頭會增加老人骨質增生的機會。

關於安眠藥及保健品

不反對部分失眠較重的患者,在醫生指導下,偶爾用一下鎮靜藥或安眠劑,但千萬不要依賴安眠藥。長期使用可形成依賴,甚至成癮,況且安眠藥還可造成肝腎衰竭,引起精神障礙,誘發其他疾病。建議歲數大的人偶爾用一下褪黑素(鬆果體素)助眠。人腦內有鬆果體,其分泌鬆果體素幫助人睡眠。隨著年齡增長,鬆果體逐漸萎縮,分泌的鬆果體素也越來越少,這就是越小的孩子越能睡,老人覺少的原因。褪黑素不僅可以助眠還是很好的抗(心理)壓力劑,生理性物質起碼沒有毒性,但也有次日精神不振以及耐受現象,同樣不要依賴。如果白天在溫暖的室外多曬了太陽,就很容易發困,這是因為曬太陽能夠增加鬆果體素的生理性分泌,因此失眠者增加戶外活動應是個好主意。中藥酸棗仁或其製劑也可一試,中藥作用緩和,副作用也小,因此柏子養心丸、琥珀鎮靜丸等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