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健康新概念(3)(1 / 3)

最近,美國食品專家告誡人們:酒與胡蘿卜同食是很危險的。專家指出,因為胡蘿卜中豐富的β胡蘿卜素與酒精一同進入人體,就會在肝髒中產生毒素,從而引起肝病。特別是在飲用胡蘿卜汁後不要馬上去飲酒。

5.吃肉又喝茶

有的人在吃肉食、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後,不久就喝茶,以為能幫助消化。殊不知,茶葉中的大量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會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這樣既容易形成便秘,又會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

6.鹹魚和西紅柿、乳酸飲料同吃

由於鹹魚製品中的硝酸鹽在乳酸菌作用下還原成亞硝酸鹽,再加上西紅柿所含的胺類,可產生強致癌物質,引起胃、腸、肝等消化器官癌變。

健康小檔案

兩小時內忌同吃的食品:

蛋忌糖精——同食中毒

柿子忌螃蟹——同食腹瀉

牛肉忌栗子——同食嘔吐

兔肉忌芹菜——同食脫發

鵝肉忌雞蛋——同食傷元氣

洋蔥忌蜂蜜——同食傷眼睛

蘿卜忌木耳——同食得皮炎

豆腐忌蜂蜜——同食耳聾

豬肉忌菱角——同食肚子痛

土豆忌香蕉——同食麵部生斑

香蕉忌芋頭——同食腹脹

黃瓜忌花生——同食傷身

羊肉忌西瓜——同食傷元氣

運動誤區

運動要適度

美國著名的慢跑運動創始人菲利克斯,在堅持跑步的16年間其體重從90公斤減至60公斤,然而年僅52歲就因心肌梗塞死亡;另一名59歲時體重91公斤的K氏堅持空腹慢跑5年,雖然體重減至83公斤,高血壓症也有所改善,卻在64歲時猝死。可見,運動雖然可以健身益壽,但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就會變成危險之舉。

大家都做運動,但是運動要和飲食配合在一起,才能收到效果。

通常大家都知道:飽腹運動不好,但對空腹運動的危害卻知之甚少,以為空腹運動胃腸不需要多少血液,胃腸不會與四肢因爭血液而發生矛盾。

專家卻認為,這是錯誤的認識,其實空腹運動危險更大。

空腹運動的害處:

第一,人體能量的來源主要是飲食中攝入的碳水化合物。經過一夜的休息,體內能量也消耗得差不多了,體內的血糖濃度偏低。這時,如果什麼也不吃就去運動,勢必又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血糖濃度就會更低,血糖是大腦的直接能源物質,血糖濃度一低,大腦就會因為缺少動力而感到疲勞,人就會覺得頭暈乏力,有人會麵色蒼白,出冷汗。

第二,空腹鍛煉時人體會產生饑餓感,出現腹痛,抑製消化液分泌,降低消化功能等。

第三,空腹運動時,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會明顯增高,脂肪酸來源如果過量,就會出現損害心肌的“毒物”,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導致猝死。

運動的最佳時間應選擇在下午休息後,這時,腹中既非空腹,又不過飽,最適合運動;在空腹運動之前,應先喝一杯牛奶或吃些糕點,這樣可減少誘發低血糖症的危險。特別是50歲以上的人,由於他們利用遊離脂肪酸的能力較年輕人降低,危險也就更大;如晨練應在前半小時至1小時喝些水,並少量進食。

健康小檔案

運動的時候隨身攜帶一點餅幹、糖果以及水。有條件者,在運動的前中後測一下血糖,做到心中有數。

如果運動加量了,要額外加吃的,比如說你騎了一個小時的自行車,這個時候增加半兩糧食,這是完全可以的;比如說跑一個小時的步或者是遊泳,增加一份含動物蛋白的食物(如一個雞蛋)加半兩主食。

如果今天什麼運動都沒做,就減半兩主食。保持一種動態平衡。

運動不能一勞永逸

張大媽年初的時候辦了一張公園的“年卡”。可自從有了“年卡”之後,照舊整天忙著做飯、照看小外孫,轉眼到了年底,她才想起來卡,再不抓緊鍛煉,“年卡”就過期了。為了將“年卡”價值“最大化”,張大媽這半個月幾乎天天去爬山。“卡再不用就到期了,得抓緊時間多練練。”她說話時氣喘籲籲,天天爬山已使她不堪重負。

隨著人們健身意識的加強,運動在生活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健身人口也在逐年增加。然而,還是會有不少人對科學運動的概念模糊不清。運動具有一定的個性化,每個人對運動的感受會有差異,所以掌握正確的運動知識能夠使你有清醒的認識,運動起來就不會盲目。

長期不運動會傷害身體,而集中的過量運動無異於暴飲暴食,也會傷害身體。如果一年中有9個月在辦公室裏坐著,基本沒有運動,實際上身體已經適應了這種狀態。後3個月突然騰出很多時間集中鍛煉,就會打破已經形成的生理和機體平衡,其後果比不運動更差。正如人們吃飯不能飽一頓餓一頓一樣,運動也是如此。比如有人喜歡利用雙休日集中健身以彌補平常鍛煉的不足。健身專家指出,懶得運動會傷害身體,而集中運動也會傷害身體,無異於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