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樂觀的心態。樂觀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發人的活力和潛力,解決矛盾,逾越困難;而悲觀則是一種消極頹廢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傷、煩惱、痛苦,在困難麵前一籌莫展。
更要有平常心。清末張之洞的養生名聯說:“無求便是安心法”;當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認為“人到無求品自高”。保持平常心,就不會在世俗中隨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會對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會對世事他人牢騷滿腹,攀比嫉妒。保持一顆平常心,一切有損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將被擊退。
健康小檔案
不要成為生活的奴隸,填飽肚子之餘,別忘了心靈也需要營養。人不能隻靠麵包生活,你的心靈需要比麵包更有營養的東西。
抗疲勞的原則
方怡在一家商貿公司負責資料處理工作,每天與電腦、複印機、傳真機打交道。陳平是一家電腦公司的軟件工程師,一天幾乎有10小時是坐在電腦前。最近他們夫妻出現了相似的症狀:易疲勞、常煩躁、視力下降、三天兩頭患感冒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球約有35%以上的人處於疲勞狀態,尤其是中年男性人群疲勞狀態者高達60%~75%。專家們指出,持續過度疲勞、長期睡眠不佳後果嚴重,既引發慢性咽喉炎、頸部或腋窩淋巴結腫痛、肌肉酸痛、多發性非關節炎性關節疼痛、頭昏、頭暈、頭痛等病症,並最終導致免疫力下降;同時不可忽視的是,還往往產生“疲勞綜合症”,使處於性功能減退、煩躁、易怒、神經衰弱等“亞健康”狀態的人日益增多。一個統計結果是,我國中年男人患重病概率比女性高2~3倍。
中年期是一個再適應的時期。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會角色上的變化進行自我調節,以更好地適應中年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年人所麵臨的、需要適應的問題是很多、很艱巨的。要對這些新情況達到和諧的適應,可從以下幾方麵做起:
一、注意培養良好的心態:加強心理修養,養成自己做心理分析的習慣。可以考慮與心理醫生交朋友,以期經常得到他們的幫助。
二、宣泄:找一種方式,將積聚在心裏的苦惱、憂愁、委屈、怨恨等發泄出來。
三、正確地評價自己:永遠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與自己過不去,把目標定得高不可攀,凡事需量力而行,隨時調整目標,未必是弱者的行為。
四、寬容:了解人性的特點,盡量寬厚地對待他人,學會諒解周圍的人和事。
五、樂觀:心理疾病與人的性格和對待外界的態度有關。所以一定要讓自己有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相信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
六、處理好事業與家庭的關係:家庭的和睦與事業的成功絕非水火不容,它們的關係是互動的,“家和萬事興,無力‘齊家’,恐怕也無力‘平天下’”。
七、豐富個人業餘生活,發展個人愛好:生活情趣往往讓人心情舒暢,繪畫、書法、下棋、運動、娛樂等能給人增添許多生活樂趣,調節生活節奏,從單調緊張的氛圍中擺脫出來,走向歡快和輕鬆。
八、要培養自己有一個寬廣豁達的胸懷:與人為善,大事清楚小事糊塗。鄭板橋一句“難得糊塗”傳誦至今,就是因為其中道出了人生至理。
九、求醫:一些大的綜合性醫院和專科都開有心理門診,專業的精神衛生醫師和心理谘詢師會給你提供專業的幫助並幫你尋求解決辦法。已構成心理障礙的還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一些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