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中年健康計劃(5)(2 / 3)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完全沒有自我的空間,生活得很累很辛苦。每天有規律地上下班,每天花多少錢,吃什麼做什麼,都是非常有計劃的那種。甚至有的為了買套房子,省吃儉用,壓力大得不得了。老覺得我不能比別人過得差,這樣無形中給了自己很多的壓力。新房子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的空間,反而成了負累,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空間,自己也變得不快樂。不過也許是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從一個旁觀的角度看來,因為追求一種物質上的固態成果而讓身體變得乏累,是不是太累了?

李女士,40出頭,十多年前從職校畢業進入一家銀行做儲蓄員。學曆不高、個性不火的她注定默默無聞,然而,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她被推到了領導崗位,成為負責人。從此,她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收入和待遇的增加是理所當然的,緊跟著出現在她生活中的是大堆繁瑣事務處理和人際糾紛的調解工作。就是8小時後,李女士也把時間交給了工作,應付客戶,她還不得不花大量的時間在酒桌上。

上任後,崗位給李女士帶來的心理壓力是巨大的,她再也不是一個普通的儲蓄員。她的文憑低,需要繼續深造,她的職位高,責任也大。為了這份責任,有時她不得不喝自己不想喝的酒,幾年下來,社會角色的多重化讓她身心疲倦,使她對曾經那麼熱愛的職業再也不敢言愛。

就這樣,李女士身心俱疲,最近總感到身體不適,不是頭暈眼花,就是心悸、氣短,總也消除不了疲勞,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她出現了更年期提前的症狀。

除非脫離工作環境,人們才可能與壓力“絕緣”。然而生存的需要、成功的需要,使人們不得不努力工作,所以別指望壓力會自行消失。

但壓力也不是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的“大山”,不妨把它拆開來分而治之。比如,別以為自己是“萬能”的,攬下所有責任。碰到一兩個月才能做好的事,別硬逼自己一夜間完成。何不為自己度身設計一個事業規劃表呢?分清遠期、中期和短期目標,便能從容應對。

如果你不能改變處境,那就改變你看處境的角度和你對處境的反應。

像李女士這樣的狀況屢見不鮮,生活中原本就有許多壓力、煩惱、困惑和選擇,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遇到壓力時,要不斷進行自我調節,力求在輕鬆愉快的情況下不折不扣地完成本職工作;碰到煩惱時,不妨換一種心態、變一種心情、換一個角度去看待所碰到的問題,也許就會發現其實煩惱每個人都有,隻是當你不屑一顧時它也就悄悄溜走了;感到困惑時,不要獨自迷茫,要多與人溝通,汲取長者的經驗,學學後輩的思維,三人行必有我師,在學習交流中一切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麵對選擇時,學會分析、明辨輕重、懂得放棄。對自己要有一個清醒的了解,需要什麼、該做什麼、追求什麼,一定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才能坦然麵對人生中的各種選擇。

美國卡內基學會的調查顯示,心理建康是所有精力充沛、事業有成者的標誌,人生活在社會上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痛苦和煩惱,要想應付各種挑戰,重要的是通過心理調節維持心理平衡。

健康小檔案

要淡泊名利,不要太過爭強好勝,不良情緒不僅會招致各種疾病,還會影響家庭關係。

別把壓力變成壓抑

印度有這樣一則寓言:兩個人麵對一杯喝了一半的水,一個人說:“我已經喝掉了半杯水。”另一個人說:“我還有半杯水沒喝。”前者的話語中,透露出的是無奈和苦澀,而後者的話語中則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