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中年健康計劃(5)(3 / 3)

人到中年,恰似那已經喝掉了半杯的水。既然剩下的那半杯水遲早要喝幹,是滿懷愁緒、戀戀不舍地緬懷已喝掉的那半杯水,還是以快樂的心態去計劃該如何享受剩下的半杯水,答案就在每個人自己的心中——可是,有不少中年管理人員在麵對自己所處的地位和境遇時,常常是以前者的心態來應對的。

不久前,北京市對200多名中年領導幹部進行的一項定向精神健康檢查結果顯示:竟有近一半的人存在精神不健康傾向,其中在外企(私企)工作者比例最高。

此次調查隨機選取了包括國家機關處級、外企(私企)部門經理和國企的部門主管以上的幹部,他們的年齡都在35歲到45歲之間。專業醫生對他們的精神狀況做了全麵檢查,發現有45%的人存在著精神健康問題,或多或少的有抑鬱、焦慮、恐懼、偏執、強迫、應激障礙和適應障礙等。在有精神健康問題的幹部中間,以外企(私企)工作者最多,比例超過了一半,其次是國企工作者——相對來說,國家機關幹部出現精神健康問題的比較少。在中年領導出現的各類精神健康問題中,抑鬱傾向最多,約占1/3,其次就是焦慮傾向。有些人還同時存在幾項精神健康障礙,需要心理谘詢和治療。有關專家認為,中年領導,其工作和家庭的壓力普遍比較大,因此,要格外注意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心態,否則會出“大問題”。

生活中,大概誰都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不良情緒。每一個人在一生中都難免受到各種不良情緒的刺激和傷害。但是,善於控製和調節情緒的人,能夠在不良情緒產生時及時消釋它,克服它,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不良情緒的影響。有時候,發泄一下不失為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一天深夜,一個陌生女人打電話來說:“我恨透了我的丈夫。”

“你打錯電話了。”我告訴她。

她好像沒有聽見,滔滔不絕地說下去:“我一天到晚照顧小孩,他還以為我在享福。有時候我想獨自出去散散心,他都不肯;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說是有應酬,誰會相信!”

“對不起。”我打斷她的話,“我不認識你。”

“你當然不認識我。”她說,“我也不認識你,現在我說了出來,舒服多了,謝謝你。”她掛斷了電話。

不良情緒產生了該怎麼辦呢?一些人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克製自己的感情,不讓不良情緒流露出來,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情緒的豐富性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我們的生活,如果缺少豐富而生動的情緒,將會變得呆板而沒有生氣。如果大家都“喜怒不形於色”,沒有好惡,沒有喜怒哀樂,那麼,人就會變成會說話、有動作的機器人了。

人之所以不同於機器,有血有肉、富有感情是一個重要因素。富有感情,人與人之間才能展開交流,才有心靈的溝通。

因此,強行壓抑自己的情緒,硬要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把自己弄得表情呆板,情緒漠然,不是感情的成熟,而是情緒的退化;不是正常人所應當有的,而是一種病態的表現。那些表麵上看來似乎控製住了自己情緒的人,實際上是將情緒轉入了內心。任何不良的情緒一經產生,就一定會尋找發泄的地方。當它受到外部壓製,不能自由地宣泄時,便會在體內發泄,危急自己的心理和精神,可能造成的危害會更大,因此,偶爾發泄一下也未嚐不可。

健康小檔案

要盡可能地以積極的心態麵對各種挑戰,要靈活、機敏、善於求助,找到生活與工作的平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