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蔬菜——蔬菜是多種維生素的重要來源,又有大量膳食纖維可以刺激腸蠕動,預防老年人便秘。
健康小檔案
老年人應按一定比例安排膳食。穀類糧食中多用小米、燕麥等粗糧、雜糧,少吃加工過精的米、麵。應選配一些雜豆熬粥、煮豆湯。多采用豆腐、香幹等豆製品。為了多攝入鈣,要盡量設法喝牛奶、酸奶,並多用海魚、牡蠣。蔬菜中多用柿子椒、油菜、小白菜、韭菜、蒜苗、茴香、香椿及胡蘿卜等。芝麻醬、蝦米皮含鈣多,各種蘑菇含維生素B2多,宜於多用,並盡量多吃大蒜等。
素食——老年人的健康之友
出生於1903年7月的魏仁知老人,家住河南省鎮平縣。老人有3個兒子,除老大在台灣外,老二在新疆,老人隨三兒子一直生活在鎮平縣城曾家街。
老人一生不吃肉食,以青菜和麵食為主,不喜油膩,有時也會吃雞蛋、豆腐等。吃飯規律,從不吃零食,也不單獨吃小灶。老人身體非常結實,一輩子也沒住過醫院。說來讓人不敢相信,老人竟然連感冒藥都沒吃過!
從科學角度看:隨著人們對科學飲食和身體健康的重視,人們已由過去的大魚大肉轉向偏重素食,因為科學證明,常吃素食不但不會產生多餘的脂肪,而且在食取自然植物食品時,完全可以攝取到維持人體生命的六大營養素,通過合理的搭配,增加取材麵就可全部取代肉類食品。自然植物食品中含有的蛋白質更是肉類的1~20倍,且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特別指出的是,人體六大營養中的維他命更是非從植物中攝取不可,其他就更不用說了。
近代食品專家以科學方法實驗出的結果,不少菜蔬中所含的維生素、有益人體的種種元素,皆遠較雞鴨魚肉為高。多吃素食不僅可預防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腸癌的發生,而且很多素食還有治療心血管病等老年性疾病的作用。如大蒜、芹菜、香菇、西紅柿、海帶、豆製品、粗糧等均對健康十分有益。這是因為,粗雜糧和豆製品中所含大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既是熱能的主要來源,也是食物纖維的來源,而食物纖維對防治上述疾病十分重要。蔬菜和水果也是素食者的主要食物,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維生素B2,能促進細胞對氧的吸收,有利於細胞修複,可增強機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並有防癌作用。此外,蔬菜中還含有鈣、磷、鐵、鉀、鎂等元素,對保護心腦血管係統、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也有重要作用。由此可知素食對人體有百利而無一害,隻要經過良好的計劃、調配得宜,即足以攝取均衡而足夠的營養。
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營養物質,沒有一種食物可以供給人們所需的全部營養,而不同食物的組合、互補,更可提高食物的營養價值,每天的主要食物要在六個品種以上,對於老人來說應多吃,如:穀類、豆類及豆製品,薯類、海藻類、蔬菜類食物,品種越多對身體越有益。另外再加每天1~2杯的豆奶來補充身體中所需鈣質,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之外正餐間的副食則多選:豆腐腦、紅棗、花生、花生糊、核桃及芝麻類食品及各種鹹甜粥、鬆軟的糕點和各式水果更為上佳。
在這裏提倡老人吃素食,並不意味著就此跟肉類食品說再見。因為動物蛋白質含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對人體利用價值高,是一種優質蛋白質,易被人體吸收和利用。而植物食品中隻含豐富的維生素、鹽類和有機酸,所含的蛋白質較低,且除油料外,脂肪含量極少,還缺少造血的微量元素鈷、錳、鐵和銅等。況且植物蛋白是永遠代替不了動物蛋白的。
長期素食,蛋白質得不到充分供給,易導致人體的營養失衡,其後果是記憶力下降、精神萎靡、反應遲鈍,使機體抗病能力降低,易促使人體衰老。臨床醫學還發現,蛋白質不足是引起消化道腫瘤和胃癌的一個重要因素。
健康小檔案
老人由於內分泌的改變和消化酶分泌的相對減少,對饑飽的調控能力較差,往往饑餓時會發生低血糖,過飽時會增加心髒負擔。尤其是淨素食的老人,由於進食的全是植物性食物,耐饑性較差,因此,應少食多餐,饑飽適度,按時進食。三次主餐的間隔時間為4~6小時,副餐放在主餐之間和睡前1小時。進餐時最好有家人陪伴,這樣有利於增進食欲,免除孤獨。對食量較小、胃納較差的老人,還可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和無機鹽製劑,如多元維生素、硒酵母片等,以滿足其營養需要。
健康飲食十錦囊
凱姆波蒂邁勒,位於意大利南部羅馬和那不勒斯之間。在那裏,90歲的老人騎著摩托車在年輕人中間穿行,或者在破曉時分的農田裏勞作,並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要不然,它怎麼能被稱為歐洲“青春常駐的村莊”呢!這裏很少有人在85歲前去世。他們經常到了90歲,甚至過了100歲,也沒有拜訪過醫生。
羅馬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凱姆波蒂邁勒人的飲食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它擁有良好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比例,而且蛋白質主要來源於像豆類這樣的蔬菜,而不是動物。所以,人體對八種必需氨基酸的需求得到完美滿足。由於肉類攝入量很低,而橄欖油等的攝入量很高,所以,他們的飲食中有害的飽和脂肪含量低,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卻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