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衰老運動
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的老年人專科,曾組織了一次老年人體能的對比考核,參加考核的有近百位70~80歲的老年人,分兩大組進行,A組為40人,B組為40多人。考核的項目包括敏捷性測試(按反複傾向跳躍法進行)、瞬間反應力測試(用垂直跳躍高度衡量)、肌體柔軟性測試(以立位身前屈程度為指標)、平衡性測試(閉目單足站立法)。此外,還有持久力測驗,對光、聲音反應的測驗等。其結果是,A組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們肌體的敏感性、運動的反應性、軀幹的柔軟性以及單純的光感性和音感性等生理功能都和60歲的人相仿。也就是說,A組老人的生理功能要比他們的實際年齡年輕10~20歲。
這是為什麼?是A組的老年人吃了什麼“靈丹妙藥”嗎?假如說有“靈丹妙藥”的話,那就是他們堅持不懈地實行了東京醫大製訂的“抗衰老運動處方”。
現在不僅在日本,很多歐美國家的老年人都在實施這個運動處方,獲得良好的效果。抗衰老運動處方的要點是:
1.廣播體操。在音樂聲中鍛煉軀體的柔軟性,每天15~20分鍾。
2.排球運動。排球運動可以鍛煉瞬間反應力,每天鍛煉15~20分鍾。
3.1200米的步行。可以培養持久力和增強肌力。每周星期一進行一次,要求10分鍾之內走完1200米,但是對於關節炎患者、腦血管意外後遺症者以及血壓高於200毫米汞柱者不必限製時間,隨意走完1200米即可,但脈搏不要超過每分鍾100次。
4.肌肉、關節的曲伸運動。通過肌肉、關節的曲伸、扭轉,可以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攣縮,鍛煉敏捷性和適應性。每周進行一次,每次1小時。任何方式都可以,如擴胸、伸展、轉體運動等。
5.傳球運動。需3人以上,由慢漸快地傳球,可以鍛煉對外界事物的反應能力,要求每日10~15分鍾。
這個處方是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而精心設計的,它不僅對老年人的生理,而且對心理,如記憶力、社會適應力以及神經係統的功能都有益處。
運動鍛煉還要講究科學性,一些常規的運動習慣不一定科學,比如人們習慣於清晨運動,但早晨冠狀動脈張力高,交感神經興奮性也較高,無痛性心肌缺血、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發作以及猝死發病也多在早晨6時至中午12時,因此應盡量選擇下午或晚上活動為妥。如在清晨健身,運動量應盡量小一些。另外,常說的一句中國古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被當做老年人健身格言,其實,飯後百步走並不科學,宜慎重行事。從近代醫學觀點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飯後百步走,因為吃飯特別是吃飽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種負荷,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科學研究證明在餐後60分鍾血壓由139mmHg下降到129mmHg,而心率上升15次/分鍾,中度運動後有些人出現了體位性低血壓,說明餐後運動對心血管係統有明顯的負麵作用。因此老年人應該避免在餐後特別是飽餐後兩個小時內進行運動鍛煉。
健康小檔案
由於生理心理文化素質各異,老年人健身運動類型應靈活多樣,注重康樂,太極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門球、做體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鍛煉方式,根據瑞典Fraedin等研究70歲以上老年人堅持每天步行30分鍾者,在男性對骨鹽含量、肺功能和上樓梯能力,在女性對肌力和上樓梯速度,都有明顯好處。
講究力所能及
美國醫學專家布蘭達曾做過一項測試,以250名年逾60的老人為實驗對象,他把參與實驗的人分為三組,其中一組人每周步行三次,每次步行40分鍾;另一組人在健身房進行同樣時間的腿部力量訓練;第三組人不做任何鍛煉。經過18個月後,沒有參加鍛煉的人有一半左右失去了部分或全部的日常活動能力;而參加鍛煉的人出現這樣情況的卻很少,他呼籲所有的老年人不可小視對柔韌性的鍛煉,因為這是一種溫柔的健身方法。
生命在於運動,老人每天的活動要有一個規律,早起早睡是關鍵,早晨做小範圍的小跑和全身運動;午間的小息;晚飯後散步。
老年人不宜選擇速度性和力量性項目,而宜選擇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氧代謝為主的全身運動項目,如散步、慢跑以及太極拳、氣功、保健操、遊泳等項目。下麵,給你介紹一些可以足不出戶的運動方式:
運動手指
雙手互擦,手指用力伸開,快速握拳,一展一鬆,直至手心發熱,刺激末梢神經,使之精神振奮,為下一步練功做準備。
揉按內關穴
用拇指指肚旋壓該穴2分鍾,力度以有酸脹感為佳。內關為人體八脈交彙之一,對調理氣息,安神寧心,和胃降逆,減輕胃病,防止心悸、心梗塞、高血壓、胸悶不適等有良好效果。
幹洗臉
雙手自下而上,自內而外反複幹洗臉36圈,可防止呼吸道感染,防止牙齦萎縮和減少麵部皺紋,使麵色紅潤有光澤。
揉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