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老年健康計劃(3)(2 / 3)

撫琴:學會拉二胡或彈琴,可以抒發個人的感情,增強意誌,還可作為一種情緒轉移的方法,來解除老人心中可能存在的鬱悶和煩惱。

棋牌:下棋和玩牌也是一種智力競賽,它能提高人們的組織分析和判斷能力,延緩老人大腦的衰老過程,但是打撲克、玩牌不宜過久,不可廢寢忘食,更不要用金錢來賭博,情緒不要過分激動,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則更應注意,以免發生意外。

健康小檔案

老年人形式多樣的興趣活動,是一種積極的休息,醫學上還把這些活動作為一種健身防病的分散療法。

老年人的鍛煉原則

一個寒冷的早晨,西城區60歲的王大爺跑著步突然昏倒在馬路邊,一位男青年剛好路過,立即叫救護車將他送到了解放軍二炮總醫院搶救,當時王大爺呼吸微弱,深度昏迷,經醫生診治並做急診頭顱CT檢查,證實為突發大量腦溢血而導致腦疝昏迷。等家屬聞訊趕到醫院,王大爺已不幸身亡。

根據美國研究結果,長期堅持低能量運動的中老年人較不參加或偶爾參加劇烈運動的人,死亡率降低2.5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癡呆的發病率減少35%,說明低能量運動也有良好的健身效果。運動時間每天可一次或幾次相加在30分鍾以上。輕度運動有餘力者可以過渡到中度,身體健康者也可以直接從中度運動開始,至於劇烈運動應列為禁忌。

老年人在鍛煉身體時應該注意以下方麵:

老年人在健身運動前應做全麵的身體檢查,以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及各髒器的功能水平,做到心中有數,為合理選擇運動項目和適宜的運動量提供依據。

每次健身運動都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和及時的整理活動。通過充分的準備活動,調動神經興奮性,降低肌肉黏滯性,克服內髒惰性,增加協調性,防止骨折和肌肉拉傷等運動性損傷現象。通過充分的整理活動,加速肌體疲勞的恢複。

宜選擇全身性的體育活動,避免某一肢體或器官負荷過重,盡量避免過分用力的動作,尤其對於動脈硬化的老人。應避免造成血壓驟然升高的動作,如:頭朝下,突然前傾,低頭彎腰動作過猛等。

經常了解健身活動後的脈搏、血壓反應,記錄健身運動前後及晨起的脈搏和血壓變化、食欲和睡眠情況等,便於進行自我監督。有條件者應當進行定期體檢。

健身運動要認真、持之以恒,隻有持久規律的鍛煉才可使身體結構和機能發生有利的變化,增強體質。

要勞逸結合,運動和休息要安排適當,根據身體反應、外界環境和條件的變化不斷進行調整。

健身運動期間要遵守正常的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注意鍛煉期間的飲食和營養,飲食以易消化、含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低脂肪為主。要控製熱量、糖和鹽的攝入量,禁煙、酒。

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就應暫停運動或減少運動量。否則會加重病情,延長病期。如果在運動中出現眩暈、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必要時呼叫急救車,切忌硬撐著或等待,以防運動誘發猝死。

健康小檔案

維持體力活動的健康效果有賴於堅持健身。一般停練幾周以後這種效果就逐漸消失了,因此必須堅持鍛煉,至於在酷暑嚴寒季節,可以暫時停練。

老年人的長壽之友

盡享天倫之樂

目前我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據有關資料表明,由於大腦功能的退化和離退休前後生活的急劇變化,老年人中85%的人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27%的人有明顯的焦慮、憂鬱等心理障礙,0.34%的人則有一定的精神分裂症狀存在,0.75%的人患有老年癡呆症。可以說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的一個重大問題,理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心理因素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老年人心理問題對老年人的健康危害極大。據有關醫療部門心腦血管專家介紹,30%~40%的常見病的發生發展與人的心理行為因素有關。被稱為老人“三大殺手”的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惡性腫瘤,其致病的因素,心理方麵的原因已超過生理原因。同時心理疾病還會誘發或加重常見老年病,如高血壓、糖尿病、胃腸功能紊亂、老年癡呆症等眾多疾病。大量實踐證明,情緒的穩定、心理的健康也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控製病情的穩定,延緩人的衰老。現代醫學已證明,消極情緒是破壞身體免疫係統的凶手,是導致身心疾病的誘因。一個不正常心理狀態的人將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頻頻給腦垂體以不安的刺激,促使它發出各種偏激過敏的信號,擾亂內分泌的良好均衡狀態,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隻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狀態,人體就有很大的抗病能力。著名保健專家洪昭光指出心理平衡對維護健康是最主要的,一個人心理平衡,生理就平衡,就很少得病,即使得了病也好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