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常說:“別人越是草率,我們越要加倍慎重。”其實,每個投資者都應該牢記這句話。在股市走高的時候,麵對大好形勢,很多投資者會失去理智,不考慮股價,不考慮股價的增長空間,不停地買進。因此,很多投資者在股價狂飆的時候以超高價格買進股票,但是這種價格是完全不符合長期投資價值的。在投資過程中,謹慎的態度可以讓投資者避免“做傻事”,草率的決策很可能讓投資者血本無歸。
“球未投出之前,我絕對不揮棒。”巴菲特是個棒球迷,他用這樣的比喻來詮釋自己的投資觀念。如果不能預測某個公司未來的效益,他是不會貿然投資的。他中意的投資企業是前景可以預測的,隻不過因為管理層暫時存在問題,或者業界市場不景氣等原因,使得公司的股價暫時降低,這就是巴菲特從不投資沒有贏利記錄的公司的原因之一。因為那些沒有贏利記錄的公司,它們的前景是無法預測的,或者說是沒有什麼好前景的。在巴菲特眼中,這樣的公司就像投手還沒有投出的球,一切都不可預期。這樣的投資風險也是無法預期的,如果情況不樂觀的話甚至會使投資者賠得血本無歸。投資市場的環境可謂風起雲湧千變萬化,因此,投資的時候一定要謹慎。
巴菲特從不盲目投資,如果沒有一定的把握,他絕對不會出手。巴菲特總是建議那些盲目出手、頻頻買進賣出的投資者,在投資前一定要做足“功課”,不要盲目投資,投資的時候一定要理性與謹慎。如果沒有好的投資對象,不如持有現金,這樣對於自己的資產更加有保障。在巴菲特看來,謹慎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應該具備的極為重要的素質。他說過:“在尋找收購公司時,我們所持的態度就像是在尋找另一半,必須放開心胸、主動積極,但不應倉促莽撞。”雖然,在投資過程中,一直持有謹慎的投資態度很難找到符合自己標準的股票,但是一旦出現這樣的股票,就足以獲得令人矚目的收獲。就像巴菲特一樣,因為具有謹慎出手的習慣,他的投資即使一年也發生不了一次,但是隻要出現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投資對象,他就準確出資毫不猶豫。正是因為這樣,巴菲特才擁有了世界“股神”的榮譽和令所有人都羨慕的巨額財富。
其實不隻是投資,生活也是一樣,每個人在做一項大的決定之前一定要謹慎。因為,有時候一個小的錯誤就會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小兒子彼得開始告訴父親自己決定做音樂人的時候,巴菲特曾經告誡兒子,做出這樣的決定一定要謹慎,因為也許這個決定將關係到他的一生。在父親的指導下,彼得思考了很多,最終他認為音樂是他一生的夢想,如果沒有了音樂,他無法想象自己的生活將是什麼樣子。聽到兒子發自內心的話,巴菲特確認兒子的選擇不是一時的衝動,音樂是兒子一生的愛好,於是開始支持兒子的事業。憑著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和出眾的才華,彼得最終成長為一名廣受人們熱愛的音樂家。
對於愛好棒球的巴菲特而言,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和打棒球很相似。投資就像是投資人揮棒,而市場上層出不窮的公司就像是投球手投出的球,揮棒前一定要謹慎,就像投資人投資前需要謹慎一樣。巴菲特說,投資者過於頻繁地擊糟糕的球,他們的收益一定會受到影響。
智慧箴言
“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是我們常聽常說的一句話,然而,在誘惑麵前是不是每個人都能保持冷靜、謹慎投資呢?在這方麵,我們應該向巴菲特學習。
時機就是成功的尾巴
巴菲特說過:“在拖拉機問世的時候做一匹馬,或在汽車問世的時候做一名鐵匠,都不是一件有趣的事。”可見,在投資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時機。經濟市場的環境可謂複雜多樣,時刻都處在變化當中,投資的時候稍微有些差錯可能就會導致慘敗。因此,把握投資的時機是投資的關鍵之一。
1969年,正是美國股市牛氣衝天的時候,很多人都“瘋狂”地投身到股市中。此時,絕大多數的投資者露出了他們“貪婪”的本性,他們對再高的股價都不害怕,一點也沒有被套牢的恐懼,紛紛相信自己的股票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但是,巴菲特卻在這個時候將手中的所有持股毫不猶豫地拋出,他的這種做法讓許多人不解,有些人甚至認為巴菲特是傻子,放著大把的鈔票不賺。但是很快,當人們還沒有忘記當年巴菲特“愚蠢”行為的時候,1973~1974年,美國股市出現崩盤,很多人賠得血本無歸。可見,投資的時候把握時機是多麼的重要!
巴菲特深知,正確的投資方法是在所有人都開始瘋狂地賣出股票的時候跟進,而不是在人們都買進股票的時候跟進。縱觀巴菲特的投資曆史,他所有成功的投資幾乎都是在股價跌到穀底的時候買入的。他的很多成功的投資案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比如,1966年熊市來襲的時候大舉買入迪斯尼的股票,1973年買入華盛頓郵報,1987年買入可口可樂等。一個聰明的投資者絕對不會跟風般地買進熱門股,因為熱門股票的股價在人氣比較旺的時候,通常都是比較高的。巴菲特的經曆告訴我們,如果想要投資一家企業,要耐心等到那家企業的股票變成冷門的時候再買入,這樣就相當於為自己買到了這種股票最大的上漲空間。
巴菲特曾經把選股比喻成射擊大象,他說,投資人要選擇的應該是一頭很大的大象。但是,在選擇到合意的大象之前,投資者首先做的就是要把自己的獵槍上好子彈,因為如果等到大象出現的時候再準備獵槍,很可能就來不及了,最後隻能看著大象在自己麵前走過而束手無策。也就是說,投資者任何時候都要準備好現金,等待投資機會的來臨。就像巴菲特一樣,在美國股市飆升的時候就大量累積現金,當股市下跌的時候就毫不猶豫地投資。正是因為把握住了投資的好時機,巴菲特幾乎每次都能賺得盆滿缽滿。
不管是在投資中還是在生活中,巴菲特都經常教育子女,做事情一定要把握好時機,時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像我國古人常說的,做事情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有時候,時機稍微一變,整個事情就完全不同了,而一旦錯失良機,原本能有一個好結果的事情可能就會演變成一件壞事。
1992年,巴菲特的大兒子霍華德辭去了行政專員一職,接受了美國決策公司(ADM)主席迪威尼·安德魯斯下屬公司副主席,以及主席助理這一工作。“這是一個很重大的決定。這可能是我一生中做出的最大的一個決定了。”霍華德說。當然,霍華德在做出這一決定之前征求過父親的意見。巴菲特認為,兒子能得到這個工作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並鼓勵兒子抓住時機,大膽做出自己的決定。
其實,霍華德的做法也是一種人生的投資。當他辭去行政專員這個被很多人羨慕的職位時,也許人們都不能認可或者理解他的做法。但是霍華德有自己的想法,ADM公司是世界上農產品、儲運和全球貿易的大型國際公司,能夠在這個公司任職,對於熱衷於農業的霍華德來說無疑是向自己的理想更加邁進了一步。對於霍華德來說,這個投資就是他投入了自己現有的工作,而他的收益則是獲得了在迪威尼·安德魯斯手下工作的機會。對於自己的“投資”霍華德顯然是很滿意的,就像他說的那樣:“能得到在他手下工作的機會,就像是一個喜歡做投資的人能夠在我父親手下工作一樣。”就像巴菲特投資股票的時候總能把握好時機一樣,霍華德也把握住了自己人生中的這次投資!
智慧箴言
正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投資一定要把握好時機,不管是商場中的投資還是人生中的投資,把握好了時機,就相當於把握住了成功的一半!
不可缺少良好的心態
在投資過程中,很多投資者往往對於市場的變化太過注重,有時候,股票市場的一個小小的變動就會在投資者心中掀起軒然大波,反映到他們的行動上也許就是急於買進或者賣出。其實,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投資者對於自己的資金的過分關注,有時候,太注重一城一池的得失反而不會得到多大的收益。股票市場稍微有些風吹草動就馬上采取相應的行動的投資者,往往賺不到什麼大錢。很多本來可以得到的收益在他們的頻頻換手中流失了,這實在是一件可惜的事情。巴菲特認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必備的一種素質就是從資金到心理上,都能為市場不可避免的波動做好準備。麵對市場的變化,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時刻都要保持鎮定,時刻保持清晰的思維。這樣,即使市場出現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也能應對自如,從容麵對。就像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說的那樣:“一個真正的投資家極少被迫出售其股票,而且他們擁有在任何時候都能對當時的市場情況置之不理的心態。”
投資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對於這一點,巴菲特有深刻的體會。巴菲特12歲那年,曾經以每股38.5美元的價格買下了3隻“城市服務”優先股,同時,他也說服自己的姐姐以同樣的價格買了那3隻股票。不久以後,那3隻股票的價格卻一路下跌到了27美元。姐姐每天都會“提醒”巴菲特,股票被套牢了,因此,巴菲特覺得壓力很大。後來,那3隻股票回升到了40美元,於是巴菲特便迫不及待地將手中持有的股票全部賣掉了。但是,扣除傭金以後,巴菲特隻從中獲得了5美元的利潤。在巴菲特將手中的那3隻股票拋掉以後,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那3隻優先股很快從每股40美元漲到202美元!這令巴菲特痛心不已,他失去了一個獲得更多的收入的機會。他的姐姐因為當初沒有和他同時拋出股票而大賺了一筆。那次的投資經曆,給巴菲特上了他人生中投資的第一課。從此,巴菲特懂得了一個道理:不要過分重視賣價,更不要隻顧眼前的小利,投資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深思熟慮以後再做決定。
巴菲特曾經告誡投資者,無論何時都不要使自己喪失準確的判斷能力,不要受他人或者市場的影響。無論市場怎樣變幻,投資者隻需要抓住最根本的東西,即對企業的清醒客觀的認識就足夠了。就像巴菲特常說的那樣:“你不可能靠著市場的風向標致富。你要記住,不要試圖弄清市場在做什麼,你隻需弄清你要理解的行業,並全神貫注就夠了。”
巴菲特的兒子霍華德也持有一些可口可樂公司的股票。有時候,巴菲特會和兒子談起投資方麵的事情,巴菲特總是會用自己實際經曆的事情現身說法,向兒子傳授投資的技巧。他告誡兒子,做投資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麵對變化莫測的市場,要能夠處變不驚。堅信自己的選擇,不跟風,不盲目,這樣才能從投資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1993年6月,霍華德成為伯克希爾公司的董事會成員,那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可口可樂公司43%的股份。在父親的長期鼓勵和指導下,霍華德已經成長為一位成熟的投資者,麵對市場中的各種變化他已經能夠像自己的父親那樣冷靜和坦然。在不久的將來,霍華德有望擔任伯克希爾公司的董事會主席,成為世界“股神”巴菲特的接班人。
智慧箴言
關於巴菲特的成功秘訣,他的兒子彼得曾經用很簡潔的一句話概括:他從來都沒有受過外界的影響和誘惑,隻是在不斷地閱讀和思考。其實,人生和投資一樣。古人常說“寵辱不驚”,這其中的深意和巴菲特的投資態度可謂是異曲同工。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就是說,在作戰中,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了解透徹,作戰百次都不會有危險。商場如戰場,而在投資市場中所向披靡的巴菲特深諳這句話對於投資者的重要意義。縱觀巴菲特的投資曆史,從伯克希爾公司到國民賠償公司、保險公司,從可口可樂到中國石油,巴菲特對於自己投資的公司都有著深層次的理解。他曾經說過:“我們的注意力在公司的賺錢能力上,從現在開始的未來五年、十年的收益,如果我們認為它們的價格跟它們的賺錢能力相比很值,我們就買,能夠這樣賺錢的公司是我們關注的,如果我們不了解,我們就不投資。我們不是說對每一隻股票都持一種觀點,我們要確定我們選的是對的,但是對於不懂的,我們就不投資。如果有1000隻股票,對999隻我都不了解,那我隻選擇我了解的那隻投資。”
不熟不做,投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自己的能力範圍,是巴菲特重要的投資理念之一。巴菲特完全讚成著名經濟學家、投資大師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一句話:“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越來越確信,正確的投資方法是將大筆的資金投入到自己有所了解的企業,以及完全信任的管理人員中。那種認為一個人可以通過將資金分散在他一無所知或毫無信心的企業中就可以限製風險的認識,完全是錯誤的。一個人的知識和經驗絕對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特定的時間裏,很少有超過2家或3家的企業值得我完全信任。”
巴菲特最了解的領域包括保險、媒體、消費品、供電、紡織等。1973年,巴菲特收購了《華盛頓郵報》大約10.6億美元的股份,成為《華盛頓郵報》股份公司的第二大股東。而巴菲特對報紙行業的愛好和了解一定程度上來自於他年輕的時候做報紙投遞員的工作,他熟悉報業經營各個環節的流程,了解《華盛頓郵報》各個部分的狀況,以及它的經營狀況。對於《華盛頓郵報》未來發展的前景,巴菲特也有很大的把握。作為《華盛頓郵報》的第二大股東,巴菲特憑著對報紙行業的了解,幫助公司在員工管理和經營策略方麵做了很多改進。因此,雖然在巴菲特購買《華盛頓郵報》的股份以後的前幾年,它的價格有所下跌,但是後來它的股價卻增長了100倍。1998年,《華盛頓郵報》的市場總值增加到27.1億美元。憑著對它全麵的了解,從那以後,巴菲特一直沒有放棄持有《華盛頓郵報》的股票,並且不斷適時地購入。2003年的時候,巴菲特的投資已經為他贏利12億美元。
“市場交易就像上帝一樣,幫助那些自助者。但和上帝不同的是,市場交易不會原諒那些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的人。”巴菲特的這句話很好地詮釋了在市場投資中“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的含義。
商場的投資與人生的投資一樣,一定要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有很全麵的了解。巴菲特經常教育自己的兒女,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對其有深刻的了解,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對自己所要做的事情不了解,就像門外漢一樣,這樣的人是永遠都不會成功的。大兒子霍華德放棄學業從事農業以後,巴菲特鼓勵兒子要多學習農業知識,多請教有經驗的人,對於土地的成分、農作物的習性都要了如指掌,這樣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從事農業之初,為了償還借父親的錢,以及積累更多的資金作為自己從事農業的經濟基礎,霍華德購買了一些股票。起初,父親指導他說,投資之前一定要對自己所投資的企業有一定的了解,對它的未來發展有一定的預期,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投資有一個穩定的收益。切忌盲目投資,因為股市的風險很大,盲目投資有時候會使自己輸得很慘。雖然投資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但是有了父親的指導,霍華德最終依靠投資獲得了比較可觀的收益。
巴菲特強調,雖然每個人的投資能力都不同,但是最關鍵的是要了解自己的投資能力,同時,要對自己投資的企業有一定的了解,“知己知彼”才能做出比較明智的投資策略,而這也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
智慧箴言
巴菲特不僅清楚自己的能力範圍,而且還非常理性,一直堅持自己“不熟不做”的原則,從不冒險去做自己不了解的事情,即使是很小的投資,如果他覺得自己對相關的領域不夠了解,他也不會去投資。這一點正是所有的投資者應該學習和努力做到的。
永遠不要虧損
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有兩條投資的鐵定律,第一條,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條,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這是巴菲特從恩師那裏學到的最重要的投資定律之一。實際上,這兩條原則的基本內涵就是,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最應該關注的不是賺錢,而應該是自己的資金的安全,即安全第一。
在投資中,遵守安全第一而不是賺錢第一的原則,實際上體現了一個投資者的投資態度。俗話說,態度決定一切,安全第一的態度就是要在投資中時刻都要以保證自己不賠錢,保住自己的本金為首要目的。相應的,在投資的時候就一定要非常慎重。在一定程度上說,不賠錢其實也是一種賺錢方式,所謂“不賭為贏”其實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