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勤勞可以彌補一切不足(1 / 3)

中國有句話叫做“勤能補拙”。勤勞是世界通用的美德,在任何一個國度裏,懶惰的人都是被人恥笑的,都是無所成就的。巴菲特創造了投資史上的傳奇,源於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從小到大,勤勞無時不在。這個優秀的品質也被巴菲特傳遞給了自己的三個子女,他們都很勤奮地做著適合自己的事情。隨著時代的發展,勞動的強度越來越小,腦力勞動則越來越大,勤勞如今已經不隻是體力上的,思想上也要勤勞,不斷開創,不斷發展。

勤勞是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高人一等的智商可能是巴菲特最大的成功要素,但是他的勤奮也不容忽視,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表示,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非常驚人,任何時候都可以專心致力於手上正在進行的工作。

巴菲特10歲讀到一本書《賺到1000美元的1000招》,他天天讀,1000招倒背如流。他也始終牢記作者的教導:行動,行動,再行動。巴菲特撿高爾夫球,撿廢紙,不斷尋找各種賺錢辦法,最終找到了送報這個最適合他的工作,在14歲時達成了人生的第一個財富目標:1000美元。小巴菲特的致富秘籍是什麼呢?答案是勤奮。所有成功最根本的一項就是勤奮,沒有勤奮,再聰明,再有天賦,都沒有用。隻有十二三歲的小巴菲特,每天早上五點鍾天不亮就起床,去坐第一班公交車到威斯切特社區送郵報。如果他晚到了,好心的公交車司機會多等小家夥一會兒。他的公交月票卡編號總是001號,因為他總是第一個去買。下午放學後,再坐公交車回家,騎上自行車,到春穀社區接著送晚星報。每天兩趟,風雨無阻,一天要送500多份報紙。小巴菲特報紙越送越老練,生意也越做越精。送報時順便推銷日曆,還會問人家有沒有過期的雜誌,他幫忙回收。當時紙張緊缺,有些人把舊雜誌扔在樓梯拐角,巴菲特就拿走順便義務做清潔。賣廢紙之前巴菲特會一本本檢查雜誌上的標簽,看什麼時候訂閱到期,然後記在一個本子上,這是摩科崔爾出版社雇他做推銷員專門發的記事本。他一戶戶做好清楚的檔案記錄,一看哪一戶訂期快要結束了,就去敲門推銷新雜誌。推銷出一份雜誌,可比送一天報紙掙的錢多。

在早期的投資活動中,巴菲特經營著11個合夥公司、超過100個投資者、接近400萬美元的資金。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巴菲特仍承擔事無巨細的工作,從打字、記賬到申報稅收、儲蓄本息,不知疲倦,隻是在想起來的時候才到咖啡館胡亂打發一頓飯。

1962年,巴菲特以每股7.6美元的價格買下了位於馬薩諸塞州的一個成衣製造廠,這就是目前大名鼎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前身。從1956年至1969年的13年間,他取得了30.4%的年平均收益率,遠遠超過同期道·瓊斯指數8.6%的年均增幅。在這13年間,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了5次,而巴菲特的合作投資公司則從未曾虧損。這幾乎可以稱之為“奇跡”的投資業績來源於巴菲特勤奮的工作。他無時無刻不在工作,每天早上下床之前就在盤算如何賺錢。在投資迪斯尼公司前,他會一個人穿著格子西裝帶著公文包去看動畫電影,隻是為了了解票房情況。周末他與老朋友芒格各自帶著家人去迪斯尼樂園,當孩子們玩得興高采烈時,兩人則從財務的角度對每項娛樂設施進行逐一分析。如此勤奮地工作又怎能不會成功呢!僅6年的時間,巴菲特的合作投資公司的規模就超過了恩師、老一輩華爾街投資聖手格雷厄姆,且在轉瞬即至的低迷期毫發未損。以後的故事眾所周知,在47歲時,巴菲特已實現了他的一切夢想,他此時的身價高達7200萬美元,而他所經營的公司市價已達到1.35億美元,他是3家公司的CEO,成功買進和賣出了許多公司的股票,他最初的合夥人也大都成了超級富翁。

子女們也繼承了巴菲特勤奮的優點,各自為了自己的事業努力拚搏,不畏艱險,勇敢前行。女兒蘇茜雖然是一名家庭主婦,但絕不是標準的家庭主婦,她積極地和父親一起進行各種公益事業,運作自己的基金。

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學業上,勤勞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動力,很多名人取得的學識與其勤勞苦學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了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複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韋編三絕”這句成語就是用來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精神的。還有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打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係在房梁上,隻要一打瞌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曆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曆史上這些名人之所以取得成就,受人尊重,與他們勤奮好學是分不開的,“書山有路勤為徑”,貪圖安逸,性情懶惰的人是無法取得這樣千古傳頌的成就的。

智慧箴言

勤勞樸實、勤奮刻苦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世界範圍內衡量人的品質和成就的統一標準。天道酬勤,上天眷顧勤勞的人,成功也親近勤勞的人。一把鑰匙開一扇門,但勤勞卻是開啟事業、學業、財富、智慧等成功之門的萬能鑰匙。

總是比別人多付出一些

巴菲特小時候靠做報童賺得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其實報童這份工作與巴菲特後來此事的投資業相比是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簡單工作,可恰恰就是這樣的一份工作,教會了他很多的道理,人要學會思考、要懂得與人打交道,還有就是要勤奮,比別人多付出一點點,就會在一點點的付出中增加一點點的成功。巴菲特做報童時每天要走5條線路遞送500份報紙,主要是投送給公寓大樓內的住戶,報紙有《華盛頓郵報》和《時代先驅者報》。

送報紙的時候,巴菲特通常在早上5:20出發,坐上開往馬薩諸塞大街的公共汽車。有幾次,巴菲特病了,他的母親不得不代替他去送報紙。“取報紙、送報紙對他來講真是太重要了。任何人都不敢碰他放錢的抽屜,一個硬幣都不能動他的。”他的母親說,“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時間從顧客那裏收費,他發明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出售雜誌訂閱的方案。他從被丟棄的雜誌上撕下帶有產品有效期的不幹膠貼紙,把它們歸類,然後在適當的時間請顧客從中選擇要續訂的刊物。”也許沒有人會想到,就是這些薄薄的報紙,在半年內一共給巴菲特帶來了1000多美元的收入。

在很多孩子還隻知道玩耍的時候,青少年時代的巴菲特就從事了很多種職業,銷售飲料、雜貨店小夥計、送報員、高爾夫球童以及股票推銷員等,他甚至還開了兩家公司專門從事二手彈子機出租生意和出售二手高爾夫球,而且還用自己賺來的錢買了40英畝的土地成了小地主。早在9歲時,巴菲特就開始擺攤賣飲料,而且從通過統計自動售貨機裏各種飲料的瓶蓋數,來推斷哪種飲料更受歡迎。就是通過比別人多付出一些,這些不同種類的生意給巴菲特帶來了不菲的收入,同時也進一步堅定了他未來從商的信心。他極度信賴數字,所有的決策都依賴於數字的推斷。中學時期,他在商業和投資領域的天才已經被人們廣泛關注。在畢業紀念簿上,老師和同學們給他的評語是“喜歡數學,是一個未來的股票經紀人”。

投機取巧的人會看不起多付出的行為,巴菲特是個穩健的投資人,因此他是絕對不會投機取巧的。他懂得付出越多機會越多的道理、霍華德、彼得,還有蘇茜,三個孩子也學到了這個真諦。尤其是霍華德,從事的工作異常艱苦,連巴菲特都不得不承認這一點,但霍華德工作總是非常勤奮,做得比別人要多。我們平時的工作也是如此,剛剛參加工作從事的都是一般性的職位,隻有在工作中不斷地通過比別人多做一點點以體現出自己的能力,最終才會獲得重用。因為你每多做一點,就能夠多一次顯示自己是否勝任的機會。多付出一點點,得到的回報是強化了你的技能、增加了你的學識、獲得了可以勝任更重要工作的經驗等。

那些有著更高勝任目標的人,總是願意多付出一些。一位哲學家問他的弟子知不知道南非樹蛙的故事。哲學家說:“你可能不知道南非樹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你可以每天花5分鍾的時間來查閱資料。這樣,隻要你持續不斷地每天花5分鍾的時間查閱相關資料,5年內你就會成為最懂南非樹蛙的人,成為這個領域中的權威。到時候有人就會邀請你,聽你對南非樹蛙的講解。”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距,其實並不像大多數人想象的那樣有一道巨大的鴻溝。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距體現在一些小事情上:每天比他人多做一點點,每天花5分鍾的時間查閱資料,多打一個電話,在適當的時候多一個表示,多做一些研究……再看看你身邊的同事、同學、朋友,你會發現,做得好的往往是懂得付出、願意付出的人。每個人都是很平凡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並不大,在同一起跑線上起跑,跑在前麵的不是一下子就到了前麵,而是一步一步超越的,當落後者發現差距時,這個差距就已經很大了,再想奮起直追就很難了。跑在前麵的人,僅僅是因為他們願意每天都多付出一點點,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所反映出來的差距或許不大,但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到最後的差距就很大了。因此,每天多做一點點,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改變自己。

智慧箴言

隻要你每天多做一點點,每一天都是一個階梯,一個進步。培育多付出一點點的心態、堅持多付出一點點的精神、養成多付出一點點的習慣,每天能讓自己進步一點點,它最終必然會結成豐碩的成果,並給你以加倍的回報。

努力總會有收獲

隻要付出努力,總會有所收獲,巴菲特成功的秘訣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早在小的時候,巴菲特就顯現出了這樣的勁頭。十二三歲的時候,小巴菲特開始做起了報童,送報是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讓他掙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是他股市第一桶金的投資靈感來源,是他後來成為世界首富非常關鍵的第一步。當時報紙是訂了先送,到了月底再由送報的人收費。挨家挨戶收費,早上太早人家沒起床,白天來收人家可能外出不在。巴菲特想了一個辦法,到了收費那幾天,就在前台放個信封,訂戶路過時可以順便交費。當時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公寓裏的租客流動性很大。有幾次訂戶錢沒付人就搬走了,去哪裏了誰也不知道,錢隻能由送報的小巴菲特墊付,這可讓愛財如命的小家夥非常痛心。誰最清楚哪些人將要搬走呢?是開電梯的女服務生。於是小巴菲特就給女服務生一些小費,一聽說誰要搬走就馬上通知他,他趕緊上門收費。有一次《休斯敦郵報》的女老板霍比夫人也欠了報費沒交,小巴菲特很生氣:別人交得遲了,可以理解,你我可是同行啊,你們家幾代人都是做出版生意的,你自己就有一家報社,最清楚我們這些送報的風裏來雨裏去有多麼辛苦了,最不應該欠費了。小巴菲特打電話留言,托前台服務生傳話,給她門口塞紙條,用各種各樣的方法提醒她付費,都沒有用。小巴菲特急了,一大早六點,砰砰砰敲開了她的房門,把收費的信封往她眼前一舉,她隻好乖乖付錢。小巴菲特當時還是一個十分害羞的小男孩,但誰要是欠了他的錢,再大的名人,他都會一點也不害羞地上門索要。這是我該得的錢,一分也不能少。有一次在股東大會上,有人問巴菲特,小孩子要學習投資,最好從什麼事幹起?巴菲特建議:“從送報紙開始,也許是一個好主意。”現在已經是新世紀,新時代,可以通過多種手段獲得資訊,但巴菲特是從他個人的經驗說的,其背後的意義是告訴大家,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就會向成功邁進一小步。

上學的時候,巴菲特也是一個非常努力和用功的孩子。1937年夏天,巴菲特進入羅絲黑爾小學上學。他非常聰明並且勤奮刻苦,他可以就美國城市人口問題滔滔不絕地談上半天,他因學習成績優異而跳了一級。所有了解巴菲特的人都能意識到他自身所具有的努力做事的非凡能力,但在巴菲特取得人們所公認的成功之前,那些與他隻有泛泛之交的人卻不會留意到這一點。巴菲特的事例提醒人們,他是一個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人。

巴菲特後來對子女的要求也是如此,讓他們自己去努力爭取,三個子女沒有任何“富二代”的優越感,巴菲特也幾乎不給他們零錢花,即使是創業也是借款給子女,而且要付利息。不依靠父輩,自立自強是巴菲特教給子女的生存之道,三個子女很爭氣,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我國曆史悠久,名人輩出,縱觀他們取得的成績,無不與努力有關。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裏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裏,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裏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有一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裏,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而宋濂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智慧箴言

有句歌詞為:“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人們或多或少都有走捷徑的心理,但捷徑並不是常理,也不常在,努力拚搏才是人生的主旋律。

成功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

巴菲特在投資界的名頭很大,這也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巴菲特曾經多次表示,每個投資人都要有一張終生重大決定卡,卡上隻打二十個洞就足夠了。巴菲特說,幾個正確的重大決定為他奠定了事業成功的基礎。巴菲特做過幾個錯誤的小決定,如果不是因為在正確時機做了幾個重大投資決策,恐怕他也隻會取得比一般人稍微好一點的成績。這幾筆大規模的投資包括美國運通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可口可樂。他在1994年的伯克希爾年會上表示,他要找的是稻草堆,而不是稻草堆裏的針,提前做好準備,試著每年都能想出一個轟轟烈烈的大點子。

成功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巴菲特曾經給想在股市中掙大錢的年輕人提出忠告:先準備足夠的會計知識,因為會計是一種通用的商務語言,通過會計財務報表,你會發現企業的內部價值,而衝動的投資人看重的隻是股票的外部價格。不要急於購買某個公司的股票,在這之前應該多了解這個公司的情況。雖然有時候不能親自去公司總部考察,但你可以給他們打電話進行了解,並認真閱讀公司的年報。巴菲特認為,如果一個公司的年報讓你看不明白,這家公司的誠信度就值得懷疑,或者是在掩藏什麼信息,故意不讓投資者明白。

巴菲特非常善於抓住機會,並且善於提前做好準備。巴菲特認為,當金融海嘯來臨時,現金在手想買什麼股票就能買什麼。因此他在投資生涯中總會保留一些實力,平時要備足資金,以便在股市下跌得厲害時有充裕的資金實現任何交易,為可遇而不可求的抄底機會做準備。

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曆史上出現了第一個“黑色星期一”,當天道·瓊斯工業指數下跌了508點。正是從這時候開始,巴菲特看到他一直看好的可口可樂公司進入了價值投資區域,這才開始了大筆買入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前期準備。實際上,幾十年來可口可樂公司在巴菲特眼裏一直是隻優秀的股票,該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發生的巨大變化,巴菲特更是曆曆在目。既然如此,巴菲特為什麼不早投資該股票呢?這就是他在提前做準備工作並隨時等待時機的到來。1987年的美國股市暴跌,正好給巴菲特創造了一個良好的買入機會。當時的股市暴跌在其他投資者眼裏幾乎是一場災難,隻有巴菲特例外。當大多數人都不看好可口可樂公司股票,認為該股票的市盈率、股價與賬麵價值比率、股價與現金流的比率相對來說都處於高位時,巴菲特開始了他的大手筆買入。1988年巴菲特開始買入可口可樂公司股票,並且於1989年繼續買入,購買了8340萬股可口可樂公司股票。到1989年年末,可口可樂公司股票在伯克希爾公司普通股投資組合中的比重高達35%。這充分顯示了此時此刻巴菲特對這隻股票的信心和決心。“成功永遠屬於有準備的人,”巴菲特說,“投資前的準備越充分,失誤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