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管好身體——做個好漢子,男兒當自強(3)(2 / 3)

當然,外部作用對生命的影響也是不可輕視的。首先,正確的飲食有利於我們的身體健康。拿破侖·希爾曾告訴他的讀者:“如果你想健康,隻能吃七分飽。”現代許多醫學實驗都證明:“要想延長壽命,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食物的攝取量。”洛杉磯大學雷·奧爾福德教授首次從老鼠身上獲得了“饑餓能使青春常駐”的科學證明。奧爾福德教授認為:“人類采用這種‘青春常駐’飲食法可以活到120歲,而且精力充沛。減少營養,據我所知,是溫血動物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唯一途徑。”此論點同樣適用人類。

其次,鍛煉對於保持身體健康,青春常駐必不可少。醫學證明堅持鍛煉身體的人要比不常鍛煉的人平均年齡要高出十幾歲。堅持科學的健身鍛煉。科學適度的體育鍛煉是延長最佳年華,增強體質的最佳方案。運動是健身的法寶,很早以前,體育運動就被作為健身延年、預防疾病的手段。有人說:“當你煩惱時,多用肌肉,少用腦筋,其結果是會令你驚訝不已的。”不信,你不妨試一試。

第三,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培養良好的習慣。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學習,還會影響我們的健康。據我國的有關專家、學者曾調查表明,目前,對人們健康的威脅:10%來自病菌,10%來自遺傳因素,30%來自環境,50%來自人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世界衛生組織指出:人的健康長壽取決於自己,健康的生活方法使人增壽,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折壽。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健康長壽的“銀行”,是健康的自我投資。

真心話:

把握全部年輕的妙方,不僅應從心理上去把握,還不可忽視外部條件的影響。弗蘭西斯·培根曾這樣說過:“養生是一種智慧,非醫學規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觀察的基礎上,找出什麼對自己有益,什麼對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品。”可見,如何把握生命不言而喻,生命本就把握在你自己手中。

9.突破生命的極限

在現實生活中,你的健康可能會受到許多外部力量的影響。然而,不論受到哪一方麵的影響,你都應清醒地認識到,自己還活著,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你應該嚐試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去突破生命的極限。

培根說:“人的肉體和精神之間確實有著關聯,造物主在其中一方麵出錯,她會給予另一方麵以冒險的勇氣。”因為正是那些內外的因素,不斷在時刻地激勵人們,去挑戰,去戰鬥,去解放自己。

羅斯福是美國連任三屆坐在輪椅上的總統,他說:“我本是體弱多病的孩子,因為能夠注意鍛煉身體就日趨健康,精神便日漸充沛,所以做事必能達到目的。”這不僅是健康的偉大創造力,還有他那充滿成功的信念。《聖經》的有關章節中曾提到“最實用的成功經驗”,那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心能夠移山”。可是真正相信自己能移山的人並不多,結果,真正做到“移山”的人也不多。“希望”不等同於“信心”,你無法用“希望”來移動一座山,也無法靠“希望”來實現你的目標。但是,拿破侖·希爾告訴我們:隻要有信心,你就會贏得成功。信心是成功的秘訣。拿破侖曾經說過:“我成功,是因為我誌在成功。”如果沒有這個目標,拿破侖必定沒有毅然的決心與信心,那麼“法蘭西第一帝國”也會與他無緣的。

信心的力量是驚人的,它可以改變惡劣的現狀,造成令人難以相信的圓滿結局。拿破侖·希爾認為:“信心是不可能‘這一毒素的解藥’。有方向感的信心,可令我們每一個意念都充滿力量,當你有強大的自信心去推動你的成功的車輪,你就可以平步青雲,無止境地攀上成功之嶺。”克服眼不能看,耳不能聽,嘴不能說三重痛苦,終於致力於社會福利事業,被稱為“奇跡人”的海倫·凱勒成功的一生,無疑是這句話的最好的印證。

海倫在19個月大的時候一場疾病使她變成了又瞎又聾的小啞巴,殘疾的她在家庭教師安妮·沙莉文女士的教育下,不僅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用打字機著書和寫稿,並作為第一個受到大學教育的盲聾啞人,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她雖然是位盲人,但讀過的書比視力正常的人還多,而且她還著了7冊書,她比正常人更會鑒賞。這個克服了常人“無法克服”的殘疾的人,其事跡在全世界引起了震驚和讚賞。

對此,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評價說:19世紀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侖和海倫·凱勒,因為他們都是憑借自己“信心”突破了生命的極限,獲得了常人無法獲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