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積累豐富的學習能力——學習是成長的加油站(1)(3 / 3)

“讀書讀熟十頁,看應看書十頁,習字一百,數息百入,記過隙影(即日記),記茶餘介談一則,右每日課,逢三日寫回信,逢八日作詩古文一藝,右月課;熟讀書:《易經》、《詩經》、《史記》、《明史》、《屈子》、《莊子》、《杜詩》、《韓文》、應看書不具載。”

另外,他還為自己製定了十二條讀書規矩:

1.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裏;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2.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念來複之仁心,正位凝命,如卵之鎮;

3.早起:黎明即起,醒後不沾戀;

4.讀書不二:一本書沒看完時,絕不看其他的書。

5.讀史:丙申講二十三支,每日點十頁,間斷不孝;

6.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做養病;

9.日知所亡:每日記茶餘偶談二則;

10.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眈著,最易溺心喪誌;

11.作字:早飯後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做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12.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1871年,曾國藩的身體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但就是在這一時刻,他仍不忘寫箴言以警示和鞭策自己。這幾句話語是:“禽裏還人,靜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極樂生。”他認為“暮年疾病、事變,人人不免”,而讀書則貴在堅持,並在讀書中體味出樂趣。因此,在2月17日,他自己感到“病甚不支,多睡則略愈,夜間偶探得右腎浮腫,大如雞卵”。這確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但他卻不為所動,依然如往日一般照讀不誤。疾病纏身,這已是難以擺脫的困擾,“前以目疾,用心則愈蒙;近以清氣,用心則愈疼,遂全不敢用心,竟成一廢人矣”。但藥療不如讀書,他離開了書就是一個廢人了。

1872年3月2日,曾國藩的老病之軀已如風中殘燭了。這一天,他“病肝風,右足麻木,良久乃愈”。3月5日,前河道總督蘇廷魁過金陵,曾國藩出城迎候,出發之前閱《二程全書》,迎接途中,“輿中背誦《四書》,忽手指戈什哈,欲有所言,口噤不能出聲”。身體已經虛弱至此,但他卻還在每日苦讀《二程全書》。但他接連在日記中發出感歎:“近年或作詩文,亦覺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暈、目疾、肝風等症皆心肝血虛之所致也。不能溘先朝露,速歸於盡;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應盡之職。苟活人間,慚悚何極!”他自知油盡燈枯,將不久於人世,便抓住生命最後時光做自己最喜愛的事——讀書。就是這樣,他至生命最後一刻依然學習不止,在理學的探究與修養的提高上,可以說他為自己畫上的是一個完滿的句號。

曾國藩一生的成就源於其苦讀,正是他一生的學習不倦,方成就了他多方麵的輝煌。

真心話:

學無止境,學習與人生同在,隻要活著,你就要不斷地學習。

3.學習與成就事業關係最密切的學問

學貴有所專,世間之學問博大精深,即使窮一生之力也無法全部學到,你也沒有必要見什麼學什麼,但有些與你一生成就緊密相連的學問你卻必須掌握。

專家指出,與一個人事業的成就關係最密切的學習內容有以下幾方麵,你在日常的學習中應加以重視。

1.智力學習

智力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智慧和聰明。它是保證人們有效地進行認識活動的那些比較穩定的內在心理特征的有機結合。一般說,在你這個年齡段需要培養的智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注意力5個方麵。

觀察力是智力活動的門戶。觀察力的培養對你的學習成才十分重要。但觀察力的培養並非輕而易舉。在觀察力的學習與培養過程中,你既要學會觀察事物的全貌,又要學會觀察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既要觀察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又要觀察事物發展的各個階段;既要觀察事物的相似之處,又要觀察事物的細微差別;既要觀察事物比較明顯的特征,又要觀察事物比較隱蔽的特征。世界著名作家莫泊桑說過,要使自己對事物有更深的洞察力,“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間很注意地去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

記憶力是智力活動的倉庫。人們智力結構中的諸要素都離不開記憶力。培養記憶力,首先是要增強記憶力的敏銳性、正確性、持久性和備用性;同時也應當借助思維的幫助,通過思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建立起必要的聯想,這是通向記憶的堅實之路;還要正確對待遺忘,一方麵要掌握遺忘的規律,同遺忘作鬥爭;另一方麵隻有遺忘掉那些不必記住的東西,才能牢記那些必須牢記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