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學會調節心理——心理疾病更可怕(3)(1 / 3)

父子之間也是可以進行平等溝通的,你的心聲可以告訴爸爸聽,爸爸也一定會盡量地去理解你。所以,你最好還是不要用逆反心理來麵對一切,因為這會嚴重危害到你的成長。

7.嫉妒心理要不得

嫉妒心理是一種破壞性極強的病態心理,對生活、人生、工作、事業都會產生消極的影響,正如培根所說: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

嫉妒是人類的一種普遍的情緒表現。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孩子也不例外,我們常看到兩三歲的孩子看到媽媽抱起別人家的孩子,他就會很快地跑過去,叩叩他的頭,或抓他的腳,想把那個孩子支開,並且會立即要求媽媽抱自己。雖說嫉妒是一種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緒反應,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采取聽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態度。因為常常的嫉妒反應情緒,會演變為人格的一部分。另一方麵,你如果嫉妒心過強,也容易受外界的刺激,而產生諸多不良情緒,不僅影響進步,而且對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盧剛事件,可能你並不陌生。盧剛的學習成績一直十分優秀,他於1986年赴美留學,據說他的博士資格考試成績創下了愛荷華大學的紀錄。就是這樣一位優秀的學生,他的行為卻讓人倍感震驚。

那是1991年11月1日下午,美國愛荷華大學的物理大樓三層的一間教室內,幾個教授和研究生正在進行有關天體物理的討論。3點30分左右,一直參加討論的中國留學生盧剛突然從口袋裏掏出一把手槍,首先對準自己的導師葛爾茲開了一槍,葛爾茲教授應聲倒下。接著盧剛又不慌不忙地對準旁邊的史密斯教授開了一槍,史密斯教授也倒在血泊裏。盧剛把槍對準了自己的同學山林華,隻聽到“呼”的一聲槍響。當教室裏的其他同學被嚇得目瞪口呆、驚慌失措的時候,盧剛匆匆離開了教室,跑到係辦公室,一槍擊斃了係主任。然後又走進行政大樓,向副校長開了一槍。最後的一聲槍響,他是對準自己的。

盧剛的這次行動,顯然是精心策劃的。然而他作案的動機,竟簡單得讓人難以置信。他認為葛爾茲教授在畢業論文答辯時有意刁難他,致使他沒有取得博士學位;另一個原因是,晚來一年的山林華不僅受教授的青睞,而且還比他早拿到博士學位。最讓他嫉妒並難以容忍的是,山林華還得到了他渴望得到的競爭優秀論文榮譽獎的提名。

麵對這樣慘痛的事件,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希臘的一位心理學家曾說:“嫉妒是一種十分自然的反應,每個孩子都會有嫉妒,孩子的嫉妒心從很小的時候就會有反應,引起孩子嫉妒的原因極多,在很多情況下,這種嫉妒會達到折磨人的程度。”當然,嫉妒的範圍也是很廣的,包括嫉妒人、嫉妒事、嫉妒物。手段也多種多樣,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蜚語進行惡意中傷,有的付諸手段卑劣的行動。實際上,嫉妒心本身就是一種自私的表現,會使人在處理問題時完全以自己為中心、情緒化反應強烈、自控力差、缺乏理性,很難對事情的利弊做出恰當的判斷。嫉妒對個人、集體和社會均起著耗損作用,是一種對團結、友愛十分不利的情感。這種缺點如果保留到長大以後,那麼你就很難協調與他人的關係,很難在生活中心情舒暢。

真心話:

嫉妒是一種消極、有害的心理。它會破壞人際關係,傷害同學間的友好感情,甚至會由於攻擊情緒的發泄而造成悲劇。你應該努力擺脫嫉妒的糾纏,培養寬闊的胸懷。

8.趕走抑鬱症,做一個快樂的大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