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說到要做到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為他們以自已做不到為可恥啊。”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像古代人一樣說話要經過頭腦思考,不能想什麼就說什麼,你對別人的許諾一定要做到。如果你不能做到或沒有把握做到的話,就不要說出來,那樣會降低你的誠信度。
“說道做到”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人們總是用這個四個字來作為君子的評判標準,衡量一個人的德行時,“說道做到”也是最基本的一項。所以,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男人,“說道做到”是最基本的行事準則。
誰都知道,說比做容易,尤其是孩子,對自己的能力還不是很了解,常常會做出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姿態口出狂言,根本不計後果,這並不是孩子沾染了惡習,而是他們根本不懂得為自己的話負責,家長們往往覺得這些並沒有什麼,因為他們還小,隻是說一說玩的,等長大了自然就會明白,其實不然,江山易改,秉性難移。
做為孩子,說了不做,不會產生什麼嚴重的後果,沒有人追究責任。但是,成年之後,依然如此,就會失信於人,沒人願意再相信你,沒有願意與你合作,別人甚至拿你當騙子看。
誠信就是一種無形資產,它會帶給你財富,它會帶給你朋友。尤其在現代社會,人際關係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人際關係仿佛是柏油馬路,而糟糕的人際關係便是馬路上的石頭土塊,沒有誠信的人,別人對你隻能是敬而遠之。
案例——
這天,8歲的南南放學回來,把書包一拽,就躲到自己房間生悶氣,爸爸見狀趕緊過來問兒子咋回事,孩子厥著小嘴不說話,爸爸也生氣地說:“不說,你就不說,我還沒時間陪你呢。”說完轉身要走,兒子這時甩出一句:“他們都不理我了。”“誰呀?究竟咋的了?”爸爸追問道。
南南說,班上的一些小夥伴們對自己越來越疏遠,放學的時候也不再等他一起回家,玩兒什麼遊戲也不樂意帶他,自己一下子被孤立起來,於是感到非常鬱悶,隨後他像爸爸道出了原委……
前幾天,大家在一起玩耍時,南南答應過幾天給大家每人一輛坦克(玩具坦克),然後大家玩坦克大戰。此後,那幾個孩子天天向他要坦克,由於家裏沒有那麼多坦克,沒法兌現承諾,就一推再推,最後大家感覺上當了,都說他撒謊騙人,說話不算數,於是都不願意和他玩了。
南南氣憤地對爸爸說:“那幫笨蛋,說什麼都當真,竟然還傻傻的來質問我為什麼說話不算數,隨口說的,當然不可能算數了,不和我玩兒算了,我才不稀罕……”
看著南南生氣的樣子,爸爸不禁皺起了眉頭,以前一直覺得,反正是小孩子,說話不算數,也不會有人和他計較,沒成想,這竟給孩子帶來這麼大的困擾,心中很是懊悔。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1.家長要為孩子作出榜樣
案例中的孩子,說到沒有做到,承諾不兌現,自己言而無信,卻還指責他人,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孩子已經到了是非不分,好壞不明的程度,這一現象的始作俑者正是孩子的家長。
可以看出,兒子之所以可以隨意撒謊,說到做不到,這很大原因是源於家長的漠視,甚至是家長的自身對孩子的直接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人對自己的承諾總是能履行諾言,而另一些人卻相反,對別人說的話就像兒戲一樣,一下子就忘記了。我們要教育孩子說到做到,自己就要做一個盡自己本分的人,對親人或朋友都應該說到做到。
說到做到往往成了一句口號,在家庭教育中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家長的承諾往往變成了“空頭支票”。究其原因大致有三點:一是,有些家長隻是順嘴說著玩,完全沒當回事。二是,有些家長覺得小孩子記不住那些事,早就忘了自己的承諾。三是,有些家長確實很忙,抽不出時間陪孩子,或者因為錢的緣故沒有能力實現自己的諾言。但家長可想到,這種隨意開“空頭支票”的做法,非常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案例中的南南就是這樣的例子。
有一個孩子在他的一篇作文中寫道:期中考試他的數學考了100分,爸爸答應送給他一輛自行車,結果因資金緊張而“流產”。還有一次期末考試,他語文考了95分,媽媽答應他去吃肯德基,結果又沒有兌現。爸爸、媽媽,你們總教育我別說謊,可你們為什麼總不兌現自己的諾言呢?
仔細想想孩子的話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現在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習慣經常給孩子一些承諾。這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奏效,但家長往往在達到目的的時候,常把自己的承諾忘得一幹二淨。家長也許隻是順嘴說說,但孩子是認真的,不兌現諾言的結果是教會了孩子不誠信,使孩子學會了答應別人的事情可以不去做。
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雖小,但他卻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他們對父母承諾過自己的事情,常是個有心的“收藏家”,家長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尊重孩子,答應孩子的事就要做到,如果兌現不了,應及時給孩子解釋,向孩子道歉,讓孩子有一種被人尊重的感覺,使他幼小的心靈不受傷害。
其次,家長要做孩子的表率。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效仿的主要對象,家長言行一致,表裏如一是確立家長在孩子心目中主導地位和權威的重要因素。若父母總是欺騙孩子,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對家長失去信任,雙方沒有了信任,還談得上什麼教育的有效性呢?
所以,要想讓你的兒子說話算數,首先你要說到做到,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2. 言行一致家長才有威信
如果家長言行一致,說得好,做得也好,那麼就會得到子女的尊敬,教育的效果也會好;如果家長的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那麼不但沒有好的教育效果,還可能有更壞的影響。
既然許諾了孩子,那麼家長就一定要履行諾言,不能言而無信,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認為父母不可信任。如果實在是無法履行,那麼一定要給孩子說明情況,講明道理,而不是讓孩子覺得,父母隻是說說而已,是欺騙。這樣的後遺症恐怕會很多!
如有的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可能很氣憤,表示再犯我就打你,下次,孩子一不小心又犯了,家長還是那句話,這回孩子心裏有了底,原來隻是嚇唬而已,那麼他就有犯第三次、第四次的可能。所以家長不僅對獎勵要兌現,對懲戒也要兌現。言行一致的父母才能取信於孩子。
威信就是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一種信任感,這不是說教或者是打罵的方式能建立的,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在家庭教育中,我們要恪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則,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說到做到的,從而能夠自覺地聽從父母的指令,接受對他的要求。
但父母對孩子的許諾要把握分寸,不該答應的事,一定要堅持原則。比如,孩子吃飯、穿衣等自我服務性的勞動,或幫家裏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是孩子應該承擔的義務,不要對他許諾獎勵什麼。家長做不了的事也不要瞎吹牛,否則會不好收場。
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是做人的基本原則,家庭生活的各個方麵都包含著教育的因素,為人父母者,其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家長率先垂範,在各個方麵為孩子做出榜樣,從而使孩子們在幼小的心靈中逐步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倫理規範,逐步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美醜、善惡的能力。
所以,麵對孩子,父母不要輕易承諾,但一旦說了,就要說到做到。否則,你的話以後孩子不會再聽。“狼來了”的故事能講給孩子聽,而不能做給孩子看。
3. 年幼不是孩子放縱的理由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好。”意思就是,不管在什麼時候,父母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在別人眼裏再普通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寶貝。因此,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短處的時候,往往采取放任的態度,總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小,不足以對孩子造成危害。
可是孩子的年幼,不應該是放縱他的理由,也正因為孩子年幼,才更應該更好地約束孩子,讓他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好的品行,為孩子將來奠定好基礎。案例中的這位爸爸如果不是放縱孩子,兒子也不至於像今天這樣。
我們都清楚培養好的品質,關鍵在於兒童時期,尤其是小學階段,這是孩子接受外部信息,與外部溝通的一個重要階段。這時期的孩子,不再整天纏著父母,而是不斷地和社會上的其他人接觸,他們初涉人際關係,是人際交往的摸索階段。良好的習慣,會讓孩子順利的交到朋友,對孩子的身心起到積極的作用,而壞的習慣,會拉開孩子與他人之間的距離,對孩子造成一定的負麵影響。
人與人交往的基礎是誠信,誠信待人,才能贏得友誼。即使是小孩子之間的交往,也是如此,若總是說話不算數,那麼友誼遲早會破碎的。雖然孩子之間的友誼很容易建立,但是長此以往,孩子也會失去朋友,造成心理創傷。
有些家長覺得,反正孩子還小,長大之後,他自然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這些小小不然的壞毛病,自然也會自己克服掉。但是請不要忽略一點,習慣成自然,孩子養成了說話不算數的習慣,他便會隨口亂說,不計較後果。孩子年齡小,不該成為他任性妄為的理由,犯了錯誤,大人還是應該給予相應的懲罰,尤其是隻說不做,不為自己的話負責,絕不能聽之任之。
孩子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就來自於日常生活中家長的態度,家長的是非觀是孩子世界觀主要來源。無論多大的孩子,要遵守社會的基本秩序。所以,當孩子無法為自己的話做主的時候,家長決不能“體諒”孩子,而是讓孩子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樣才能有效的培養孩子為自己語言負責的習慣,為將來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個男人要敢作敢為,更要說到做到,言而有信。
讓孩子做個誠信的人
誠信就是誠實守信,誠實即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守信即遵守諾言,實現諾言。“言必行,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語,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
“民無信不立,家無信不睦,國無信不興。”誠信作為人類文化的道德範疇,它是為人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和諧社會的橋梁。誠信是完美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誠信是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係的基礎。千百年來,這一在中國傳統的道德教育中,一向被奉為經典的傳統道德,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衝擊和考驗,並且有不斷滋生蔓延的趨勢,於是“誠信危機”產生了。
在這場“誠信危機”中,許多中小學生也不能幸免。由於受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不少中小學生的誠信觀念比較淡薄,他們不懂裝懂、抄襲作業、考試作弊、撒謊、欺騙老師和家長,說了不做,以種種理由逃避學習。違紀犯錯時,隱瞞事實真相,編造謊言;在父母、老師麵前許諾,屢教不改等不誠信行為時有發生。近些年來,高考前有一項是讓考生簽誠信承諾書,為的就是給個別的考生敲一記警鍾,讓那些想要投機取巧的人不要頂風而上。
有太多人,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使用欺詐行為,假貨、地溝油、毒奶粉、瘦肉精、炸捐等各種事件,不斷地衝擊著人們的眼球,人之間的信任感變得也來越淡,一時間人人自危,生怕被騙。正因為這樣,誠實守信才更為重要。
誠實地做人,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誠實的人更加有親和力,也更能給人以良好的印象。一個誠實的人,更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誠實是在人群中建立威信的基礎。
而誠實守信的優良品質,是男孩兒時養成的。誠實的男人,更容易得到重用,誠實的男人,會有更多的機會,來施展自己的才華。雖然誠信不是技能,但是卻是你的第二身份證,他給別人帶來安全感,給自身帶來更多的機遇。
案例——
為了兒子的健康成長,爸爸媽媽把大把的精力都放在,讀小學五年級的洋洋身上。
早上出門前,媽媽一定會叮囑兒子要注意聽老師講課。放學一到家,又開始盤問他,諸如今天學了什麼內容、有沒有被老師批評的話,幾乎天天會被問及。考試成績,更是成了爸媽臉上的晴雨表。成績好了媽媽就喜笑顏開,成績不好就要遭到訓斥責罰。以至於洋洋對於考試,特別的緊張,每次考前,都拚了命似的複習,不等媽媽來催,絕不主動睡覺。
可是最近的考試卷子發下來的時候,洋洋徹底傻眼了。名次雖然沒有下降,總分卻比上次考試少了十幾分。洋洋皺著眉頭望了卷子很久,開始歎氣。想到媽媽生氣的臉,洋洋不自覺地哆嗦起來。自己並沒有不好好學習,隻是這次其中考試的試題難度有所提高,可是就這樣告訴媽媽,她一定還是會生氣,說自己學的不認真。
經過了一個下午的思考,洋洋決定,改掉掉自己卷子上的分數,蒙混過關。於是英語的67分變成了87分,這樣總成績就會略高於上次幾分,媽媽就不會發火。果然,看見兒子的英語成績“進步了”,媽媽很高興,還表揚了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