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把男孩培養成守信的男人(2 / 3)

第三天,媽媽到學校參加兒子的家長會,於是洋洋改成績的事情敗露了。回到家,洋洋自然是被媽媽狠狠一頓責罵。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1.家長要理性對待孩子說謊

說謊是不誠實的最直接表現,我們不允許孩子說謊,但也要理性地對待孩子的說謊問題。比如案例中的這個男孩,他主觀上是不願意說謊的,為了逃避責罰,孩子才不得已改分數撒謊。家長發現孩子肯定是非常氣憤,但是也要先問清楚孩子為什麼說謊,家長自己也要反省一下,孩子為何要騙她,自己的做法是否存在一定問題。所以,家長發現孩子說謊,不要不由分說就是一頓爆揍或是責罵。

孩子說謊大多是無意識的,很多時候,是因為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不對,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這種心理促使孩子想要盡力保護好自己,於是說謊掩蓋事實。例如改分數的問題,在很多孩子的身上都出現過,孩子的目地很簡單,讓家長高興,自己逃避責罰。家長應該搞清楚一個問題,不誠實是品質問題,分數低是學習能力問題,相比起來,孰輕孰重?分數可以提高,但孩子的品質要是出了問題,就是考再高的分也沒有用。家庭教育中,要把品質教育放在第一位。

很多孩子說謊,是因為父母過於嚴厲而導致的,爸爸媽媽對孩子越嚴格,孩子就越有壓力,這種壓力孩子自己並不一定能感覺到,是存在於潛意識裏的。事情一發生,孩子就會本能的去說謊,根本沒有考慮到,由此家長會更加生氣。所以,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態度,應該和善一些,但是要告訴孩子,撒謊要比別的錯誤受到的處罰更嚴厲一些,絕對不要欺騙爸爸媽媽,要做個誠信的好孩子。

針對孩子說謊問題,一定要處理得好,不然孩子會產生更大的恐懼,以至於變本加厲的說謊,來“保護”自己。一般來說,對於說謊的孩子,要文武並用。

所謂文,就是對孩子的說教。不要怕費事,一定要耐心的告訴孩子,說謊是多麼嚴重的一件事情,本來他犯的錯誤沒那麼大,可是為了這件事說謊,就是錯上加錯了。除了給孩子講道理,還要耐心的聽聽孩子的解釋,讓孩子把心裏話說出來,因為隻有了解孩子的心裏麵的想法,家長才能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對於有的孩子說謊,隻有言教是不夠的,必要時還要對其施以“武力”,所謂武,千萬不能單純理解成打孩子,而是讓他自我反省、寫封檢討書……等等這些都是以“武”為方法,這是對孩子的懲罰,讓他明白道理的同時,心甘情願的接受懲罰,這樣,孩子便會正確的對待自己的錯誤,並引以為戒。

2.誠信對於孩子成長具有潛在價值

人是社會的人,孩子亦是社會中的群體,同樣受社會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社會的腥臭之味、不文明之事,自然會影響到孩子。比如在生活中,虛假廣告讓人眼花繚亂,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在考試中,作弊者往往能得高分。社會不誠信現象如此泛濫,即使孩子也難免不受其影響。

也許遵循誠信法則行事的人,並不能得到太多的實惠,相反那些處處行事與誠信相悖的人,卻常常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的古語是不是也在有些無可奈何地告訴我們,對待那些不講誠信的人,一時還真難找到有效的辦法。誠信雖然在觀念上得到尊重,但是在現實中卻沒有明顯的約束力。

當下的中國,有相當普遍的家長在應試教育思想影響下,隻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為了能使孩子進入重點中學,考上理想大學,忽視了對孩子的誠信教育。孩子不好好學習,是家長最棘手的問題;孩子的功課分數,是家長最關心、最敏感的話題。於是,“學習至上,成績至上”也就成了孩子的唯一目標,誠信不誠信倒無所謂。有些學生為了滿足家長的意願,考試時抄襲,更有甚者每年的高考都有家長為孩子考高分,托門找關係把學習差的孩子安排到成績好的學生後麵,以便抄襲。因為誠信的缺失導致太多的不公平。

信用是連接人與人的紐帶,所有人際關係都是以信用為基礎來開始和維持的。信用消失,人際關係也會崩塌;沒有信用,你就會在所有場合受到別人的排斥。在德國有這樣一件事:一個留學生認為地鐵裏沒有收票的就經常逃票,等到他畢業的時候因為個人信用不好,他的成績再好也不被大公司接受。

有一位銀行家說的很明白:“我寧可借錢給那些誠實守信的窮人,也不願借錢給不誠信的富人,雖然這些富人有很強的償還能力。”由此可見,誠信具有很大的潛在價值。

3.有誠信的家長才有誠信的孩子

有的家長教孩子要勤奮學習,不要貪玩,自己卻夜夜撲在麻將桌上玩;有的家長教孩子要文明,不要吵架、鬥毆,而他們夫妻之間卻打罵不斷;有的家長教孩子要誠實、不要弄虛作假,而他們自己卻常常當著孩子的麵,做一些弄虛作假的醜事……如此的家教之下的孩子能講誠信嗎?從深層次上來說這是家長教育理念的缺失。

影響孩子誠信觀的因素是多方麵的,但其中家庭有著重要的地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和終身教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這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所以,家庭教育不僅是孩子誠信教育的基礎,而且是主導。

近日,我國某市對6所小學的14個班級600餘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的小學生承認自己說過謊話,83%的小學生都曾抄過別人的作業;而小學生坦言,77%的父母有過不誠信行為。

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以身示範,加強對孩子的誠實教育。要從自身的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孩子誠實待人,以真誠的言行對待他人、關心他人,對他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嚴格要求自己。在守信方麵,家長自身要守時、守信、有責任心,給孩子做一個身正的典範。

告訴孩子承諾要兌現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

《左傳》中有這樣的句子:“太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其中立德被放在了第一位,這就是說,建立德業是每個人的最高目標,實在達不到了,才建立功勳和言論。

縱觀古今,能夠大上有立德的人並不多,盡管如此,中國人依然對德行推崇有加。想要為人所敬,必有出眾德行。而這德行的最基本一項,便是“誠信”,說白了,就是信守承諾。

信守承諾,既是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又是一種尊重對方的表現。信守承諾的男人,會給人以更安全可靠的感覺,不管是麵對長輩、領導、下屬,還是麵對親人、朋友,信守承諾的人都是受人尊重,有威信的人。

“有擔當,講誠信”自古就是君子之行為,尤其是物欲橫流的今天,社會更加需要誠信。對於大多數普通人而言,能夠兌現自己的承諾就是最直接的講誠信。

案例——

一位80後媽媽說:

星期六的早晨,兒子剛睜開眼睛就對我說:“媽媽,你今天來幼兒園接我回家好嗎?”

我問他:“這幾天你怎麼總叫我去接你呀?”“媽媽,你好長時間沒到幼兒園來接我了,今天一定來接好不好?”看著兒子乞求的眼神,想今天有事去城裏下午回來時可以順便去接他,於是就答應了。

到了下午1點半。辦完事坐公交車回家,一坐到位子上就燙得要命,感覺就象呆在蒸籠裏一樣。這時心想咋辦呀!早上答應兒子去接他的,這麼熱的天坐公交車會把他烤出痱子來的,還要站在太陽下等公交車,回家還得走10多分鍾的路。坐幼兒園裏的接送車就好了,那車有空調直接就能到家門口。這樣想來想去很快就到幼兒園那站了。唉!答應的事就應該做到吧!

我到幼兒園時裏麵靜悄悄的還在睡午覺,看到他的老師,我笑著說:“這孩子這幾天老是要我來接他!”

老師:“嗬嗬,他早晨剛到幼兒園就和我說了,今天媽媽會來接他!”當兒子睡眼蒙朧地看到我時,興奮撲過來:“媽媽——媽媽——”

我說:“你和老師說了媽媽來接你!?”“是呀!小朋友說你一定不會來接我的!可惜現在他們還都在睡覺沒有看到你!”兒子委屈的說。

還好,我來了,不然……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1.承諾是家長對孩子的一種肯定

案例中這是一個能夠兌現承諾的好家長,但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對承諾過的事情是不兌現的,尤其是對孩子的承諾。

我的一個朋友就是其中之一,為此,她的兒子不時找我“告狀”。朋友的兒子還在上小學的時候,喜歡上別人家孩子玩的遙控車,大概二百多塊錢一輛,但孩子很懂事,不想直接張嘴要媽媽買。可他非常非常喜歡,自己又沒錢,於是他就和媽媽說:“媽媽,我特想要一個遙控車,我要怎麼做你才能給我買呢?”“你現在快小升初了,根本沒時間玩那東西,你好好學習吧,等你考上重點中學了,媽就給你買一個。”朋友信誓旦旦的回答著。

半年後,這孩子果然考上了重點中學,當再一次跟媽媽去超市的時候,他又看到了心儀已久的遙控車,於是他對媽媽說:“媽,你不是答應過我,等我考上重點中學了就給我買遙控車嗎?”“你都上中學了,學習那麼緊,哪有時間玩這個東西啊。”孩子的心涼了:“不買就說不買得了,為什麼要欺騙我呀?!”朋友啞口無言。

我們平時經常要求孩子們要聽話,要記住大人說的話,這次孩子記住了大人的話,可又說話不算數,讓孩子怎麼看你這個爸爸(媽媽)呢?我們應該知道,家長對於孩子而言,是無所不能的,也是最值得信賴的。對於他們的承諾,孩子一定從說出承諾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期盼著什麼時候能兌現。

所以,我們答應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想盡辦法要做到,哪怕再苦、再累、再難。如果確實無法實現對孩子的承諾,也一定要向孩子解釋清楚原因,以求得到孩子的諒解,或在適當的時機將此補上。

2.學曾子做言而有信的家長

孔子有個學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妻子就哄他說:“你在家等我,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妻子回來,見曾子正磨刀霍霍準備殺豬,趕忙阻攔說:“怎麼,你真的要殺豬給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認真地說:“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我們說話不算數,孩子以後就不會聽我們的話了。”他果真把豬殺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欺騙孩子。因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其言行會對孩子產生巨大的影響。就如同數學書上的例題一樣,孩子學會了,那麼以後類似的“題”,也會照著這個來解。所以說,家長應該時刻記得,我們身後有一雙眼睛,這雙眼睛無時不刻的盯著我們,無時不刻的效仿著。

可是有些家長往往會忽略到這一點,有時候對孩子的承諾就如曾子的妻子一樣,不過是隨便說說,自己根本沒有當一回事,說完就丟腦後了。若對方是一個成年人,自然會理解這種類似玩笑的話語,但是如果是孩子的話,他卻會深信不疑,並且對此充滿著期待。

當孩子的期盼最後變成了泡影,一次兩次……時間久了,孩子便不再期待,也明白家長不過是隨便說說。因為年齡尚小,也許並不會責怪父母,隻是把這種事情理解認知為正常現象。於是,孩子也會做出相同的事情來,他也會理直氣壯地拒絕兌現當初對他人承諾。

因此,對孩子許下諾言就一定要兌現,否則會給孩子留下不誠實的陰影,父母是孩子的影子,教育孩子誠信為人,要先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榜樣。

3.家長和孩子都應了解承諾的結果

既然是承諾,就一定是要付出一些東西的,這些東西或多或少,或是物質的或是精神的。但不管是哪一方麵的,對於孩子來說,這都是大人答應他的事情,孩子雖小,但在他的潛意識裏,答應的就一定要兌現的。

作為家長,肯定知道兌現承諾是要有所付出的。可孩子對此的理解不一定那麼透徹,這就需要家長告訴孩子,讓他明確為他人做出承諾所要承擔的後果,自己做了什麼,要付出哪些,是不是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孩子心中有數了,自信的對別人作出承諾,並且會為實現諾言而努力。

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在我們做承諾之初,應首先想清楚,自己做不做得到?做不到的,不要輕易答應別人,答應的則要盡力遵守諾言。信守諾言會贏得他人的信賴,日後也必能成為一個守誠信、負責任的人。

承諾不受約束,承諾不受保護,承諾也不受監督。正因如此,才彰顯出信守承諾的可貴,它拷問一個人的道德底線,男人應信守諾言,哪怕用一生的代價。

告訴孩子不哄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