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把男孩培養成守信的男人(3 / 3)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主持變法,由於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隻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隻是君王為博妻一笑後而又憤然離去。五年後,外寇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為成人,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曆:一個月前,老板說要給你加薪,為此你興奮、期待,並以十倍的熱情努力工作著,但是至今,你的工資分文未漲。而作為父母,你也一定做過這樣的事:孩子想要買一架遙控飛機,你當時答應了,可是最終這個承諾你都遲遲沒有兌現。作為前者,你鬱悶,生氣,甚至可能喪失工作熱情;可是,作為後者,你是否想過孩子在想什麼?

不要以為孩子受到的傷害比你要小,也不要以為孩子麵對失信時的承受力比你要大,更不要忘記孩子有樣學樣,將來他所做的事可能就是你的翻版。因此,千萬不要哄騙孩子。

不僅僅是大人,孩子也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為了自己的一點私心,選擇一種哄騙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幾乎成為人的一種本能。但是人類是群居動物,除了有本能,還需要秩序和規則。

案例——

彬彬媽媽正在幼兒園門口,和一個孩子的家長,談論孩子上小學的事,已經學前班了,是該考慮去哪個小學了,正討論的火熱,看到兒子背著書包,急匆匆地向她跑了過來。彬彬禮貌的和與媽媽聊天的阿姨打了招呼後,就急忙拉著媽媽回家,說有個重要的事情和媽媽商量。

彬彬在幼兒園的同桌,是個很文靜的女孩兒,他們一桌很久了,兩個人的關係很好,彬彬常常給女孩兒講一些鄰居狗狗的事情,女孩很喜歡小動物,也特別愛聽他講,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關係處得非常好。可是彬彬有一點忘了說,就是那隻狗狗不是他們家的,所以女孩一直以為是他家的狗。

今天,女孩突然和彬彬說,周六想來他家做客,順便看看他們家的狗狗。彬彬當時就懵了,可是還不能直接拒絕人家,感覺那樣很沒麵子,所以他想和媽媽商量,可不可以把鄰居家都狗借過來,就說是自己家的。

雖然媽媽不讚成兒子的哄騙行為,可是看著孩子焦急的心情,很是心疼,無奈鄰居全家出去旅遊了,而且那隻狗也被一同帶走了,這借狗一時沒有著落,可是也不能為此現在去買一隻呀。

最後,實在沒辦法的媽媽,隻好勸兒子和朋友坦白,相信女孩會理解的。在媽媽的鼓勵下,彬彬不情願的拿起了電話,給女孩兒打了過去。電話裏彬彬一直和女孩兒道歉,剛開始同桌說他是騙子,後來在她媽媽的勸說下,終於原諒了他。

周六那天,女孩還是來了,雖然沒有狗狗,但他們依然玩兒地很開心。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1.告訴孩子,不要因小失大

所謂占小便宜吃大虧,孩子哄騙別人,往往都是為了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說了假話。在孩子的心裏麵,並沒有完全的得失觀念,往往孩子說完假話,要付出的代價,比他得到的利益要多。

就如案例中的彬彬,他說自己家有狗狗,無非就是小小的虛榮心作祟,引起話題,討同桌的開心罷了,自己因此贏得了友情。但是當謊言被識破,這種建立在謊言上的友誼自然受損。幸好,被媽媽及時製止,采取了補救措施,才沒有助長兒子的哄騙行為進一步發展。如果要真的按孩子說的,借鄰居的狗來充當自己家的狗,即便謊言不被揭穿,孩子自己也為此不安,甚至是不斷自責,心靈承受著煎熬。

很多孩子因為自己說謊騙過了別人,便嚐到甜頭一樣,養成了說謊的習慣。因為謊言一旦開了頭,就要不斷地為了圓這個謊而編織謊言,還要承受著謊言被揭穿的壓力。總有一天會被大家識破,到那個時候,孩子便真的失去了信任,有什麼是比失去別人信任的代價更大呢?沒有了別人的尊重,沒有了朋友,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2.家長切勿助紂為虐

如案例中一樣,彬彬的媽媽雖然也不讚成孩子說謊哄騙他人,但是最初卻沒有明確拒絕孩子的要求。也就是說,假若不是對門一家出去玩兒了,也許媽媽真的會“幫助”兒子。那樣會使孩子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而且會想當然地認為哄騙他人是正常的行為,其結果會怎樣,我想每個成年人都會知道的。

這樣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在少數,有些孩子在外麵說謊了,吹牛了,要露陷了,怕得到懲罰,或擔心丟麵子,於是跑回家裏找家長幫自己的忙,大部分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明知道孩子的舉動是錯誤的行為,可是於是心疼孩子,不舍得讓孩子接受應有的懲罰,於是極力幫其隱瞞,使哄騙行為得到進一步發展。

可是,這種行為真的是幫助孩子嗎?有許多孩子在得到家長的幫助之後變得更加囂張,更加肆無忌憚,其實,這些“幫助”孩子的家長的所為正是助紂為虐。幫孩子一時,卻害孩子一世。

家長這樣保護孩子,隻會讓孩子更加的無所顧忌,甚至不拿說謊當回事。這樣日子久了,隻能是害了孩子。你包庇兒子一天,難道還能包庇他一輩子嗎?就算有這個心,也不一定有這個能力吧!

告訴兒子不哄騙他人,實實在在的為人處世,既是顯示之需,又是立信之本。

告訴孩子失信要道歉

在這一章裏,我一直在和大家談“誠信”,在談誠信的時候,我們不能不說說“失信”。失信是違背協議或諾言,不守信用,它總是與誠信相依相伴,其意義卻完全相反。對於失信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要看是主觀上所為還是客觀上所至,但不管怎樣,如果失信於他人,就要勇於認錯,向對方賠禮道歉,這也是中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之道。

孩子畢竟是孩子,很多變化都是他們不能掌握的,所以,在客觀原因的影響下,孩子失信了,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但客觀原因造成的錯誤,並不是不需要孩子負責,同成人的社會準則一樣,孩子也要遵循。不能因為有了理由就推卸自己的責任。所以,當孩子因為某種原因,不能守信與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學會向別人道歉。

誠信是做人之本,勇於道歉是必備之德。教育孩子誠信,作為父母首先要以誠信感召孩子,如果家長明知錯了也拒不道歉,孩子就會成為一個蠻不講理的人。大人說話不算數,失信還強詞奪理,很可能成為孩子日後撒謊的“正當理由”。

讓孩子了解,即使不是因為自己的錯誤,也已經對對方造成了一定的傷害,這種傷害,不管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是孩子的行為造成的,所以道歉必須的。男孩子一般都會覺得自己是男人,很在意自己所謂的“麵子”,所以總是會別別扭扭的,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時候,家長便應該出馬,告訴孩子為什麼失信要道歉。

案例——

周六的早上,爸爸從被窩裏撈起正在熟睡的小澤,放在了自家小車的後排座上。臨時決定,全家一起去看住在郊縣的姥姥。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姥姥家,小澤也睡醒了。在姥姥家痛快的玩兒了一天,晚上爸爸媽媽帶著小澤回到了家裏。

吃過晚飯,小澤開心的下樓玩兒去了,媽媽在廚房裏麵收拾衛生,正收拾的起勁,聽見外麵有小孩子在打架,於是好奇的往窗戶外麵看。這一看可不得了,打架的竟然是自己兒子和同班的小胖兒。

媽媽急忙穿上衣服,往樓下跑。小胖和小澤是最好的朋友,不僅僅是同班同學還是鄰居,所以他們兩個常常在一起玩兒,總是稱兄道弟的,這次為什麼會大打出手呢。費了好大勁,終於把扭打在一起的兩個孩子拉開。

原來昨天放學時,小澤和小胖約定今天中午一起去玩兒。可是小澤去了姥姥家失約了,,胖要求小澤道歉,可是小澤拒絕道歉,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讓著誰,於是廝打了起來。

被媽媽拉開之後,小澤仍然拒絕向小胖道歉,還說小胖是傻子,竟然在樓下等了一下午。小胖聞聽此言,更加的生氣,又一次和小澤扭打在了一塊兒。媽媽無奈隻得將兩個孩子再次拉開,並且訓斥小澤。

“這才不是我的錯,要不是你和爸爸臨時決定去姥姥家,我才不會失約呢,我不道歉。”說著掙脫媽媽的手,往家走去。“再也不和你玩兒了。”小胖大聲的衝著小澤的背後喊著,一臉的難過。

回到家,小澤的臉一直的沉著的,媽媽勸小澤去小胖家給道歉,可是小澤就是不去,說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是小胖心眼太小,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在媽媽勸說無效的情況下,也隻好聽之任之,過後的幾天每天放學回來,兒子都耷了著腦袋,無精打采,唉聲歎氣……

東子給家長的建議——

1.客觀上的錯誤也要負責

如果說大人的思維是錯綜複雜的曲線,那麼孩子的思維就是直線型的。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孩子隻懂得直線的思考,完全不知道拐個彎兒就到終點的道理。在孩子的世界裏,對就是對,錯就是錯。犯了錯誤,孩子能想到接受懲罰,但當他非主觀的傷害了一個人的時候,卻從不會想到內疚二字。

因為是非主觀的,不是他的錯,是客觀原因。既然不是他的錯,那麼也就沒必要道歉了,這就是孩子的想法。但是這並不是拒絕道歉的理由,家長應該明確的告訴孩子,即使不是他錯,導致了他對別人的傷害,依然要道歉,因為傷害在哪裏,需要有個人來道歉,當然是因為失信而給他人造成傷害的人,盡管這樣的傷害很是微小,但是作為失約方也必須給人家一個交代。

我們可以讓孩子換位想想,如果是別人答應我們明天一起出去玩,而對方失約了,而且沒有告知我們,我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苦等了一下午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將心比心,孩子就會感到由於自己的失約,給對方帶來的傷害。即便不是主觀上所為,但是依然要向對方道歉,並解釋清楚,求得對方諒解。當然,如果對方不來道歉,我們也不能得理不讓人,我們錯了,要誠懇的道歉,如果對方錯了,我們要盡可能地原諒對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如果這個孩子還很小,就和孩子說,因為你是男孩子,必須要承擔起責任,安慰那個受傷的人。這種說法對於一個小男孩兒來說是十分奏效的。如果孩子大些了,懂得了一些道理,就可以直接告訴他,失信於人去道歉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也是負責任的一種表現。

2.道歉是補救的最佳辦法

孩子因為年齡和能力的原因,常常會做出自己辦不到的承諾,或者是考慮的不周全,或者是出現了突發狀況,這時及時道歉是挽回對方信任的最佳辦法。道歉雖然是於事無補,表明的卻是一種態度,為以後的交往掃平了路障。

一句誠摯的道歉,既可以安慰對方的情緒,還可以降低對對方的傷害,例如案例中的兩個孩子,如果小澤及時道歉的話,兩個人也不會弄得那麼僵,說不定一句道歉小胖就原諒小澤了,而對小胖的傷害便降到了最低。反之,拒絕道歉的後果,就像現在的他們一樣,讓兩個人的關係急劇惡化,在這次糾紛中沒有勝者,都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彼此心裏都不好受,這個損失可比一句道歉大的多。

小孩子失去了一段友誼,也許隻是難過幾天,而當他長成一個真正的男人時,拒絕道歉會給他帶來無法挽回的後果。當然,我們要防微杜漸,在兒子還小的時候,就告訴他要努力守信,盡量不要失信於人。

不管是什麼原因,失信於他人,我們都應該及時道歉。言行一致,表裏一致,勇於道歉,是做人一種境界。如果我們要做一個大寫的“人”,而誠實和守信就好像人字的一撇和一捺,支撐起我們每個人的道德準則。

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要求,它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是人之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我們隻有講誠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作為新時代的男孩,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同時,更應培養誠實守信的思想品質,讓孩子們以誠信為槳,駛向自己期盼的彼岸。

把男子培養成一個守信的男人,就像給他的地基裏麵加了鋼筋一樣,讓孩子的人生大廈更加堅實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