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節 第47章春秋無義戰(1 / 1)

古人說:“春秋無義戰。”於今帝國主義則更加無義戰,隻有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階級有義戰。全世界一切由人民起來反對壓迫者的戰爭,都是義戰。

——《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161頁)“春秋無義戰”出自《孟子盡心下》: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

孟子說:“春秋時代沒有合乎正義的戰爭。其中那一場戰爭比這一場戰爭好一點,倒是有的。征的意思,是在上者討伐在下者,同等級的國家是不征伐的。”孟子之所以認為“春秋無義戰”,是因為儒家倡導“禮樂征伐自天子出”,而春秋時期的戰爭都是諸侯為了爭霸而進行的戰爭,有違先王之法;同時,儒家主張以仁政治天下,而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戰爭卻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苦難。應該注意的問題是:孟子也承認了春秋時期部分戰爭的正義性,即所謂“彼善於此,則有之矣”。所以,今天再理解“春秋無義戰”時,不應該認為這句話就是孟子關於春秋諸侯爭霸戰爭性質的曆史觀和政治觀的全部,戰爭“正義”與否,不是看發生在什麼時期和什麼國家之間,而是以戰爭的目的和性質作為評價的標準。

參見“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