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戰略轉移的初期,從最高領導“三人團”到基層連隊的指戰員,幾乎都是處於窮於應付的被動狀態。然而卻給毛澤東、王稼祥、張聞天他們三人帶來了相對自由的空間。那時,毛澤東、王稼祥經常是坐著擔架行軍,使得他們不僅有了集中思索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時間,而且也為他們創造了深入交談的機會。也就是在彭德懷向最高“三人團”提出改變紅軍轉移方向之前,王稼祥與毛澤東的交談也越來越深入了。
“老毛,”那時的王稼祥一直如此親切地稱呼毛澤東,“你站在理論的高度,總結一下我們為什麼會一步一步地走到今天?”
毛澤東清楚王稼祥的個性,那就是隻承認真理的權威。再者,通過最近的交談,他也了解到王稼祥陷入極大的苦悶中,想從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得出一些規律性的結論,希冀進行戰略轉移的中央紅軍從失敗中走向勝利!然而毛澤東又非常清楚王稼祥和張聞天一樣,他們思考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出發點,是從軍事路線方麵找出原因。換句話說,他們反對的是博古、李德所執行的軍事路線。
同時,毛澤東隻和王稼祥、張聞天談博古、李德等人執行錯誤的軍事路線。由此,我們也看出了毛澤東是一位十分注重策略的大政治家。
今天,毛澤東聽了王稼祥的問話之後,依然是按照上邊的思路講了他的看法。
首先,毛澤東講了第五次反“圍剿”敵強我弱的態勢之後,進而指出:在強敵使用碉堡和公路推進戰略,逐漸達到蠶食中央蘇區為目的的情勢下,紅軍提出“禦敵於國門之外”就是敵求之不得的錯誤方針。為此,敵乘紅軍分兵之機,攻占了紅軍兵力薄弱的黎川。博古、李德等人不但不汲取教訓,反而命令紅軍冒險進攻敵人重兵扼守的硝石等重鎮,企圖收複黎川。結果,這些冒險進攻不僅遭到重大傷亡,同時還把自己陷於被動地位。
接著,毛澤東講了博古等人對福建事變的錯誤處置。這雖然是政治路線的錯誤,但毛卻有意重點講了隨著福建人民政府的倒台,紅軍也喪失了粉碎第五次“圍剿”有利的戰機。此後,博古、李德等人由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為防禦中的保守主義,命令紅軍處處設防,節節抵禦,實行陣地戰、堡壘戰,並以“短促突擊”支持這種消極防禦。而廣昌戰役就是這一消極防禦造成重大失敗的典型戰例。是年七月,敵人開始從六個方向向中央蘇區發起全麵進攻,博古、李德等人又命令紅軍“分兵把守”、“全線抵禦”、“六路分兵”等予以抵禦,結果是:節節抵禦變成了節節敗退。最後,毛澤東感慨地做了總結,大意謂:
“到打了一年之久的時候,雖已不利於出浙江,但還可以向另一方向改取戰略進攻,即以主力向湖南前進,不是經湖南向貴州,而是向湖南中部前進,調動江西敵人至湖南消滅之。此計又不用,打破第五次‘圍剿’的希望最後斷絕,剩下長征一條路了。”
王稼祥對毛澤東的分析是口服心服的。當然,他也知道毛澤東在紅軍戰略轉移前夕曾向最高“三人團”做過上述建議,但未被采用。因此,他在敬服毛澤東軍事才能的同時,也越發清楚地認識到博古、李德等人在軍事指揮上錯在何處了。
“簡單地說,”毛澤東有些憤慨地說道,“博古、李德他們在第五次反‘圍剿’的開始犯了冒險主義,繼之是犯了保守主義,而所謂進行戰略轉移又是犯了逃跑主義。你看,給他們戴這樣三頂帽子合不合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