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天下紛爭,群雄逐鹿,百家爭鳴,人才輩出。齊國大臣淳於髡,其貌不揚,卻很有智慧,又善於識別人才。齊宣王執政時,為了鞏固其政權,加強統治,期望得到大批人才為其出力,因此,就讓淳於髡為其推薦。結果,淳於髡接受任務後,在一天之內就向齊宣王推薦了七個賢士。
對此,齊宣王十分不理解,就向淳於髡說:“我聽說人才十分難得,一百個人中選擇一個賢士就是相當多的了;百年之中,出現一個聖人就很難得了;你怎麼竟在一天之內就可以向我推薦七個賢士呢?看來賢士太多了。”
淳於髡對齊宣王說:“你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天下的東西都是同類相聚的,比如要采到柴胡、桔梗這些草藥,你若是到窪地去找,那是一輩子也找不到的,可是如果到黍山北麵去找呢,那就可以車載而歸。”淳於髡之所以能夠在一日之內向齊宣王推舉七個賢士,關鍵在於他善識人才。他通過平常與各方賢士的接觸交往,了解掌握了他們的賢德才能,所以,一旦需要,便能一日薦七賢。
可見用人首先是識人,識人就要具備識人之慧眼,一個企業所需要的各種人才固然十分重要,但善於識別人才的管理者更加難得。喬布斯就有這樣的眼光,他的團隊裏個個都是精英,有人說喬布斯的用人理論是隻和天才一起工作。現今社會,企業生存麵臨的最大課題就是如何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企業的發達,要靠人才的發達;人才的繁榮,反過來會促進企業的繁榮。因此,管理者要有“寧要一個諸葛亮,不要三個臭皮匠”的氣魄和精神,去發現並使用真正的優秀人才。
1998年喬布斯在接受《財富》雜誌采訪時說:“皮克斯所需的多樣才能比“蘋果”更多。但關鍵之處是,皮克斯規模小得多,它隻有450人,是我所見過的擁有人才密度最高的地方,你即使有2000人,也不可能擁有皮克斯那樣多的人才。”
“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50名平庸的員工”,可見人與人之間才能、智慧的差別遠遠超過了人與人之間體重、高矮的差別,人體重量最多相差幾倍,但人的才能智慧可以差幾十倍甚至更多。
蘋果公司堅持以人為本挖掘最優秀的人才。“蘋果”的信念是,在信息社會,最能幹的軟件工程師比普通的員工可以多做5000倍的工作。所以公司這樣認為,一個處於最高層次的信息公司,能幹的程序員甚至比高層領導更重要。
喬布斯的用人之道就是尋找真正的人才為自己所用。的確,涉及高端技術的計算機領域,人的才能將會顯示出極大的差別,甚至可以誇大點說,一名優秀的專業電腦技術員其工作能力,可以勝過100名的普通員工。現在大企業即使管理內容再繁多,都把人事管理放在首位。知人的目的是用人,用人的前提是知人。
知人是企業管理中的頭等大事。齊桓公用管仲而稱霸諸侯,秦始皇用李斯而統一中國;而唐明皇用李林甫、楊國忠二人禍亂國家,乾隆帝用和珅而致國庫虧空。這些正反事例有力地印證了識人、用人的重要性。
喬布斯說:“我不需要許多人組成的龐大隊伍,我需要大隊伍裏的精英。”看看喬布斯的用人,我們也能看出來他能網羅一切人才。如果你的能力和技術達不到要求或是不符合“蘋果”的精神,尤其是喬布斯看中的創新,那可能你就要走人了。
“當你發現有些員工並非最優秀的人才而不得不開除他們時,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是這就是我的工作:開除一些不合格的人。我一直都非常討厭以仁慈的方式做這件事情。不管怎麼樣,這件事一定要做,盡管這從來都不好玩。”
我們不能不佩服喬布斯眼光的犀利,它像一道光,照亮了一些人原本火熱的心,也會讓一些人的慵懶難以為繼。
“蘋果”的產品設計一直是業界包括微軟的模仿對像,但喬布斯坦承,他最大的能力不在於設計,而在於總是能把最優秀的人吸引聚集到身邊來,然後帶領他們一起奮不顧身。正如他曾經在化妝舞會上扮演耶穌一樣,他心中正是懷抱著改變世界的雄心壯誌。
曾經的好朋友,一同將“蘋果”孕育出來的沃茲說:“他沒有設計過一塊電路板,但是他讓所有人相信他們的工作是偉大的,是將要改變世界的。”喬布斯喜歡和這些天才一起工作,因為他們總能實現喬布斯的瘋狂想法。喬布斯全身心地參與了設計的過程,他帶來了很多想法,而且總是能提出改進設計的建議。
由於蘋果公司需要有創意的人才,所以喬布斯說,他大約把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招募人才。高級管理人員往往能更有效地向人才介紹本公司的遠景目標,而對於新成立的富有活力的公司來說,其創建者通常在挑選職員時十分仔細,老板親臨招聘現場,則可使求職者以最快速度了解與適應公司的文化氛圍和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