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硯裏有乾坤(3)(1 / 3)

傳說有一年唐寅、祝枝山遍遊匡廬、武夷、雁蕩、普陀諸多名山之後,同乘小舟從新安江逆流而上,一個多月後到達歙洲。一上岸,便望見太平橋兩側青山疊翠,練江潺流,亭台玉立,寺塔高聳。二人留戀於此,不願離去。一天,二人在無名寺前吟詩作畫,有許多人前來買畫,可硯台老不發墨,急得二人滿頭大汗。這時一人上前說道:“不是名硯當然不會發墨!”說完,那人轉身人寺,過了一會兒又回來了,但手上卻多了一方硯台。那人說:“這是小人自製的砌台,兩位不妨試一試。”說完,將—方“神龍神虎硯”送與唐寅,另一方“麒麟金星硯”送與祝枝山。唐、祝二人試用後覺得這兩方硯台細膩如絲,嗬氣生雲,磨起來亦發墨如油,不禁喜出望外。

二人得到寶硯後,遂分道行走。唐寅去拜望他的恩師,哪知恩師卻因科場舞弊案受累坐牢,出獄後氣病交加而死。唐寅祭過恩師後,便登上黃山用“神龍神虎硯”作七律一首:

搖落郊園九月餘,秋山今日喜登初。

霜林著色皆成畫,雁字排空半草書。

麵蘖才交情誼厚,孔方兄與往來疏。

塞翁得失渾無累,胸坎悠然覺靜虛。

同時又留下了《紫霄宮玄帝碑銘》,此碑高三米,文達千字,是《唐寅全集》中唯一的一篇銘文,碑為當時新安書畫名流汪肇篆額,真是珠聯璧合,相得益彰,堪稱碑林一絕。

祝枝山離開唐寅後,便到歙縣西溪探望嶽父。亦用“麒麟金星硯”作詩《東疇綠繞》一首:

龐公宅畔甫田多,畝畝春深水氣和。

五雨細風搖翠練,一犁甘雨展青羅。

魚鱗隱伏輕圍徑,燕尾逶迤不作波。

最喜經鋤多有獲,豐年定愧伐檀歌。

詩中所詠綠繞亭山的綺麗風光,真是令人向往。

施耐庵的“恩公百虎硯”

據傳說,施耐庵寫《水滸傳》時所用的硯台是一塊“恩公百虎硯”。關於這塊石硯的來曆,有一段十分有趣的故事。

施耐庵自幼聰明過人,且喜歡讀書。隻是由於家境貧寒,當時政府又腐敗,無錢怎能做官?英雄無用武之地,這才拿起筆杆子寫起書來。

一天晚上,施耐庵正在書房裏寫文章,忽然聽到外屋有動靜。他悄悄走到門前,往外一看,隻見一人手拿明晃晃的大刀,在屋裏翻弄東西。可是那人找來找去,實在沒什麼可拿的,見那灶上有口鐵鍋還值幾文錢,便欲上去揭下來。這時,聽見屋裏有人說話:“壯士且留步,那口鍋不值幾文錢,留下我還有用!我這裏有件寶物,請拿去!”說著,施耐庵點上蠟燭從屋裏走出來,手上托著一方石硯,玲瓏剔透,很是可愛。那個強人開始還有點害怕,繼而將信將疑,當看到施耐庵誠懇善意的麵容時,才解除了自己的一片狐疑。當時心腸—軟,心想此家雖窮主人卻如此豁達大度,實難可貴。相形之下,頓覺無地自容,於是說什麼也不肯收下這方寶硯。

施耐庵說道:“壯士恐怕也是迫不得已,才從事這個營生。我雖然很窮,但還有個破家,壯士不如我富。這件東西在我手上,隻是—件珍玩之物,送與壯士變賣一下,或許能解一時之難。若不然,就算我借與你的,請不必推辭。”壯士聽得這番話,雙手接過石硯,激動地說:“多謝恩公,後會有期!”說完攜硯翻牆而去。

幾年過去了。一天,施耐庵到外鄉教書,路過一山,時已近黃昏。正走到一個山林密布的所在,忽然從林中衝出一隊人馬,攔住去路。馬上—位蒙麵人高喊道:“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想從此過,留下買路財!口出半個‘不’,管殺不管埋!”說罷。一群強盜閃在路旁。施耐庵身無分文,隻有—件破包袱,幾件舊衣服和幾本舊書,於是他把破包袱拋在地上,昂首挺立不語。強盜一見沒有錢,一擁而上,強行搜身後,其中一個說:“窮教書匠!殺了算了!”馬上的人說:“先別急,問個明白,再殺不遲!窮教書的,你叫什麼名字,家住哪裏,家裏有錢沒有?”施耐庵冷笑道:“窮困至此何懼死,何處黃土不埋人。何必多問”

那強人一聽,說道:“好樣的!既是這樣,那麼,我就給你個痛快,免得你受罪!”說著,舉刀就向施耐庵劈來。施耐庵當下長歎一聲:“大丈夫死而何憾!隻是尚留半部殘書,無人為續,令我生悲”。說罷,閉目昂首待斃。隻聽得當啷一生,騎馬人手中的刀落了下來。不過,並沒有傷著施耐庵一點肉皮,到卻落在地上,隻聽那強人高聲說道:“大哥,何勞你親自下山?”又有—個大漢喝道:“不得亂殺無辜!”施耐庵此時已豁上老命了,連聲呼喊道:“要殺快殺!不必相攔,免得我半百之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