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水愛硯有家族淵源,他的外祖父是清代赫赫有名的藏硯家黃任。幼年時被送往外祖父家讀書,黃家的老少對古硯都有研究,他終日耳濡目染,故對硯台也很有研究。
林白水所藏“六方佳硯”震驚中外,其一為宋代雙龍硯。硯為端石,長八寸,寬四寸,池中雕雙龍,鱗甲細如毫發,生動精絕,非名手不能作。背刻篆書名跋及圖章,極精。硯側左右各刻隸楷,竟體色澤蒼古,一望可知為年代久遠之物,林白水稱其以千金購於袁玨生家,為其餘齋石領袖,與“生春紅”並列為文房雙璧。其二為西洞大魚腦硯。原為浙江張耕汲所藏,白水稱其“精於鑒古,蓄硯尤富”。此端硯長四寸許,寬二寸,通體靜穆,氣度洋洋,中現魚腦凍,周以胭脂暈,左上端有馬尾紋,下端有金錢火捺二,旁有碎點青花,色如雲蒸霞蔚,明豔幽倩,真洛陽如花之麗人也。硯背與側均有檳榔之紋。其三為西洞小魚腦硯。硯長四寸,寬三寸,厚五分,係浙江藏硯家楊雪漁故物。其三為西湖小魚腦硯,硯中有小魚腦凍,圓如滿月,直透四周環以胭脂,明豔如朝霞,皎潔如秋月。其四是大青花荷葉硯,硯主原是袁玨生。白水知其愛藏墨,有人張耕汲將先人遺之墨寶割愛於白水,白水又與袁硯墨相易,遂得此硯。白水自雲:“蓋所耗心力與血汗,不知幾鬥矣。餘每得一硯,均有一段複雜之曆史。而其曲折糾纏,未有如此硯者。”其五是魚隊兒青花硯。硯長四寸,寬三寸,厚一寸。雕鏤花紋極精,為乾隆水坑極品。硯麵上端偏右有青花一片,如秋雁橫空,又如初生魚子結隊遊行;下端偏左,有金錢火捺二,捺之右方有細如鵝毛的青花結。此硯原為張耕汲藏,張亡硯去。林先生以五百金購《董美八墓誌》,複以黃任、董玄宰藏硯(皆有黃、董二人自刻之跋),與之交換。其六是刷絲歙硯。白水自說:“藏硯以端為多,歙石才四方,餘此硯為歙石之上上品。硯長四寸,寬二寸許,厚不及五分,製如琴式,幽雅無倫。硯麵刷絲如牛毛紋,顧每—轉側,為狀不同。正觀之有棗形之小碎點;稍側,則現粗縷;再側之,則細如牛毛,密如蛛網。歙石以龍尾為著,龍尾之勝,有名刷絲。”
另外,林白水還有一方名為“生春紅”的硯台,本是他的外祖父黃任在端州為官所得,並依蘇東坡“小窗書幌相嫵媚,令君曉夢生春紅”的詩句將硯命名為“生春紅”。不久,黃任的夫人不幸去世,老人睹物思人,悲痛萬分,便在硯台背麵刻下了一首淒婉的悼亡詩:“端江共汝買歸舟,翠羽明珠汝不收。隻裹生春紅一片,至今墨瀋淚交流。”後來,這方寶硯不知流落何方。一個偶然的機會,林白水發現此硯,以重金購得。他非常鍾愛這方“生春紅”硯,每日摩挲不離手,並以“生春紅”為齋名,以示其鍾愛寶硯之情。
林白水死後,他那珍貴的“生春紅”硯由他的女兒林慰君收藏。後來捐贈給了台灣曆史博物館。
齊白石違約送硯
齊白石是湖南湘潭人,20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他是20世紀十大書法家、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齊白石是以為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無不卓絕的大藝術家,其經曆很有傳奇色彩。
毛澤東與齊白石同為湖南湘潭人,兩人老家相距不遠。建國前兩人雖無緣見麵,但他們都是當代名人:一個是名震天下的革命家,另—個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家,故早知對方大名。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毛澤東便主動給當時正住在北平的齊白石寫信,熱情地邀請他以無黨派人士身份參加政協,共商國事。當時齊白石已年近九旬,接信後激動不已,為了表達對革命領袖的敬意,他精心鐫刻了毛澤東紅、白兩枚名章,托當時任文化部軍代表的艾青轉送給毛澤東。轉眼到了1950年國慶前夕,齊白石又從自己珍藏多年的國畫精品中選出一幅《鷹》送給毛澤東,這是一幅立軸,作於1941年;同時又將作於1937年7月的一幅對聯“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相送。1950年夏,毛澤東派車把齊白石老人接到中南海,促膝長談達數小時。兩位巨人攜手共品茶賞花,好不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