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無爭者的生活,雖然簡單,但是很快樂。麵對外界的變化時,他們能隨時保持鎮定,從容不迫、不驚不懼。即便物質的引誘大過天去,他們也能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做到心不動手不癢。要想活得輕鬆自在,就應該學學他們,不要總是被名利所累,因瑣碎的小事而煩惱。這樣度過一生,不會有什麼遺憾,當你回首往事時,能想起來的都是快樂、安寧和踏實。
我們不妨留意一下身邊那些拒絕平淡的人。他們完全失去了對物欲的控製,嚴重的甚至可能淪為階下囚。假公濟私者的下場可以想見,即便僥幸未被檢舉揭發,但終日如驚弓之鳥,隨時都提心吊膽、誠惶誠恐。試問,這樣活著又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甘於平凡,與世無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擁有一顆淡泊的心,不是一句話就能做到的。這需要我們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名利和地位置於身外,不讓名利拖累自己,也不讓世俗幹擾到自己。畢竟,地位是臨時的,榮譽是過去的,金錢是身外的,隻有健康是自己的。未能滿足欲望,反而落下一身“名利病”,那就得不償失了。
總之,不要小瞧了這與世無爭的處世之道,它能讓你在別人視財如命的時候,保持一顆平常心,幫你抵抗“酒、色、財、氣”等諸多欲望的誘惑,讓你生活幸福、事業有成,讓你活得寧靜、自由,遠離心累。
給自身的欲望“瘦瘦身”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追求越來越多,人們的欲望愈加膨脹,為了讓自己的欲望得到滿足,人們不停地給自己的人生行囊中裝進各種各樣的雜物。一邊想著擁有香車美女,吃遍山珍海味,同時又謀劃著豪華別墅、萬貫財富,似乎名利雙收便是人生的終極目標。
我們總以為隻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能擁有快樂。可是,結果卻往往事與願違,我們得到的東西越來越多,而快樂卻離我們越來越遠。
從前,有個富翁,他家財萬貫,可是並不快樂。為了尋找快樂,他背著許多金銀珠寶上路了,然而走遍了千山萬水也不見快樂的蹤影。
一天,一位衣衫襤褸的農夫唱著山歌走了過來。富人向農夫討教快樂的秘訣,農夫笑笑說:“哪裏有什麼秘訣,隻要你把背負的東西放下就可以了。”
富人驀然醒悟——自己背著那麼沉重的金銀珠寶,腰都快被壓彎了,而且住店怕偷,行路怕搶,成天憂心忡忡、驚魂不定,怎麼能快樂得起來呢?
於是,富人放下行囊,把金銀珠寶分發給過路的窮人,不僅背上的重負沒有了,而且看到了一張張快樂的笑臉,他也因此而快樂起來。
很多時候,不是快樂離我們太遠,而是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和快樂之間的距離;不是快樂太難,而是我們的得失心太重,放不下的欲望太多。在少年時,我們的行囊是空的,因為輕鬆,所以快樂。但之後的歲月裏,我們一路揀拾,行囊漸漸裝滿了,因為沉重,快樂也就消失了。我們以為裝進去的都是好東西,可正是因為得到了這些“好東西”,卻讓我們在斤斤計較中失去了快樂。
另外,我們還應該明白,欲望是無止境的,太多的欲望會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們之所以常常不能專心完成一件事情,恰恰是因為欲望在作祟,它常常像一隻猴子一樣一刻也不能安寧,攪亂我們的思緒,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
從前,有一個村莊,村裏的人封閉卻很快樂。一天,村裏來了一個奇特的老人,他點燃了一把火,並且用一根棍子在碗裏不停地攪拌,竟然從碗中掉出金塊來,老人說這就是煉金術。
村長請求老人告訴他們秘訣。老人答應了,說:“不過在煉金的過程中,千萬不可以想樹上的猴子,否則就煉不出金塊來。”
等老人走了以後,村長就開始煉金,他一直告訴自己,不可以想樹上的猴子,可是越不想,猴子越是不斷浮現在他的腦海中。他隻好交給另一個人,並一再叮囑不可想樹上的猴子。就這樣,全村的人都試過了,卻沒有一人能煉出金子,因為樹上的猴子,總會從他們心中跑出來。
所謂的煉金術當然是個騙局,但它卻揭示了一個道理,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些欲望的猴子,這些猴子總是在我們的心中作怪,讓我們無法逃脫它的誘惑。現在想一想,你的生活是否已經被這隻欲望的猴子攪得不得安寧?欲望的誘惑是否時刻都在啃噬著你脆弱的心靈?快樂是否因為你過多的欲望已經無處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