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喜歡金錢、追求金錢,並不是因為它是人們生活的全部,而是因為它可以讓人們的生活更有質感,更有自由。有了足夠的錢,人們就不用為了得到它而受過多的束縛,就有資本不去做那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也就有更多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夢想。人們要清楚,追求金錢的目的其實是為了“不再追求金錢”。當錢不再對自己的生活構成束縛時,才能從心理上獲得最大限度的解放。所以,金錢不是一個數字的問題,而是一個心態的問題,無止境的追求金錢的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健康也是如此,人們擁有健康的時候往往不會珍惜,隻有等到疾病纏身的時候才會領悟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是人生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要用健康去追求財富,同時也需要有健康來享受財富。健康是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有什麼比“有命掙錢,沒命享受”更加讓人扼腕的呢?所以,一定不要用自己的健康去換取金錢,那注定是賠本買賣。
快樂是什麼?人們說“知足常樂”。所以,快樂是一種知足的心境。當你的生活被無止境的金錢追逐占滿的時候,恐怕你的快樂也就無處容身了。所以,能掙錢的同時,也要懂得享受財富帶給你的快樂。錢可以為你帶來快樂,但是當人生中隻剩下錢的時候,你的快樂當然也就是短暫的。真正聰明的人懂得一邊掙錢,一邊享受財富給自己和身邊所愛的人帶來的快樂。財富沒有盡頭,但是懂得享受現有財富給我們帶來的滿足感,那就是一種快樂。
有了親情、愛情和友情,人們的生活就有了愛。“愛”是對幸福最重要的詮釋,所以幸福需要愛。這是用金錢買不來的東西,因此它才珍貴。
有人喜歡拿錢和愛相比,以此來顯示“愛”的高尚純潔和“金錢”的俗不可耐。實際上,這兩者之間並不矛盾,因為它們本身不具有可比性。“金錢”是一種工具,“愛”是一種情感,二者本身的構成成分就不同,硬要拿來作比較是不公平的。此外,“金錢”可以用來維護“愛”,為它鑲個美麗的金邊,為它掃除不必要的障礙,為它製造更多的浪漫,為它譜寫幸福的未來。換言之,當“錢”遇見“愛”時也可以變得很可愛。隻有放棄對錢的偏見,才能感受愛的醇美,這才是財富的真實含義。
人生,既像宇宙一樣浩瀚,又像塵埃一樣渺小。追求到深處,聖潔的心靈一定會給我們提供一個正確的快樂定義。我們需要做的,是控製好自己對財富的欲望,要將財富、名譽、地位、快樂和幸福之間的關係掌握好。實現了這一點,你離幸福也就不遠了。
減少欲望,簡化生活
一位哲學家曾經說過:“使自己得到幸福的秘訣不是滿足欲望,而是減少欲望。”欲望是毀滅幸福的劊子手,是焚毀幸福的熊熊烈焰,它不僅會擾亂人們平靜的心,使人們陷入逐名逐利的忙碌狀態中,讓人們心累,還會使人們迷失自己,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減少欲望,簡化自己的生活,才能獲得真實、快樂的生活。
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自己所住的村莊,到山中去隱居修行,走之前他隻帶了一塊布當衣服。有一天在洗衣服時,他發現自己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就下山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村民們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毫不吝嗇地送給他一塊布。
修道者回到山中繼續修行。一天無意中他突然發現自己居住的茅屋裏有一隻老鼠,這隻老鼠常常在他專心打坐時撕咬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可他遵守不殺生的戒律,不想親自去傷害那隻老鼠,但又無法趕走它,隻好回到村莊裏,向村民要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貓之後,他又想:“給貓吃什麼呢?自己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啊,但總不能跟我一樣隻吃野菜吧!”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隻乳牛,這樣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了。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他發覺自己每天都要花費許多時間來照顧那隻乳牛,沒有時間打坐修行,於是他又回到村莊,找來一個流浪漢來幫助自己照顧乳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幾個月,開始有所怨言:“我和你不同,我需要一個太太,過正常人的生活。”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也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後來,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