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給欲望做減法,名利應當如浮雲(4)(2 / 2)

僧侶們看不懂住持修剪灌木的用意。有好事者就上前詢問索提那克,法師卻笑而不語。

一個晨鍾響起的早上,有一位不速之客來到了寺院。他身著光鮮的衣衫風度翩翩,儼然一位紳士。

在遊客的邀請下,法師帶著遊客在寺院的周遭走了一趟。看著周圍的景色,遊客情趣盎然,十分盡興。臨走之時,客人沉思了片刻突然問法師:“人如何才能清除掉自己的欲望?”

索提那克法師隻是微微一笑,然後回身從內室取出了那把剪樹用的剪刀,對客人說道:“施主,請跟我來!”

他和客人來到了寺院外的山坡上。隻見那棵被法師修剪成形的灌木異常醒目地呈現在客人的麵前。

法師將剪刀遞給客人,告訴他:“如果你能經常像我這樣反複修剪一棵樹木,你的欲望就自然會隨之而去。”

客人半信半疑地接過剪刀,向另一棵灌木走去,飛快地用剪刀剪了起來。

約一壺茶的工夫,法師問他有何感受。客人笑道:“我隻是覺得身體似乎舒展輕鬆了許多,而日常堵塞心頭的那些欲望仿佛並未放下?”

法師點頭說道:“起初就是這樣的。經常修剪,慢慢就好了。”

於是,遊客與法師約定十天後再來拜訪。

十天後,這位遊客來了;二十天後,遊客又來了……就這樣一晃三個月過去了,那棵灌木已被遊客修剪成了一隻鳥的雛形。法師問他:“如今你是否明白如何消除欲望了呢?”

遊客慚愧地答道:“或許是我太愚鈍,但每次修剪的時候,我都可以感到氣定神閑,心無掛礙。可是,一離開這裏,重新回到我的生活中,我的那些欲望還是像以前那樣從心裏滋生出來。”

法師笑而不語。

又是三個月過去了,遊客剪的“鳥”完全成形了。索提那克法師再次向他提了同樣的問題,然而遊客的回答還是沒變。

這時,法師告訴遊客:“施主,你知道為什麼當初我建議你來修剪樹木嗎?我是希望你每次修剪前,都能看到你以前剪去的部分又重新長了出來。這就如同我們的欲望。盡管我們不指望能徹底消除它,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量把它修剪得更美觀,變成一道賞心悅目的風景。倘若一旦放任欲望,它就會像這肆意瘋長的灌木一樣,最終醜陋不堪。對於名利而言,隻要取之以道,用之以道,利人利己,它就不應該被當做是心靈的桎梏。”

遊客終於恍然大悟。後來,這個故事不脛而走,來寺院進香的遊客便多了起來,寺院周圍的灌木也一棵棵被修剪成各種規則的形狀。從此,這座寺院香火鼎盛。

其實,人的欲望如同草木一樣,不加以控製就會胡亂生長,隻要加以修剪,就能令其美觀雅致。在起伏跌宕的人生中擁有修剪欲望的能力,才可以讓我們一切平穩向前。貪多務得、苛求完美的心態,會令很多人難承重壓,最終會背離人生。

讓我們再看一則離我們很近的故事吧。

一家大公司計劃高薪聘請一名汽車司機,可是招聘的條件卻異常嚴格,除了要求符合技術精和素質高的條件外,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安全意識必須要強。

由於這家公司的知名度很高,很多司機都聞訊而來,應聘者絡繹不絕。經過層層篩選和考試之後,三名技術優良的競爭者進入了最佳候選人選。於是,公司準備在最後的複試中選拔出最優秀的一位司機。

複試的題目是:假如懸崖邊有塊金子,此刻讓你們開車去拿,你認為能距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於掉落呢?

第一位司機想了一下,然後還考慮了實際中會出現的諸多情況,最後推算出安全的距離。他答道:“依照我的推算,距離兩米可以說是比較安全的。”

第二位對此卻並不認同,他覺得自己駕駛技術高超,便胸有成竹地說:“一米。”

輪到第三位答題了,隻見他靜靜地坐在那裏,好像根本就沒有思考這個問題。待到前兩位回答完畢後,他才果斷地說:“假如是這樣的話,我會盡量遠離懸崖,越遠越好。”

最後,第三位候選司機被錄取了。獲勝的理由是:隻有安全意識最強的人,才能斷然拒絕各種誘惑。

誘惑就在危險的四周,人們經常會不顧一切地去追求誘惑。必須時刻警惕誘惑並適時地裁剪它們,你才能得到更多。

總之,當我們麵臨選擇的時候,也需要做些減法。減掉那些奢侈的欲望,要明白“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絕不要過於貪心,事事不肯放手。做人做事,一定要抵禦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