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也是很好的想法,畢竟王偉離開校園已經八年了,現在回去,帶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去深入研究本領域最前沿的課題,待到重整旗鼓之時,便可遊刃有餘。
但是,創業需要有足夠的金錢、能力與麵對風險的勇氣;而充電不僅要付出金錢與時間,更需要對讀書有一定的興趣。
如果王偉的現實情況不允許他走這兩條路,想跳槽又暫時沒有合適的工作的話,那麼就目前的狀況而言,他隻有走最後一條路,那就是留守。
但是,留守並不等於消極地坐以待斃,更不等於無所作為地消磨時光,而是一種因“動”的條件不成熟而作出的“靜”的選擇。在靜態的留守中,王偉可以耐心地等待發展機會出現,也可以平靜地麵對工作,去發現工作中的新空間,發現自己的新價值。
3.抓緊行動
我們被焦慮困擾,是因為我們“愛”上了焦慮本身。就如王偉,開始為工作而焦慮,後來又為焦慮而焦慮,最終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其實,隻要我們知道自己現在能做什麼、應該怎樣做,將自己的注意力傾注於目前所做的事情上,為所能為,順其自然,一段時間後我們就會發現:焦慮已經被時間這劑良藥完全治愈了。
總而言之,盡管焦慮、不安情緒是每個人都不能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調節自己的心態來擺脫焦慮的困擾,回歸到平靜的心境,絕對不能讓焦慮累到我們的心,影響我們的生活。
坦然麵對,壓力也可以變動力
在如今社會中,壓力無處不在,貸款的壓力、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家庭的壓力,各種各樣的事情讓人們時常感覺喘不過氣來。雖然人們也會時常對自己說:“你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要學會自我減壓。”可是大多數時候人們還是放不下太多身外之物!
工作上每天忙忙碌碌,感覺上好像一個人幹了幾個人的活;爸媽的身體越來越不好,心酸無奈;高昂的房價、女友的逼婚,讓人無所適從;還有孩子的上學問題……真是想起來就眼眶發紅、束手無策、身心俱累啊!
於是曾幾何時,朝氣蓬勃的人們因為壓力而對生活漸漸失去了信心,甚至常常詛咒這個看似黑暗的社會,生活得越來越不快樂。但是,既然大家不喜歡“壓力”,又該如何解決呢?其實很簡單——坦然麵對,給自己的壓力做減法,將壓力放下。
這裏所說的“放下”,不是什麼客觀行為方法,而是一種主觀的心態,因為“壓力”既然是一種感受,那麼它也就是一個完全主觀的東西,我們隻有在主觀心態上將壓力“放下”,才算真正放下。
而且,坦然麵對壓力,壓力也會變成動力,進而促使人們放鬆身心,提升自我。
有這樣一個傳說:
據說上帝在創造魚類的時候,將魚的種類設計得多種多樣、大小各異。當上帝把魚類放到大海中的時候,忽然想起一個問題:魚兒們的身體比重大於水,這樣,魚一旦停止遊動就會下沉,沉到一定深度就會被水的壓力壓死。於是,上帝趕緊找到這些魚,又給它們一個法寶,那就是魚鰾,它可以用來調節身體內外的壓力平衡,就不必擔心被海水壓扁了。
但是,當所有的魚類都裝備上了魚鰾之後,上帝發現唯獨沒有找到鯊魚。上帝想,這也許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那就隻好由它去了。不過這對鯊魚來講實在是太不公平了,它們可能會因為缺少鰾而淪為海洋中的弱者,最後被淘汰。上帝長歎一聲離開了海邊。
億萬年過去了,上帝想看看當年那些魚現在到底怎麼樣了,當他將海裏的魚類家族都找來的時候,發現經過億萬年的變化,所有的魚都變了模樣,當初的影子一點兒都找不到了。
麵對千姿百態、大大小小的魚,上帝問:“誰是當初的鯊魚?”這時,一群威猛強壯、神氣飛揚的魚遊上前來應聲報道,它們就是海中的霸王——鯊魚。
上帝十分驚訝,心想:“這怎麼可能呢?當初鯊魚沒有魚鰾,要比別的魚多承擔多少壓力和風險啊,可現在看來,鯊魚無疑是魚類中的佼佼者。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