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給壓力做減法,壓力太大心憔悴(2)(2 / 3)

鯊魚說:“沒有魚鰾,我們就無時無刻不麵對壓力,一刻也不能停止遊動,否則就會沉入海底,死無葬身之地。所以,億萬年來,我們就一直不停地遊動,遊動成了我們的生存方式。也因此練就了我們最強壯的軀體,使我們成為了海中的霸王。”

故事中,鯊魚直麵壓力,最終成為海中強者。生活又何嚐不是如此呢?逃避壓力的結果隻能是碌碌無為,甚至自取滅亡;隻有坦然地麵對壓力,化壓力為動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麵臨著不同的挑戰、承受著不同的壓力,每個人都會麵臨挫折、失望、沮喪、失敗。而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學會及時調整自己的情緒,並慢慢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減壓方式,學會隨時為自己創造輕鬆、愉悅的身心環境。

總之,能夠坦然麵對壓力的人是不會被壓力摧毀的,能被壓力打倒的是那些對壓力缺乏認識、或對內心壓力缺乏覺察能力、或對壓力沒有處理技術的人。所以,麵對壓力我們更加努力地去適應它,想辦法將它變成促進我們發展的動力,到那時,所謂的壓力也就不是壓力了。

釋放心靈的重壓

2010年震驚全國的富士康跳樓事件中,一個跳樓後的幸存者事後表示,當時想要跳樓是因為壓力太大,無處排解。可是她雖然幸存,但由於受傷嚴重,已經不可能有從前那樣健康的雙腿了,而那些就此失去生命的人,更是因為壓力而把自己的一切都斷送掉了。

人們常說“壓力有多大,動力就有多大”。這種說法顯然有失偏頗。壓力固然可以轉化為動力,但是一旦壓力過大,就會使人喘不過氣來,讓人沒有力氣繼續成功的步伐,甚至過重的壓力會嚴重損害人的心理健康,使人得抑鬱症,甚至最終選擇自殺等極端行為。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年代,人們身上的壓力日益增大。尤其是年輕人,看到父母期待的目光,會有壓力;看到別人開名車,會有壓力;看到別人住豪宅,會有壓力;看到別人事業有成,會有壓力;看到別人結婚,會有壓力;看到別人生孩子,會有壓力……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壓力,壓力從四麵八方向人們襲來,把人們圍在裏麵,讓人們不能自由呼吸,甚至隨時都有窒息的可能。

哈佛大學和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指出,我們的世界正麵臨著精神病危機。心理健康和商業經濟關係研究所負責人比爾·維爾克森說,由於現代人承受了難以想象的壓力,很容易患抑鬱症,而抑鬱症是“公眾健康的頭號敵人”。他還說:“在今後20年裏,精神病,尤其是抑鬱症會造成更多人喪失勞動能力,它所造成的危害比癌症、艾滋病和心髒病還嚴重。”

一份調查顯示,目前中國大約有抑鬱症患者3000萬人;全球範圍內,有超過5億人正在遭受抑鬱症疾病的折磨。預計到2020年,抑鬱症可能超過癌症,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類第二大疾患。而在抑鬱症患者中,中青年占了極大的比例。每年自殺的案例數不勝數,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青年,而這些自殺的年輕人,都是由於壓力過大患了抑鬱症所致。

競爭的日益激烈使人們的心理負擔日益加重。每個人都應當學會自我釋壓,適時地把過重的壓力放下,這樣才能遠離抑鬱症,樂享簡單生活。

大家在等待一位知名的講師來演講。教室裏很安靜,這時從教室門口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各位認為這杯水有多重?”說著,講師拿著一杯水走進了教室。有人說200克,也有人猜300克。

“是的,它隻有200克——那麼,各位能夠把這杯水端在手中多長時間呢?”講師又問。

安靜被打破了,一些人笑了起來,不就是200克嗎,端多長時間又會怎樣!看到學生們的反應,講師並沒有笑,而是很嚴肅地說:“的確,200克的水,讓大家端一分鍾,肯定都認為沒問題;可是端一小時後,就不會像最初那麼輕鬆了,你的手會感覺酸疼;那麼,時間再長一些呢?一天?一周?……恐怕就得叫救護車了。”

這時,學生們都笑了,不過這次是讚同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