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給比較做減法,不跟別人比才明智(2)(1 / 3)

通常,你會跟他講你愛他,他英俊瀟灑、精明能幹,比那個藍顏知己有過之而無不及……你極力提高他對自我的評價,甚至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這樣做,可是最終發現,你這樣說得都煩了,而他還是妒忌、吃醋。你會不會覺得很費解呢?

其實,你的上述做法之所以不管用,是因為他妒忌、吃醋的原因並不是你說的那些,而是你那個藍顏知己所具備的“特質”——錢。因此,你必須抓住與男友的自我價值密切關聯的“錢”字進行開解才能奏效。你可以告訴他:對你來說,錢一點兒都不重要,並且把原因解釋給他聽,讓他相信。這樣,他的妒忌、醋意自然就都沒了。

貶低其他人有而妒忌者認為自己沒有的涉及自我價值的特質,能讓妒忌者的妒忌立即消除。比如上麵例子中,想讓男友不再妒忌,你可以說:“我覺得,衡量一個男人的真正標準並不是他有多少錢,而是他是否有責任感、是否有進取心。雖然我對他印象不壞,但感覺他似乎總在炫耀自己有錢,我想他大概是想借此來彌補自己心靈的空虛吧!所以,有時,我很替他難過。”聽了你的這番話,相信你的男友應該不會再因你和這位藍顏知己交往而打翻醋壇子了,因為“錢”已經不再對他有威脅。你的男友可能會想:“那家夥也真夠可憐的,因為錢多所以對我女朋友一點兒吸引力都沒有。還好,我不是有很多錢!”這樣,他不僅不再妒忌,反而因沒錢而感到安慰。

一般來說,通過貶低其他人有而妒忌者沒有的東西來抬高妒忌者的自我價值,使他不去質疑自己的價值,他的妒火就會熄滅了。然而,生活中總有例外。比如對方屬於頑固派,即使你這樣做了也並沒有產生什麼效果,或者對方的妒忌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那麼你還有計可施嗎?

這些人的妒忌是源於心靈深處的不安全感。他很難信任人,他已經鑽到了牛角尖裏,他的腦子已經完全被失衡的情緒糊住了,因此,他的妒忌往往是莫名其妙的、沒有邏輯可言的,無論你做什麼或者說什麼,即使是最清白無辜的情況,他也會妒忌。

顯然,他們中“妒忌”的毒太深了。此時,除了“以毒攻毒”外,別無他法。具體做法就是:你也公然地妒忌他,把他的言行發揚光大後再還給他。這樣,他的妒忌將發生戲劇性的轉變,一是你妒忌的風頭壓過他,看見更厲害的,他會本能地“抱頭鼠竄”趕緊撤退;二是,看到自己竟然讓你妒忌成這個樣子,自然找回了一些成就感,有了成就感,自我價值得到肯定,安全感也就慢慢回來了。

誰說“不遭人妒忌的人是庸才”?隻要善於用策略操控對方的自我價值感,你不僅能作“鶴立雞群”的人才,而且也不會被他人的妒忌所困擾。

快樂很簡單,比別人快樂很難

在一種攀比心理的驅使下,我們會不斷奮鬥、不斷努力。可是,所有的一切似乎總是沒完沒了,這件事情剛過去,下一件事情又來了。在沒完沒了的攀比和較量中,很多人失去了自己本來可以擁有的閑暇和輕鬆,快樂也不見了。

生活中,不少人喜歡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設定為自己的人生格言。殊不知,當人們在不斷地努力成為“人上人”的過程中,就意味著要和別人比較,要在別人的眼光和尺度中生活。為了讓自己在別人的眼中樹立起一種快樂、幸福的形象,很多人都將自己的人生理想變成了一句話:一定要過得比別人好。這樣,攀比心理便產生了!

當人們的心中出現攀比心理的時候,人們就會對自己、對家人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學校裏,成績要比別人優秀,得到的表揚要比別人多,擁有的名氣要比別人大,學的專業要比別人好;在工作中,職位要比別人高,工資要比別人多,人緣要比別人好,提升得要比別人快,成績要比別人突出;在生活中,房子要比別人大,車子要比別人高檔,孩子要比別人聰明……總之,什麼都要比別人好,連快樂就都比別人多才行。

然而,成為“人上人”就一定會過得更快樂嗎?也不盡然。正如俗話所言:“要想活得快樂,很簡單;要想比別人活得快樂,很難!”

或許,一個偶然的事件,也會讓人們攀比的想法發生動搖。比如,當你一個人在夕陽下的湖畔邊漫步的時候,麵對著粼粼的波光,你也許會突然發現:人們之所以會窮其一生不斷地追求自己的目標,不就是為了實現心情的平和與寧靜嗎?可是,在你離開這裏的時候,“過得比別人好”的信念又會出現,你又會投入無休無止的追逐和競爭之中。